最新一级建筑师复习6000题20xx版内容摘要:
B。 0lg20 ppLp ( dB) ( 16- 7) 2. 点声源,测点距离增加 1 倍,声压级衰减 6dB。 3. 墙体对空气声的隔绝,如果墙体厚度增加一倍,墙体的隔声量增加 6 dB。 0 fMR ( dB) ( 16- 35) 10 dB 1. 一个声音的声压级增加 10 dB,人耳感觉响度增加 1 倍。 2. 两个声音的声压级差超过 10 dB,其总声压级近似等 于最大声音的声压级。 3. 10 个声压级相同的声音叠加,其总声压级比单个声音的声压级多 10 dB。 500 Hz 1. 混响时间 2. 空气声隔声指数 Ia(计权隔声量)。 3. 撞击声隔声指数 Ii(计权标准化撞击声级)。 1000 Hz 1. 响度级: 1000 Hz 纯音的声压级与响度级方相等。 2. NR 曲线: 1000 Hz 纯音的声压级与噪声评价指数 N 相等。 2020 Hz 用伊林公式计算混响时间时, 2020 Hz(含)以上的声音(或高频声)要考虑空气吸收系数的影响。 热( 91) 1. Ⅰ、严寒地区 ≤ 10℃ 加强防寒,不考虑防热 2. Ⅱ、寒冷地区 10℃ 0℃ 满足冬季保温,兼顾夏热 3. Ⅲ、夏热冬冷地区 010℃ 满足夏季防热,兼顾冬季保温 4. Ⅳ、夏热冬暖地区 > 10℃ 充分满足防热,不考虑冬季保温 5. Ⅴ、温和地区 013℃ 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不考虑夏季防热 6. 太阳辐射的波长主要是短波辐射 7.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直射和散射辐射 8. 同一时刻,建筑物各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不相同 9. 太阳辐射在不同的波长下的单色辐射 本领各不相同 10. 红砖墙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大于水泥墙面、灰色水刷石墙面、白色大理石墙面 11. 导热系数由小到大排列岩棉板( 80kg/m3)、加气混凝土( 500)、水泥砂浆 12. 材料的导热系数λ的单位为 W/( mK) 13. 材料的导热热阻 R=d/λ =材料的厚度 /导热系数 14. 材料层热阻的法定单位是 m2K/W 15.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 8 16. 有些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减小,导热系数先减小后增大 17. 总传热系数 Ko=1/Ro;总热阻 Ro=Σ R 18. 对于一般的封闭空气间层,若使热阻取值最大,厚度应确定为 50 最合适(> 50无效果) 19. 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在其间层内贴上铝箔后会大量增加,是因为铝箔减小了空气间层的辐射换热 铝箔宜设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20. 蓄水屋面的水深宜为 150200 21. 空气间层的辐射换热占比例 70% 22. 若想增加砖墙的保温性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应增加砖墙的厚度、增设一保温材料层、设置封闭空气间层 23. 当稳定传热条件下,若室内气温高于室外气温时 围护结构内部各材料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围护结构内部的温度从内至外逐渐减小 围护结构各材料层内的温度分布为一条直线 围护结构内部各材料的的热流量强度处处相等 24. 建筑物中屋面、墙体、玻璃和钢 筋混凝土,其中玻璃的耐热最差 25. 所谓吸热玻璃的原理是改变玻璃的化学成分 26. 木地面、塑料地面、水泥沙浆地面、水磨石地面中;水磨石地面的吸热指数最大 27. 单层木窗的散热量约为同等面积砖墙的散热量的 35倍 28. 屋顶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其热阻值应在热工规范要求的最小总热阻的基础上至少增加 20% 29. 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应进行保温验算 30. 围护结构内的热桥部位必须进行保温验算 31. 保温验算要求围护结构的总热阻不小于最小传热阻 32. 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需要进行室内外温差修正 33. 不同类型建筑物墙体的允许温差不同 34. 地面对人体热舒适感及健康影响最大的部分是 地板的面层材料 35. 对地板的保温处理应沿地板的周边作局部保温比较合理 严寒地区建筑物周边无采暖管沟时,在外墙内侧 36. 在窗户保温设计中,对居住建筑各方向窗墙面积比的要求为 热工规范考虑: 北向≤ 20%;东西向≤ 25%(单层窗) 30(双层窗) %;南向≤ 35% 节能上考虑: 北向≤ 25%;东西向≤ 30%;南向≤ 35% 37. 导热系数< 38. 采用密封条提高窗户气密性 将钢窗框改为塑料窗框 增加玻璃层数 39. 若不改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汽含量,使室内空气温度上升,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减小 40. 空气的温度越高,容纳水蒸气的能力越强 41. 为防止采暖建筑外围护结构内部冬季产生冷凝,可在围护结构内设排气通道通向室外 42. 将水蒸气渗透系数大的材料放在靠近室外一侧 43. 将隔气层放在保温材料层内侧 44. 围护结构内部材料的层次应尽量满足让水蒸气‘进难出易’ 45. 蒸汽渗透系数;重砂浆土砖砌体>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 46. 蒸汽渗透阻 H=d/μ =材料厚度 /渗透系数 47. 在围护结构内设置隔气层的条件是保温材料层受潮以后的重量湿度超过允许湿度增量 48. 室外计算温度 te的计算公式 Ⅰ 重型 D> te=tw Ⅱ 中型 ~ te=+ Ⅲ 轻型 ~ te=+ Ⅳ 超轻型 ≤ te=temin 对于实心墙当 D≤ ,按Ⅱ 中型取 49. 采暖期天数指累计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 5℃的天数 50. 采暖期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 18℃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与采暖期总天数的乘积 51.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 5℃的地区,建筑物外墙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垂直 墙面和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 52. 多层住宅采用开敞式楼梯间比有门窗的楼梯间,其耗热量指标约上升 1020% 9 53. 耗热量指标由大到小:高层塔式住宅>多层板式住宅>高层板式住宅 54. 在周期性变化热作用下围护结构的传热特征是室外温度、平壁表面温度和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同一周期的简谐波动 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振幅逐渐减小;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迟 55. 简谐热作用下,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表面温度波动越小,反之波动越大 56. 围护结构的总衰减度是室外温度波的振幅与由室外温度波引起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振幅比 Vo=Atsa/Aife 57. 在进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时,室外热作用应选择室外综合温度 58. 隔热设计时,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最高温度不得高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最高值 59.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时,隔热处理的侧重点依次是屋顶、西墙、东墙、南墙、北墙 60. 风向投射角是风向投射线与墙面法线的夹角,风向投射角愈小,房间自然通风有利,但屋后的旋涡区较大 61. 在建筑日照设计中,太阳高度角与赤纬角、时角、地理纬度有关 62. 夏至日中午 12时,太阳的赤纬角和时角分别为 23176。 27′和 0176。 63. 赤纬角是太阳光线与赤道面的夹角春秋分时 =0;冬至日 =23176。 27′ ;夏至时 =23176。 27′ 64. 时角是太阳所在的时圈与通过当地正南方向的时圈构成的夹角 正午 =0;下午> 0;上午< 0 65.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 日出、日没时太阳角高度为 0,正午时最大 66.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 67. 水平式遮阳适用于南向附近的窗口 综合式遮阳适用于东南向或西南向附近的窗口 垂直式遮阳主要适用于北向、东北向、西北向窗口 挡板式遮阳主要适用于东、西向窗口 68. 在窗两侧空气压差为 10Pa的条件下,中、高层建筑中单位时间内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 低、 多层建筑不应大于 69. 我国的标准时间是以东经 120度为依据,作为北京时间的标准 70. 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围护结构的保温材料使用: 间歇使用的宜采用轻质材料,连续使用的宜采用重质材料 71. 对于间歇使用的房间如剧院、体育馆,其保温层应放在承重层的内侧 72. 办公建筑中外墙的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为 ℃ 73. 隔气层对于采暖房屋应布置在保温层的内侧 74. 双层玻璃层间距离宜为 2030 75. 在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中,可采用通风间层的做法 其通风间层的高度 200左右 基层上面应设有 60左右的隔热层 通风层顶的 风道长度不宜大于 10米 76. 当室内温度为 1324℃时,相对湿度大于 75%的房间属于潮湿房间 77. 在确定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均按 60%计算 78. 在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阳台门下部的肚板部分的传热系数应为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79. 一般气象学上所指的气温是距地面 ,百叶箱内的空气温度 80.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 te,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81.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取各地历年七月份最大直射辐射日总量和相应日期总辐射日总量的累年平均值,通过计算确定 82. 应用棒影图可绘制建筑物的阴影区、确定建筑物窗口的日照时间、确定遮阳构件的尺寸 83.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室外计算温度应该按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84.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 85. 外墙周边的混凝土圈梁、抗震柱等构成的热桥时,必须考虑热桥的影响 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 86. 对一般住宅建筑,全部房间的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为 16℃ 87.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需要修正 88. 住宅建筑的内部得热为 89. 建筑物体型系数宜控制在 90. 采暖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应设置门窗 91. 在 ℃以下地区,楼梯间应该 采暖 10 水( 206) 1. 住宅生活用水定额受卫生设备的普及率、卫生器具的设置标准、居住地区所处省份及当地气温、居民生活习惯、气象条件的影响 卫生器具的设置标准是直接影响生活用水定额的首要因素 2. 室内消防栓各层均设,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室内的任何部位,且拿取方便 3. 建筑物的吊顶内允许敷设生活给水管道 给水管道不应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不得穿越烟道、不得敷设在排水沟内 4. 一类公建、高层塔式住宅、十二层以上的单元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及高度超过 32米的二类公建需要设置高层消防电梯 5. 高层建筑、甲乙类厂房室内消火 栓间距不超过 30M,其他单多层建筑不应超过 50M 6. 在厂房内,地面为混凝土,其排水铸铁管的最小埋设深度,地面距管顶的距离为 7. 温度高于 40℃的排水应采取措施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 8. 为防止贮水池、水箱的水质污染: 室内埋地生活饮用水贮水池,与化粪池净距不应小于 10M,否则应采取防污染措施(建议采用饮用水池标高高于化粪池、采用隔墙隔开、化粪池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渗材料) 贮水池设在室内时,不应在污染源房间的下面 非饮用水管道不得在贮水池水箱中穿过,更不能与非饮用水接入 加盖水池和水箱的房间可不密闭 9. 喷泉水的水质要 求宜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感官性状指标 10. 室内消防水箱的储水量为 10分钟的消防用水量 11. 生活污水量的确定以生活污水的最大小时流量与生活用水的最大小时流量相同 12. 生活污水的最大小时流量由住宅或公建生活用水定额、小时变化系数确定 13. 高层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竖管应成环状,且管道直径不应小于 100 14. 居住和公建中,大小便器受水部分离地面的高度 居住、公建 幼儿园 坐式大便器(从台阶面至上边缘)外路排出管式 400 虹吸喷射式 380 大便槽(从台阶面至冲洗水箱底) ≥ 2020 蹲坐式大便器(从台阶面至高水箱底) 1800 1800 坐式大便器(从台阶面至低水箱底) 900 900 立式小便器(至受水部分上边缘) 100 挂式小便器(至受水部分上边缘) 600 450 小便槽(至台阶面) 200 150 化验盆(至上边缘) 800 洗脸盆(至上边缘) 800 500 洗涤盆(至上边缘) 80。最新一级建筑师复习6000题20xx版
相关推荐
,通过考试能够取得岗位合格证。 ,包括:工作信号、事故信号、检修信号及各种安全保护信号和通讯信号。 、装载硐室瓦斯、箕斗运行等情况,保证信号系统正常运行。 ,熟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系统运行情况,尤其是观测自动信号的指示装置,出现情况要及时 机电机运队工作 手册 版本: A JDJYDQ/E/SC030 修改状态: 0 9 汇报。 、无颈椎病、无上肢骨骼肌肉疾病。 副井信号
、设备必须按通风区的要求及时、保质保量供应。 第三章 基层队组瓦斯治理责任制 一、采掘队瓦斯治理责任制 采掘队长是本队作业和生产管辖范围内瓦斯治理第一责任者。 对所辖范围内的瓦斯治理设施、设备,要严格执行移交手续,并且负责管好用好。 采掘队管好用好监测监控装置,掘进队要管好用好“三专两闭锁”设备(除变压器); 掘进队要保证风筒吊挂平直,上风筒卡不脱节,不扯碰风筒,并考核各班的风筒管理状况
异常反应 中毒 ? 立即报急救小组 ? 报告 ***0 ? 帮助中毒者 协助救助 急性病 ? 立即报急救小组 ? 报告 ***0 ? 帮助急性病人 协助救助 现场最高负责人 立即赴 现场 组织人员救助 保护现场 核实伤亡情况 公司安全委员会 核实伤亡情况 事故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事故分析、报告、通 报、预防措施制定 ***0 立即赴 现场 执行救助 项目 安全组长 立即赴 现场 ? 组织人员救助
1、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名师 七年级道着与法治上册测控第 2课时 ”做更好的自己课堂导学案GD具体描述自己的缺点 |中请自己信任的人协助自己 如何让自己飞得更高是重 蛋在公开场合做出改正缺点点。 的承诺”图用减法,一点要让自己飞得更高,就 蛋点地改要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 目A.OOG B.OQQ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C.OG D.ODOG地一 省剑精析 一 一
1、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作者 :培根导划| 七年级道淹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 元|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第1课时 走近老师课堂导学案= 者例精析 一=【例】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望。 这是因为 ( )中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鲜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二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ADOOG
1、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第|二|单 七年级道着与法治上册友谊的天空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第 1 课时 和朋友在一起全重 |课堂导学案一一 省例精析 一【例】孔子日:“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交友时,要选择做朋友 ( )A. 讲哥们儿义气的人B. 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C. 经常说我好话的人D. 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人【解析】 分析说明题的解题方法:1. 学会解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