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4.3内容摘要:

1、情 景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的一首题为 “ 庐山桑落洲 ” 的诗 : 莫问桑田事 , 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 , 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 , 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 , 人世更悠悠。 1 . 说出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 分析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 说出河流上、中、下游河谷外力作用及地貌特点。 3 . 说出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 说明冲积 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4 . 分析洪积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 二一、)形成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 ,破坏和 搬运 地表物质而形成。 一 二( 2 ) 发育阶段及特点 : 发育阶段 外力 2、作用特点 河流地貌特点 初期 向 下 和向 源头 侵蚀为主 河谷 深而窄 , 谷壁陡峭 , 横剖面呈 “ V ” 型 中期 向河谷 两岸 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更为 弯曲 , 河谷拓宽 后期 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 河谷展宽 , 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 型 一 二2 . 河流堆积地貌 ( 1) 形成 :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 , 在河流搬运能力 减弱 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 2 ) 冲积平原类型洪积 冲积平原 : 发育于山前 , 由 洪积扇 不断扩大 , 彼此相互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 : 发育于河流 中下游 , 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三角洲 : 河流 入海处 泥沙堆积而成一 二思考讨论 河流堆积作用下形 3、成的都是平坦没有坡度的地形吗 ?举例说明。 提示 :不是。 例如山麓冲积扇有一定坡度。 一 二二、)提供充足的 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 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一 二2 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耕地连片地区 : 乡村规模 大3 .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1 ) 平原低地区 : 聚落一般沿河呈 线状 分布。 ( 2 ) 山区河谷中 : 聚落一般分布在 冲积平原 向 山坡 过渡的地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探究 一 河流侵蚀地貌问题导引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中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积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 古代将河流的凸岸称为 “汭位 ”。 古代聚落大多建在 4、 “汭位 ”。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结合材料探究 :为什么古代的聚落大多建在河流的 “汭位 ”呢 ?提示 :河流流经弯道时 ,在弯道环流作用下 ,凹岸发生侵蚀 ,凸岸发生堆积。 因此河流凸岸 (即 “汭位 ”)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适于建城和农耕 ;凸岸水浅 ,也便于取水。 探究点一 蚀、侧蚀三种类型 ,它们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 ,具体如下图所示 :探究点一 (1)在河道比较平直时 ,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来解释。 北半球河道右岸侵蚀 ,左岸堆积 ,南半球河道左岸侵蚀 ,右岸堆积。 (2)如果是弯曲的河道 ,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不需考虑南北半球 )探究 5、点一 探究点二其成因解释如下 :河流流经弯道时 ,水流做曲线运动 ,表层水流趋向凹岸 ,冲刷凹岸 ,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 ,因此 ,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 ,形成弯道环流 ,在弯道环流作用下 ,凹岸发生侵蚀 ,凸岸发生堆积 ,如下图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例题 1】 下面为北半球某河流发育示意图 ,河流横断面 分别是河流上 a、 b、 图 ,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1)图中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和。 (2)根据河流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把 a、 b、 3)a、 b、 最不适宜建水电站的是 处。 (4)某港务局拟在 、 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 , 6、为什么 ?(5)河口沙洲更易与 d、 相连。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解析 :依据图示 ,上游河段流水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 上游河谷最狭窄 ,越向下游越宽阔。 落差小 ,不适宜建设水电站。 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河床较深 ,适合建港。 北半球平直河段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右岸侵蚀 ,左岸堆积 ,河口沙洲易与左岸相连。 答案 :(1)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2)a b c(3)c(4)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河床较深 ,利于建港 ;而 流水堆积作用显著 ,河床较浅 ,不利于建港。 (5)究点二探究 二 河流堆积地貌问题导引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 :洪积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 7、 ,下面是三种堆积地貌图。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结合材料探究 :(1)A、 B、 (2)图 沉积物颗粒大小如何变化 ?提示 :(1)图 A洪积 冲积平原 ;图 B河漫滩平原 ;图 C三角洲。 (2)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 探究点一 究点二2 . 表格归纳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分布 组成 成因 地貌特点 洪积 冲积 平原 山前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相互联合 水流流出山口时 ,速度减慢 , 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 , 堆积物颗粒 由粗变细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河漫滩 平原 中下游 地区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 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 8、蚀 , 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 地势平坦 三角洲 河口处 若干河口三角洲连接 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 , 在河口流速减缓处堆积而形成河口三角洲 地势低平 , 河网稠密 , 三角洲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形成扇形或三角形 探究点一 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是入海河口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件。 导致泥沙堆积 ,在沉积时 ,颗粒大、密度大的总是先沉积 ,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 ,因此顺着河流流向 ,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但是 ,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 ,对于整条河流来说 ,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 ,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往往是交替进行的 ,因此自上游到下游 ,堆积物的颗粒并非都是 9、由粗到细。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例题 2】 读地貌模式图 ,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1)由图可知 ( )排水条件良好 ,)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 )江大河中下游 第 (1)题 ,图中显示扇形地中下部为绿洲分布区 ,说明其土壤肥沃 ,排水条件良好 ,适合农耕。 第 (2)题 ,冲积扇是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后沉积形成的。 答案 :(1)C (2) 2 3 4 正确的是 ( )河谷横剖面呈 “V”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解析 :河谷发育初期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横剖面呈 “V”型。 成熟期的河谷 ,横剖面呈槽型。 答案 : 2 3 4 四幅剖面图是 A、 B、 C 10、、 其中分别对应 点的是 ( )A. B. C. D.1 2 3 4 6解析 :河流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呈 “V”型 ;河谷拓宽 ,河流以向两岸侵蚀为主 ,河谷呈槽型。 对比分析可知 , 图 , 图。 答案 : 2 3 4 斜线区域表示堆积物。 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 )A. B. C. D.1 2 3 4 6解析 :图乙中 对应图甲中的剖面线。 答案 : 2 3 4 6读图 ,完成第 45题。 1 2 3 4 64.在 a、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b、 c、 其原因是 ( )A. 水运便利B. b、 c、 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C. b、 c、 容易获取淡水资源D. 有利于军事防卫1 11、 2 3 4 6解析 :第 4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最有可能发育成洪积 冲积平原 ;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 第 5题 ,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 ,便于定居 ;而到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易发生洪水 ,为减少洪水威胁 ,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 答案 : 2 3 4 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6(1)从地貌上看 ,甲图是 ,乙图是 ,二者都是河流 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 , 则甲在 处分布 ,乙在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弱 ,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 ,并且有一定的规律 :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 ;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 由此判断 ,甲图中沿 AB 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 )石 粉砂 土 砂 黏土 土 粉砂(4)根据图甲判断 ,沿 CD 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1 2 3 4 6解析 :第 (1)题 ,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洪积 冲积平原 ,乙是河口三角洲 ,都是河流堆积地貌。 第 (2)题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 G、 可能会形成洪积 冲积平原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