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丰煤化工公司应用化学生产实习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降低转化率,在工业设计中要把循环物料中的水量降低到最小限度。 物料停留时间的选择 增加反应物料的停留时间能提高转化率 ,但并不经济 ,工艺设计中最佳条件的选择是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追求单位时间的最大产量。 反应物料停留时间 25~40min 实例: 造气 脱碳 油水分离器 CO2 压缩机 液氨 氨升压泵 甲胺喷射器器 尿素合成塔 闪蒸器 尿素造粒塔 包装车间 2 解吸 1 吸收 预热 一段分解 二段分解 一段蒸发 二段蒸发 一段吸收 二段吸收 (被冷凝水吸收的氨和 CO2) 尾气吸收塔 (液相) 剩余气体 (剩余剩余气体) 冷 却 (气 相) 甲胺分离器 ( 尿素熔融物) 8 由造气炉产生的半水煤气脱碳后,其中大部分的二氧化碳由脱碳液吸收、解吸后,经油水分离器,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携带的脱碳液,进入二氧化碳压缩机 系统,由压缩机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力达到 16 MPa后进入尿素合成塔。 从合成氨车间氨库来的液氨进入氨储罐,经过氨升压泵加压进入高压液氨泵,加压至 20MPa 左右,经过预热后进入甲胺喷射器作为推动液,将来自合成塔中甲胺分离器的甲胺溶液增压后混合一起进入尿素合成塔。 尿素合成塔内温度为 186~190℃,压力为 20MPa 左右, NH 3/ CO2的摩尔比和 H2O/ CO2 的摩尔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合成后的气液混合物进入一段分解,进行气液分离,将分离气相后的尿液送入二段分解,进一步见混合物中的气相除去。 净化后的尿 液依次进入闪蒸器、一段蒸发、二段蒸发浓缩,最后得到尿素熔融物,用泵输送到尿素造粒塔喷洒器,经在空气中沉降冷却固化成粒状尿素,并通过尿素塔底刮料机用运输皮带送往储存包装车间。 增加反应物料的停留时间能提高转化率 ,但并不经济 ,工艺设计中最佳条件的选择是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追求单位时间的最大产量。 反应物料停留时间 25~40min。 从一段分解、二段分解出来的气相含有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分别进入一段吸收和二段吸收,氨和二氧化碳被后面闪蒸、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工段冷凝下来的冷凝水吸收混合形成水溶液,用泵送入尿素合 成 9 塔;一段吸收后剩余的气体进入惰洗器稀释后,与二段吸收的残余气体混合进入尾气吸收塔,与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工段气相冷凝除去水后残余的气体混合后放空。 3. 根据不同要求,可以采用三种方法生产固体尿素 ① 结晶法 将尿液蒸浓到约 85%,再通过冷却、结晶、分离、干燥而得到产品。 在结晶过程中 ,通入约 95℃ 的热空气,使结晶与干燥同时进行的方法称为无母液结晶法。 也有采用真空结晶法,借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反应热(如三井东压法)。 结晶法的特点是成品中缩二脲含量< %,但成品易吸湿、结块,一般作工业尿素用。 ② 塔式喷淋法造粒 是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将 %的尿液在造粒塔顶通过喷头 (大多用旋转喷头 )喷成液滴下落,与塔底通入的空气逆流接触凝结、冷却而成为粒径 ~ 的颗粒产品。 此法优点是消耗动力很少,但产品机械强度不高,易破碎;且塔顶排出的空气含尿素大于100mg/m3,污染大气,需在造粒塔顶加设庞大的净化装置。 ③ 颗粒成型法造粒 塔式喷淋造粒法产品强度较低,粒径较小,抗碎、抗磨强度较差,不能满足 掺混肥料 及机械施肥的需要。 60 年代起,发展了颗粒成型法造粒新技术,即把 96%以上的尿液,逐层凝结在晶种粒子表面而形成颗粒尿素。 产品粒度为 2~ 4mm(根据需要可达 7~ 11mm),不但强度高 ,且不易吸湿结块 ,可以散装贮存,此法造粒装置可分盘式造粒、转鼓造粒和流动床造粒等。 4 生产方法: 水溶液全循环法、气提法、中压联尿法,小氮企业大多采用 10 水溶液全循环法。 今年年初,四川金象化工集团对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进行了改进,使生产中二氧化碳转化率提高 5 个百分点,达到 73%以上,与同期建设的 CO2汽提法装置相比,可节省投资 30%以上,蒸汽消耗降至 950 千克 /吨。 5 防腐 尿素设备腐蚀的影响因素 :介质温度、氨碳摩尔比、水碳摩尔比、氨 基 甲酸铵溶液浓度、氧含量、硫含量、氯离子含量和介质流速等 . 防腐措施: 正常生产期间要严格控制如下指标 :操作温度、系统的加氧 量、硫含量、氯离子含量、氨碳比和水碳比。 停车期间要严格控制系统的氨碳比和水碳比 ,同时根据不同状况来确定停车封塔时间。 6 其他生产工艺 ACES 工艺 : ①合成塔的操作条件优化、气提塔内结构特殊设计以及分解、分离所需的热量不需外部供 应,能耗降低; ②该法 NH3/CO2 摩尔比高达 ,相应转化率也高达 68%; ③在腐蚀性强的部位采用双相不锈钢,减小腐蚀,装置可以连续运转; ④采用获得专利的特殊气提塔,具有高效的 CO2 气提设施。 ACES21 工艺: 为了降低投资费用,东洋工程公司对其现有的 ACES 尿素生产工艺进行 11 了改进: ①高压容器呈平面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