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生物 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2讲 了解生物圈)习题课件内容摘要:

1、 了解生物圈 第 2讲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光、 _、水等。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 , 就会影响生物的 _, 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 _关系、竞争关系、_关系、 _关系等。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 _环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 每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_和生活行为方式。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 , 也_着环境 , 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生物圈。 温度 生长 捕食 合作 寄生 适应 形态结构 影响和改变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 2、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 _与 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_部分和 _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 _者和分解者 , 非生物部分包括: _、空气和水等。 5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 , 不同 _之间由于 _的关系而形成的 _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 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 , 它们彼此交错连接 , 形成了 _, 生态系统中的 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 环境 生物 非生物 消费 阳光 生物 吃与被吃 链状 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 6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使得生态系统中各 3、种生物的 _和 _总是维持在_的状态 , 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 它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这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能力 ,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 _的。 数量 所占比例 相对稳定 自动调节 限度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 生物圈的范围:海平面上下 10千米的范围 , 包括 _的底部、 _的大部、 _的表面。 三个圈层相互联系 , 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8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草原生态系统、 _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_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_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是地球上 _的生态系统。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森 4、林 淡水 农田 最大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 环境,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生态系统中的考试热点是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数量、食物链的写法、生物之间的关系、处于不同营养级上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等为背景,常以选择题、识图题为主进行考查。 应对方法:强化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适应、影响 影响 1 (2015宿州 )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 , 而温度降低到 24 以下时 , 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 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2 (2014齐齐 哈 尔 )稻田中的杂草 5、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 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 ( ) A 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C B 3 (2014黄山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 其所形成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 ( ) A B C D 4 (2015淄博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有 3条食物链 B 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C 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 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 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蛇 D C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例 1】 (2014巢湖 )野牛休息时 , 体态与岩石相似 , 有利 6、于捕食和御敌 , 这种现象体现了 ( ) A 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 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 【 解析 】 适者生存,生物必须 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如非洲有一种鸟, 停息在树 枝上,头酷似花蕊, 翅像美丽 的花瓣, 可以吸引蜜蜂等昆虫前来采蜜,有利于捕食。 西藏野牛休息时 , 体态 与岩石相似,不容易被敌 害发现, 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这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 答案 】 A 对应练习 1 (2015宿州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 , 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 种瓜得瓜 , 种豆得豆 B 螳螂捕蝉 , 黄雀在后 C 千里之堤 , 溃于蚁穴 D 不入虎穴 7、 , 焉得虎子 C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及生物圈 【 例 2】 (2014杭州 )下列选项最符合右图图意的是 ( ) A 生物群落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 解析 】 群落是在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而图中出现的太阳属于非生物部分,所以 物链构成食物网,但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所以 态系统的碳循环要有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归还到大气中,用于碳循环,所以 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所以 【 答案 】 D 对应练习 2 (2015武威 )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 8、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 , 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由 _条食物链组成。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 , 水稻属于 _者 , 可通过 _作用合成有机物。 (3)在该食物网中 , 蝗虫和田鼠的关系是 _。 (4)如果大量捕杀蛇类 , 会导致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水稻产量 _。 3 生产 光合 竞争 降低 本节重点是:正确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 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熟练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 例 】 (2014金 华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 ,请根据图 1、图 2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9、食物网简图 , 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_(填 “ 老虎 ” 或 “ 兔子 ” )。 (2)图 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 , 甲对应的生物类别是 _。 (3)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 , 则短时间内数量一定减少的动物是 _。 【 解析 】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所以方框中的生物以植物为食,而狐以方框中的生物为食,因此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兔子。 (2)若图 2中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根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植物的含量最多,肉食性动物含量最少,所以甲对应的生物是肉食性动物,乙对应的生物是植物,丙对应的生物是草食性动物。 (3)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则短时间内蛇和食虫鸟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会造成鼠和昆虫数量的减少。 【 答案 】 (1)兔子 (2)肉食性动物 (3)鼠和昆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