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生物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6讲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习题课件内容摘要:
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 16讲 一、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环境的影响 (1)从 20世纪中期开始至今 , 世界人口更是快速增长 , 到 2005年时达到 _亿 , 2011年已突破 _亿。 (2)人口增长所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对 _和 _的影响。 2 我国控制人口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 鼓励晚婚晚育、 _。 3 人类活动既可能破坏环境 , 也可以改善环境。 65 70 资源 环境 少生优生 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 酸雨 5其他污染包括 _、 _、 _等。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三、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6 _是保护和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主要 2、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 当今世界所面临最严重的三大环境问题:酸雨 (硫、氮 的氧化物 )、臭氧层衰竭 (氟氯代烃、一氧化碳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等)。 1 (2015广 东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 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 A 及时清理垃圾 , 维护环境卫生 B 倡导节能减排 , 少开车多步行 C 积极植树种草 , 增大绿化面积 D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2 (2015淄博 )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 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 , 倡导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 , 转变生活方式 , 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 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 A 外出就 3、餐过度消费 B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C 避免长明灯和长流水 A A 3 (2014郴州 )酸雨是指雨水具有较强酸性 , 列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 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 使江河湖泊酸化 , 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 , 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C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 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 , 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C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 例 】 下列各项中 , 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 A 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 , 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B 大量占用耕地 4、建设住宅 , 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 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 , 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 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 , 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 解析 】 杂 交水稻产量 高,可以减缓 人口增长导致的粮食短缺问题,不属于人口增长过 快带来的负面影响。 【 答案 】 C 对应练习 (2015娄底 )我国的 “ 三北 ” 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 ,被誉为 “ 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植树造林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 B 植树造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C 植树造林能维持大气中的碳 氧平衡 D 植树造林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A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 5、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 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 , 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素。 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水土流失及污染的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的破坏 , 这一切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人类必须善待自然 , 控制自己的发展和活动, 人和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 例 】 我国是土地沙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 土地沙漠化造成的城市沙尘暴日益严重。 下列行为不能造成沙尘暴的是 ( ) A 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 B 草原过度开垦、放牧 , 植被遭到破坏 C 由于城市化加剧 , 工程建设形成大量粉尘 D 大量砍伐树木 , 破坏森林 , 使森林面积大量减少 【 解析 】 沙尘 暴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而工业污 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 使海水遭到污 染, 与土地沙漠化无直接关系。 【 答案 】 A。2016中考生物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6讲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习题课件
相关推荐
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七 、与心灵对话 —— 表真情 以“父亲,我想对您说 ......”向父亲直抒胸臆。 八、总结 … 九、作业布置 1,课外寻找关于 “父亲 ”的文章
是怎样的情景。 (学生回答 109页上练习) 教师归纳:小康的核心 是一个“富”字,其最终的目的是富民,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全面小康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这意味着无论是发展的结果还是发展的措施,都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使人民群众分享增长的成果。 本课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康社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奋斗目标。 国家统计局根据科学的测算, 2020
1、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 14讲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 排泄:人体将 _如 _、 _等以及多余的 _和 _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2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其中 ,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 能暂时贮存尿液的是 _。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3 尿的形成 (1)肾单位:由肾小球、 _和 _组成。 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就是 _,
么人们就会挖空心思逃避杀身之祸。 接着用事实证明,有的人可以用某种手段求生却不用。 有的人做某种事情,可以免死却不做。 于是得出结论: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义 ”是确实存在的, “义 ”比 “生 ”更重要, “不义 ”比死更可恶。 第四层 (本段最后一句 ):回到 “性善论 ”上,说明 “舍生取义 ”的美德,本来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不使它丧失罢了。 第二部分 ( 3)
引导学生能否再简练一点。 ) 一句话概括:老渔夫圣地亚哥捕到大马林鱼后,遭到鲨鱼围追,只带回鱼骨架的故事。 一个短语概括:老人捕鱼。 一个词概括:捕鱼。 其实文章叙述了一个极简单的故事,就 是 “ 倒了血霉 ” 的老人出远海捕鱼,鱼却被鲨鱼吃了。 ( 2)梳理故事的结构。 小说以捕鱼为核心,捕不 到鱼 —— 远海捕鱼 —— 捕获大鱼 —— 群鲨围攻 —— 鱼骨返航。 “ 硬汉 ” 形象。
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15讲 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 眼与视觉 (1)眼球的结构 a _:具有保护作用。 b _:能感受光的刺激。 c _:能 _光线。 巩膜 视网膜 晶状体 折射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 , 依次经过 _、瞳孔、 _和玻璃体 , 并经过 _等的折射 , 最终落在 _上 , 形成一个物像。 _上的感光细胞将这些图像信息通过 _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