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Ⅱ)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三内容摘要:
1、专题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切忌把握不准和忽略表达效果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温馨提示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 , 简单说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在一轮复习中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常见失误是对表达技巧把握不准和忽略表达效果。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一、对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不准 ( 2 0 1 5 银川模拟 ) 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柳梢青 岳阳楼 戴复古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 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 , 岳阳楼上 , 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 , 君山一点 ,自古如今。 【 2、注 】 戴复古: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 袖剑飞吟:相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留诗于壁上,曰: “ 朝游百越暮苍梧 ,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 ,朗吟飞过洞庭湖。 ”袖剑,衣袖里藏着短剑。 飞吟,临风吟唱。 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在洞庭湖的南头 )。 君山 :在洞庭湖中,相传是湘君出没之处,故名。 词下阕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阐述。 (6分 )答:_词下阕最后三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词人伤时忧国之情。 “ 人间 ” 与 “ 君山一点”,“变尽”与“自古如今”形成强烈的对比,自然永恒与历史兴替,引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3、 赋分: 1 分 依据:考生没有答准对比这个手法 , 所答感情有所偏离。 故失分较多。 “ 变尽人间 , 君山一点 , 自古如今 ” , 揭破主题。 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 , 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 , 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 所以词人面对 “ 自古如今 ”岿然不动的 “ 一点 ” 君山 , 两者一 对比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 “ 偌大 ” 国家。 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流连光景或苟且度日 ,有谁能共饮词人之酒呢。 词人对国运担忧的感情由此而生。 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忽略表达效果 ( 2 0 1 5 四川成都五校联考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李 白 昨夜谁为吴会 4、吟 , 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 卧 ,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 , 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 , 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 , 客愁顿向杯中失。 诗歌前四句是如何描写夜闻 “ 吴吟 ” 的。 (4分 )答:_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借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来表现歌声的奇绝;想象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侧面描写歌声给人的震撼之感。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2 分 依据:答准夸张、比喻的手法 , 所答忽略了表达效果 , 所以导致失分。 第二句 , 意思是 “ 就像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 ” , 比喻兼夸张;第三、四两句 5、大意是 “ 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 , 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 ” , 运用夸张的修辞 , 想象的手法 , 而蛟龙、山猿的反 应也从侧面描写了歌声。 回答时注意阐明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 即有何作用。 诗歌表达技巧两大偏差的四种对策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谨记三个层面,即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手法,这些技巧手法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要想答好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熟知相关术语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准确把握相关术语,深刻了解术语内涵,在鉴赏评析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答案整合准确到位。 2明确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需要先 6、明确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运用是为了凸显主旨,因此,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对诗歌的内容整体把握,需要结合诗歌主旨以及作者情感。 3抓住典型手法考查一首诗运用的表达技巧,要结合诗歌的情感内容,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一种或几种。 4突出表达效果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侧重于表达技巧运用效果的分析,这就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进行。 有关诗歌表达技巧的种类与术语1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其中抒情和描写最为常用。 (1)抒情 :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2)描写 :可分为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虚实、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Ⅱ)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三
相关推荐
二 、 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在沙滩上筑城堡;我们编了一个童话故事„„) ,说说“快乐天地”在哪儿。 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 (“这里”指沙滩,我们经常去那里做有趣的活动,所以是我们的快 乐的地方。 )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 读出你的喜欢。 “有趣的活动”。 (沙滩上垒城堡)是怎样做的。 我们编织了一个什 么童话。
1、专题二 筛选文本信息应力避张冠李戴和因果混乱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温馨提示 筛选文本信息应力避张冠李戴和因果混乱。 张冠李戴 , 将原文中 “ 张 ” 的观点态度说成是 “ 李 ” 的观点态度 , 或将 “ 李 ” 的观点态度说成是 “ 张 ” 的观点态度 , 东拉西扯 , 混乱不清。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 , 就是把 “ 因 ” 错断为 “ 果 ” , “ 果 ” 错断为
序写的。 怎么分段。 学生反馈分段情况。 ( 出示课件) 三、 品读课文,感悟道理 同学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反馈:妈妈布置的任务是什么。 师质疑。 对于九岁的佩佳而言,这两项任务有难度吗。 那佩佳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类似的情况在同学们身上出现过吗。 那当妈妈回来后,知道他一件任务都没完成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通过朗读让学生进 一 步感悟 藏族人民过雪 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也别具特色,充满欢声笑语,你知道有哪些。 生: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 „„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积累得真不少,看来同学们很会学习。 ,我们就来了解藏族的传统节日雪顿节。 是啊,雪顿节是个什么节日。
凉,多么可亲可敬的父亲呀,让我们把父亲做灯的身影记在心里吧,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也许父亲起得很早,也许父亲一夜都没有睡觉,在这严寒之夜,只见父亲:(引读 —— 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上暖和一会儿。 ) ( 5)习作方法小结:是啊。 父亲做灯的一个个传神的动作,正是作者亲眼 (看到的)作者就是从看到的方面抓动作来把这段话写具体的,同时又写出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相信你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能做到
1、专题三 理解分析文意需提防移花接木和无中生有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温馨提示 理解分析文意需提防移花接木和无中生有。 移花接木 ,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时 , 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 ,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 , 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无中生有 , 指利用原文中的语句组成一种新的语意关系 ,而这种语意关系在原文中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