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Ⅱ)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内容摘要:
1、专题三 理解分析文意需提防移花接木和无中生有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温馨提示 理解分析文意需提防移花接木和无中生有。 移花接木 ,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时 , 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 ,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 , 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无中生有 , 指利用原文中的语句组成一种新的语意关系 ,而这种语意关系在原文中是不存在的。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理解分析文意移花接木 ( 2 0 1 5 云南省 玉 溪 市期末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节日无论今古 ,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 , 就是调节民众生活。 由于古今社会 2、文化背景的不同 , 古今节日形态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古今节日都注意节日在一年中的适度分布,如一、三、五、七、九月的节日排列,以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但节期选择的观念古今有着根本的区别。 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人们注意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序的对应,节日是人们划分时间段落的特定标志,人们依据它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 现代节日以现 代社会文化体系为基础,在节期选择上已很少或不再考虑自然物候变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 现在,即使是传统节日,人们也只 是继承了它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能够适应的内容。 古今节日也注重人们的身心调节。 但传统节日主要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希望通过各种节日庆典与仪式取 3、得与自然的沟通。 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自然属特定神灵的支配,人们生产是否丰收,身体是否康健,事业是否发达,子嗣是否兴旺,都仰靠神灵的荫庇。 中国传统节日从其起源看几乎都与神灵信仰有关,如元日驱山臊恶鬼、五月五祭水神等,神灵信仰成为传统节俗的中心项目。 人 们通过传统节俗活动密切了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而现代,人们面对的是社会,人们需要调节的是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现代节日的主题是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通过节日这个人们共享的文化 “ 平台 ” ,密切社区成员乃至民族成员的联系,并展示民众的生命活力。 很多节日还保留了传统形式,但其民俗内容已演化为一般娱乐性 4、质,娱乐是当代节日的主导原则。 如壮族的三月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都成为欢乐的群众集会。 古今节日还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而在传统社会中,节日不仅是民众生活时段切分 转换的标志,而且总表现为一种新旧的沟通与过渡,节日是一道道隐形的关口,过节与 “ 度厄 ” 成为节日形态的一体两面。 诸多节俗 都是为了在关键时日给人们以精神的抚慰与生理的放松 ,祈求顺利过关与争取未来的幸运。 节日在民众生活中是文化传统、地方知识与道德精神的凝聚,民众社会的稳固,得力于民俗节日的周期性调节。 而现代,虽然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但节日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人们往往没有了传统社会中 5、所具有的那样浓烈的情感。 现在年节,在城市中,临近除夕才放三五天假,除了比平时的购物热情稍高些外,人 们很难有兴奋的感觉。 节日文化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我们在建构新的节日形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它与当代社会的 适应与协调 ,而且也应对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利用有效的传统形式,赋予它新的意义。 以公共娱乐项目为中心,给在现实生活中日益隔离的社会成员以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人们在情感交流中获得一种生命意识的体验。 正如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所指出的那样: “ 把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那些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认真加以挑选和运用。 这样做,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新文 6、化,也将使这种新文化 确实地具有较多的民族色彩和感情。 ” 下列说法中 ,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 ) A 现代节日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 , 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 ,它们继承了传统节日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相适 应的内容。 B 传统的观念中 , 神灵支配着自然 , 庇佑人们生产丰收、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子嗣兴旺。 C 现代节日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开展 ,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节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D 社会进步了 , 人们更加文明理性 , 人们往往没有了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浓烈情感 , 但目前也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 具有的文化意义。 7、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正误:错 依据: B 项无误 , A 项错误。 A 选项转述文意有多处似是而非 , 为移花接木式的错误。 A 项移花接木。 “ 现代社会 ” 应为 “ 现代社会文化体系 ” , “ 现代节日的节期选择 ”“ 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 ” , 而不是 “ 现代节日 ” , “ 继承 ” 的应是 “ 传统节日 ”。 二、理解分析文意无中生有 ( 2 0 1 5 辽宁省丹东 模拟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 性格即命运 ” , 这是舶来品。 人的性格如何 , 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但命运并不全然与性格相关。 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但一个人 8、的性格对于人际环境、事业成败确实拥有不可小觑的强大影响力。 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 , 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 所以真正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 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 , 也没有性格相同的人 , 只有性格相近的人。 就像树上的叶子 ,看似相同,其实不同。 而性格的构成是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说 “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可能太绝对了,但只有在一个人身 上相对稳定的那些东西才被称为性格。 这 “ 性 ” 字有本性、习性的含义;而这 “ 格 ” 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 因而,性格既反映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又不与人的品质完 9、全一致。 比如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温柔,但骨子里却很阴毒苛刻;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暴戾,但心地却非常善良。 性格是一种外在 的表面的东西 ,性格的好坏本身,只是性格而已,并不能以此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因为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外在性的特征,所以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的真实更大。 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首先不是品质问题,而是看着你的感觉舒不舒服。 更有许多交际是一次性的、短时期的, 而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 所以,语言方式、态度、处事方式、个人习惯、喜恶等感情的表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即使在长期的人际生活中,性格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性格的人际影响力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性格的魅力。 10、人的性格的人际魅力不在于相同,而在于不同。 最有魅力的性格绝不是那种伪装、粉饰、压抑后的 “ 标准 ”性格。 一种真实的不掩饰的只属于你的,而不似他人的性格往往更能获得人际的引力。 但这种人虽适合做朋友、当英雄,却很难成为领袖。 性格的亲和力。 “ 世俗标准 ” 的性格尽管不具有个人魅力 , 但对大众 具有亲和力。 虽然这种人可能没人会成为他的朋友 , 他也永远不会是英雄 , 但却适合做领导。 因为他会让人们觉得很舒服 , 至于他心里怎么想 , 人们倒不过多计较苛求。 性格的破坏力。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 处处不合时宜地显示自己 , 或者挖苦、打击、讽刺他人 , 无论对人际、对群体都有极大的破坏力 , 这 11、种人只能是 “ 孤家寡人 ”。 这种人既不可做朋友 ,也不能当领导,也不会成为好下属。 好在性格远非本质,性格也是会改变的。 但应该改变的只是那令人不舒服的部分,而没有必要连同那份真实也抛掉,那就失去了自我。 ( 摘编自周殿富你是老榆木 , 我便伐你 做门槛 ) 根据原文的内容 ,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无论是初次见面还是在长期交往的人际生活中 , 性格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从而也就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B 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 , 处 处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张扬自我,或者不惜手段伤害他人,这些都是性格的破坏力的表现。 C 魅力性格、亲和力性格、破坏力性格都 12、给人的生活带来诸多影响 , 这些同时也决定了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D 人不能为他人而失去真实的自我 , 但改变自己性格中让人不舒服的部分 , 是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的。 答案 采样 我来阅卷 正误:错 依据:结合上下文分析 B 项正确 , 依据为 “ 性格的破坏力。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 处处不合时宜地显示自己 , 或者挖苦、打击、讽刺他人 , 无论对人际、对群体都有极大的破坏力 , 这种人只能是 孤家寡人。 这种人既不可做朋友 , 也不能当领导 , 也不会成为好下属 ”。 C 项错误 , 无 “ 决定人的地位 ”之说。 为无中生有的错误。 C 项无中生有 , “ 决定人的地位 ” 原 13、文没有体现 ,应是影响 “ 人们适合的社会角色 ”。 一、辨析 “ 移花接木 ” 五注意1阅读原文要注意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 2做题要注意区分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3要注意原文中 “ 这 ”“ 这些 ”“ 此 ”“ 与之相反 ” 等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在选项中是否发生变化。 4要注意选项中涉及到的条件、原因、属性与结果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或一致性。 5当原文或选项涉及的概念较多时,要注意选项是否将相邻的概念对调了顺序,是否将相似易混的概念作了替换。 如通过与原文的比照,会发现例 1的 现代社会 ”“ 现代节日 ”“ 继承了传统节日的形式 ” 与原文中 “ 现代社会文化体系 ”“ 现代节日的节期选择 ”“ 继承 传统节日 ” 不一致,似是而非,属典型的 “ 移花接木 ”。 二、辨析 “ 无中生有 ” 须四看1一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2二看能否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3三看是否将原文不同位置的词语或概念生拉硬扯地联系在一起。 4四看选项是否故意添加了本不存在的某种关系或条件。 例2中的 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学生容易想当然,误认为是正确的。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Ⅱ)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
相关推荐
凉,多么可亲可敬的父亲呀,让我们把父亲做灯的身影记在心里吧,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也许父亲起得很早,也许父亲一夜都没有睡觉,在这严寒之夜,只见父亲:(引读 —— 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上暖和一会儿。 ) ( 5)习作方法小结:是啊。 父亲做灯的一个个传神的动作,正是作者亲眼 (看到的)作者就是从看到的方面抓动作来把这段话写具体的,同时又写出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相信你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能做到
通过朗读让学生进 一 步感悟 藏族人民过雪 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也别具特色,充满欢声笑语,你知道有哪些。 生: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 „„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积累得真不少,看来同学们很会学习。 ,我们就来了解藏族的传统节日雪顿节。 是啊,雪顿节是个什么节日。
1、专题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切忌把握不准和忽略表达效果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温馨提示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 , 简单说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在一轮复习中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常见失误是对表达技巧把握不准和忽略表达效果。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一、对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不准 ( 2 0 1 5 银川模拟
2) 分小组读生字,看谁读得正确。 ( 3) 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 想想哪个自然段说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哪个自然段说的是第二幅图的内容。 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想象树上挂满石榴的情景。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说说 王力力想了哪些办法逗石榴笑
为妈妈做点什么,语气中流露出一份真情。 语速稍慢,便于情感的表达。 ) 在太阳和大地之间, 我们放飞 ∕ 美的希望; 在南极和北极之间, 我们栽下 ∕ 爱的花朵。 (这一节比较抽象,描 写比较大气,纵横地球的每个角落放飞美的希望,栽下爱的花朵。 诵读时音调较高一些,注意重音与停顿的把握,语速比第 1 节稍快。 ) 让大地 ∕ 淌过蓝色的河流, 让天空 ∕ 飘过洁白的云朵, 让沙漠 ∕
小老师评组内的写字情况(每组评出一个写字优秀奖、一个写字进步奖)。 三、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 ,并说说你对人们更新信息传递方式的感受。 人们不断改进更新信息传递方式,开始是通过邮政系统输送信件,传递信息 → (通过电话、电报、广播以电磁波形式) → (激光通信) → (信息网络)→„„。 四、作业。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为难写的生字练习写一写。 :。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