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五内容摘要:
1、专题五 理解实词切忌抛开语境不问用法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温馨提示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 “在文中 ” 这一限制成分强调了文言实词的考查是动态的 , 即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在一轮复习中 , 理解实词抛开语境不问用法 (不考虑词性、活用等 ), 导致失分。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实词抛开语境 ( 201 5 衡水市高三一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沈庆之 , 字弘先 , 吴兴武康人也。 兄敞之 , 为赵伦之征虏参军。 庆之少有志力。 孙恩之乱也 , 遣人寇武康 , 庆之未冠, 随乡族击之 , 由是以勇闻。 荒扰之后 , 乡邑流散 , 庆之躬耕垄亩 , 勤苦自 2、立。 年三十 ,往襄阳省兄,伦之见而赏之。 伦之子伯符时为竟陵太守,竟陵蛮屡为寇,庆之为设规略,每击破之,伯符 由此 致将帅之称。 伯符去郡 , 又 别讨西陵蛮 ,不与庆之相随 , 无功而反。 永初二年 , 庆之除殿中员外将军 , 又随伯符隶到彦之北伐。 伯符病归 , 仍隶檀道济。 道济还白太祖 , 称庆之忠谨晓兵 ,上使领队防东掖门 , 稍得引接 , 出入禁省。 寻转正员将军。 及湛被收之夕 , 上开门召庆之 , 庆之戎服履袜缚绔入。 上见而惊曰: “ 卿何意 乃尔急装。 ” 庆之曰: “ 夜半唤队主 , 不客缓服。 ” 元嘉十九 年 ,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征西司马朱修之讨蛮失利,以庆之为建威将军 3、,率众助修之。 修之失律下狱,庆之专军进讨,大破缘沔诸蛮,禽生口七千人。 庆之患头风,好著狐皮帽,群 蛮恶之 ,号曰 “ 苍头公 ”。 每见庆之军,辄畏惧曰: “ 苍头公已复来矣。 ” 二十七年,太祖将北讨,庆之谏曰: “ 马步不敌,为日已久矣。 将恐重辱王师,难以得志。 ”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 庆之曰: “ 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 上大笑。 鲁爽反,乃遣庆之济江讨爽。 爽闻庆之至,连营稍退,自留断后。 庆之与薛安都等进与爽战,安都临阵斩爽。 寻与柳元景俱开府仪同三司,辞。 改封始兴郡公,户邑如故。 庆之以年满七十,固请 4、辞事,上嘉其意,许之。 三年,司空竟陵王诞据广陵反 ,复以庆之为使持节,率众讨之。 自四月至于七月,乃屠城斩诞。 进庆之司空,又固让。 ( 节选自南史 沈庆之传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庆之未 冠, 随乡族击之 冠:戴帽子 B 伯符由此 致将帅之 称 致:获 C 又 别讨西陵蛮 别:另外 D 稍得引接 稍:渐渐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正误:错 依据:脱离语境 , 生硬理解 ,作答错误。 B 项解释合乎语境“ 伯符由此致将帅之称 ” , 为正确选项。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 , 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 , 但费时太多 , 不可取。 在大致 5、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 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 , 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 冠 ”结合上下文分析应为 “ 成年 ”。 参考译文: 沈庆之 , 字弘先 , 吴兴郡武康人。 他的兄长沈敞之 , 是赵伦之的征虏参军。 庆之自幼 就有志气和勇力。 孙恩叛乱 ,派遣人侵犯武康 , 庆之当时还未成年 , 随着家乡氏族的人一起击杀 孙恩 ,从此庆之凭着勇气远近闻名。 灾荒兵乱过后,乡村里的人都流转失散,庆之亲自耕种田地,辛勤劳苦独立生活。 三十岁时,庆之到襄阳去看望兄长敞之,赵伦之见到他对他十分欣赏。 当时赵伦之的儿子伯符做竟陵太守,竟陵之地的蛮人多次进犯,庆之为伯符安排规划谋略,每次都打败蛮人的进攻,伯符据此获得将帅的 6、职衔。 伯符离开竟陵 ,又到别处讨伐西陵的蛮人,没有让庆之跟随,结果无功而返。 永初二年,庆之被授予殿中员外将军,又跟随伯符隶属于到彦之而出师北伐。 伯符染病而归,庆之仍隶属于檀道济部。 檀道济回来禀告太祖,称赞庆之忠诚谨慎通晓兵法,皇上便让他统领军队防守东掖门,渐渐地得到延见接待,出入皇宫。 不久转调为正员将军。 等到刘湛被收押的那天晚上,皇上开宫门召见庆之,庆之来不及换下戎装就穿着袜子缚着裤子跑进去。 皇上见到他如此装束吃惊道: “ 你为什么如此急速整装。 ” 庆之说: “ 君王半夜召唤我这个禁卫军队长,没来得及穿宽大舒适的官服。 ” 元嘉十九年,雍州刺史刘道产去世,众蛮族大为骚乱,征西司马朱修之讨 7、伐蛮人失败,皇上任命庆之担任建威将军,率众帮助修之。 修之因为战事失利被关进 监狱,庆之独自掌管军队进兵讨伐,大败缘沔各地众多蛮兵,捉住俘虏七千人。 庆之患有头风病,平日好戴着狐皮帽,众蛮人恼恨他,称他为 “ 苍头公 ”。 蛮族人每次见到庆之的军队,总是畏惧道: “ 苍头公不多时又来了。 ” 二十七年,太祖想要向北征讨,庆之进谏道: “ 我们的步兵难以与北方的骑兵相抗,这种状况时日已经很久了。 ( 如 果北伐, ) 恐怕将使王师严重受挫,难以实现君王的大志。 ”丹阳府尹徐湛之、 吏部尚书江湛当时一起在座 ,皇上使湛之等大臣诘问庆之。 庆之说: “ 治理国家好比管理家事,耕种之事应当问农奴,纺织之事应 8、当请教女婢。 现在陛下想要攻打别国,却与白面书生之辈谋划此事,事情哪里会成功呢。 ” 皇上大笑。 鲁爽造反,皇帝于是派遣庆之渡江讨伐鲁爽。 鲁爽听说庆之来到了,连绵不绝的营寨慢慢退却,自己留下来断后。 庆之和薛安都等进军与鲁爽交战,安都临阵斩杀了鲁爽。 不久皇上封他和柳元景都为开府仪同三司,庆之没有接受。 后改封始兴郡公,所辖的户口与县邑和原来一样。 庆之因为年满七十岁,坚决请求辞去政事,皇上赞赏他的诚意,答应 了他的请求。 孝建三年 , 司空竟陵王赵诞依凭广陵造反 , 皇上又任命庆之做持节大臣 , 率众军讨伐他。 从四月一直到七月 ( 才攻下城池 ) , 就屠城斩杀赵诞。 皇上 晋封庆之为司空 , 庆之又坚决 9、辞让。 二、理解实词不抓语法 ( 201 6 河南省安阳市高三月考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乌古孙泽 , 字润甫 , 临潢人。 泽性刚毅 , 读书举大略 , 不事章句 , 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 , 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 , 丞相阿术见而奇之 , 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至元十四年 , 元帅唆都下兵闽、越 , 见泽 , 与语而合 , 即辟元帅府提控案牍。 十五年春正月 ,击潮州 , 守将马发备御甚固 , 泽曰: “ 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 ,以外多壁垒 , 为之援应也。 第 翦其 外应 ,潮必覆矣。 ” 乃分兵攻其一大垒,破之,余垒尽散走。 二旬而潮拔,马发死焉。 唆都还军福建。 夏五月 10、, 诏立行中书省于福建 , 以唆都行参知政事 , 泽行省都事。 从朝京师 , 命知兴化军 , 赐金织衣 , 赏其善谋也。 继改兴化军为路 , 授泽行总管府事。 民歌舞迎候于道 , 曰: “ 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 喜极而继以泣。 郡新残于兵 , 白骨在野 ,首下令掩埋之 , 又衣食其流离之民 , 有弃子于道者 , 置慈幼曹 ,籍而抚育之。 郡中恶年少喜为不义 , 以资求窜名卒伍 , 冀后得计功授官。 官吏恐激变 , 不敢 诘。 泽悉追毁所授 , 诛其尤无良者 , 贪暴始戢。 泽又兴学校 , 召长老及诸生讲肄经义 , 存乡饮酒礼 , 旁郡闻而慕之。 兴化故号多士 , 士咸知向慕。 御史台言: “ 乌 古孙泽奉使 11、知大体 , 如汲长孺;为将计万全 , 如赵充国。 可 属大任。 ” 诏擢为海北海南廉访使。 故例 ,圭田 注 至秋乃入租 , 后遂计月受之。 泽视事三月 , 民输租计米五百石。 泽曰: “ 夫子有言 , 事君者先其事 , 后其食。 吾莅政日浅 , 而受禄四倍 , 非情所安。 ” 量食而入 , 余悉委学官 , 给诸生以劝业。 常曰: “ 士非俭无以养廉 , 非廉无以养德。 ” 身一布袍数年 , 妻子 朴素无华 ,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 注 】 圭田: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访使。 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 有芝五色产于宪司之澄清堂,士民以为泽之所致。 以母年逾八十,求归养长沙。 岁余 12、,母丧,泽以哀毁卒。 泽积官自 承直郎至中大夫。 谥正宪。 ( 节选自元史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第 翦其外应 , 潮必覆矣 翦:除掉 B 置慈幼曹 , 籍而抚育之 籍:户籍 C 官吏恐激变 , 不敢 诘诘:责问 D 可 属大任 属:委托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正误:错 依据:没能抓住语法进行分析。 D 项 , 结合语法分析 , 翻译成动词 “ 委托 ” 合适 , 是正确选项。 B 项 , “ 籍而抚育之 ” , “ 籍 ” “ 抚育 ” 都应是动词 , “ 而 ” 是连接两个动词的连词 , “ 之 ” 是代词;而 B 项的解释 “ 户籍 ” 是名 13、词 , 因而错误。 “ 籍 ” 是 “ 登记 ” 的意思。 参考译文: 乌古孙泽 , 字润甫 , 临潢人。 乌古孙泽性情刚毅 , 读书只求理解其主旨 , 不拘泥于词句 , 才干过人。 元世祖准备攻取江南 , 选派乌古孙泽运送钱钞到淮南作为军饷 , 丞相阿术一见到他就认为他有奇才 , 补任他 为淮东大都督府的属官。 至元十四年 ,元帅唆都进军闽、越,见到乌古孙泽,与他交谈,很合得来,于是就辟任他为元帅府提控案牍。 十五年春正月,元军攻打潮州,宋军守将马发防守非常坚固,乌古孙泽说: “ 潮州人守住城池,不被我们攻下的原因是,城外有许多防御工事作为他们的外援。 只要除掉这些外援,潮州城必被攻克。 ” 于是 14、分出一支兵马攻击其中一个大的堡垒,将它攻下后,其他工事的宋军都逃走了。 二十天后攻下潮州,马发战死。 唆都率军回到福建。 夏季五月,皇帝下诏在福建设立行中书省,以唆都为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乌古孙泽为行省都事。 后随唆都入 京朝见世祖 ,世祖令乌古孙泽掌管兴化军,赏赐金织衣,来嘉奖他善于出谋划策。 那之后兴化军改为兴化路,任命乌古孙泽为行中书省总管府事。 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迎接等候他,说:“ 这个人是 让我们重生的父母啊。 ” 百姓喜极而泣。 此时,兴华郡刚刚经受战乱破坏,白骨暴露在野外,乌古孙泽首先下令把他们掩埋,又发给流离失所的贫民衣食,那些被遗弃在路旁的婴儿,他设立慈幼曹,登记收养他们。 郡中一些邪恶 15、少年喜欢干不义之事,用钱求得在军队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后能论功授官。 官吏怕激发事变,不敢责问。 乌古孙泽知道后取消他们的军籍,追回授予的官 职 ,处死了其中那些特别恶劣的人,他们的贪暴行为才有所收敛。 乌古孙泽又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和诸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仪,邻郡听说了羡慕不已。 兴化原来号称名士众多,名士们都仰慕乌 古孙泽。 御史台上奏说: “ 乌古孙泽奉命任职识大体,像汲长孺一样;为主将谋划周到,如赵充国一样。 可委以重任。 ” 于是下诏提升乌古孙泽为海北海南廉访使。 按照旧例,作为地方长官的祭田,到秋季才收租,后来却按月征收。 乌古孙泽到任三月,百姓缴纳给他的租米合计五百石。 乌古孙泽说: “ 孔子教导说,侍奉君主的人,首先是要办好事,然后才领取俸禄。 我来此任职时 间不久 ,俸禄却有四倍,内心不安。 ” 于是他估量自己食用多少来收取粮食,其余的全部交给学官, ( 让学官 ) 发给诸生以便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他常说: “ 做官的若不俭朴就不能保持廉洁,不保持 廉洁就不能修养品德。 ” 他一件布袍穿了数年,妻子儿女衣着简朴,人们都说他,但乌古孙泽全不在意。 至大元年,改任福建廉访使。 乌古孙泽对闽地曾有恩德,闽地百姓安居乐业。 有一个五色灵芝生长在廉访司的 “ 澄清堂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五
相关推荐
生字根据结构分类,这样记起来比较容易。 师:对,老师有个建议,各小组把生字分类以后,可以两人一组,一组记左右结构的字,一组记上下结构的字,最后再记其它的字。 小组同学发言的时候,你有不同意见要提出来。 师:现在我们开始学习这课的生字。 (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师到各小组指导合作学习。 ) 第二组的学习情况 小组长:我们把生字拼读一遍,我先读。 请你们认真听,等会儿纠正我读错的读音。 (其他同学
)思考:课文围绕“石榴”来讲故事的。 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塑造“父亲”形象的。 检查生字。 (。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教师进行再强调。 字音:“振”“郑”都是卷舌 音,但前者是前鼻音,后者是后鼻音;“榴”和“篱”的声母是“ I”。 字形:“丹”字只有一点,不能多写一点;“振”不能多写一撇。 教师再次出示词语卡片,集体读一读。 ( 3)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
6、播放雄壮的音乐,配乐朗读。 四、借助注释,小组合作,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解古诗。 2、集体反馈。 (1)个别字词的意思。 如: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2)诗句的意 思; 天门山从中间割断,是位引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轻捷而来
1、专题四 文言文翻译如何抓牢四个赋分点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温馨提示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 从高考评卷和平时测试的情况来看 , 考生失分也比较多。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只注意翻译大意,而 忽略试题的“采分点”, 要想文言 文翻译取得高分、满分,考生翻译时务必抓牢“ 实词 ”“ 虚词 ”“ 句式 ”“ 句意 ” 四个赋分点。
五、写字 出示要写的字“师、伸、伴、满、时、绿、甜”。 读字音,认字形。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 教 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于平时的培养,写字的环节要切实做到扎实。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开汽车”游戏。 (教师手拿生字卡片随机抽出一张指给学生)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
1、专题二 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或概括力戒不准、不全第四章 小说阅读温馨提示 人物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 小说家总是把自己的艺术视觉和艺术重心放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 鉴赏小说 ,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 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或概括不准确、不全面,是考生小说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 虽说 “ 不准确 ” 与 “ 不全面 ” 有共同的原因,但其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第四章 小说阅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