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四内容摘要:
1、专题四 文言文翻译如何抓牢四个赋分点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温馨提示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 从高考评卷和平时测试的情况来看 , 考生失分也比较多。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只注意翻译大意,而 忽略试题的“采分点”, 要想文言 文翻译取得高分、满分,考生翻译时务必抓牢“ 实词 ”“ 虚词 ”“ 句式 ”“ 句意 ” 四个赋分点。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一、翻译忽略实词落实 ( 20 15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模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郑和 , 云南人 , 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初事燕王于藩邸 ,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 2、惠帝亡海外 , 欲踪迹之 , 且欲耀兵异域 , 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 , 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 多赍金币。 造大舶 , 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 , 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 , 首达占城 ,以次遍历诸番国 , 宣天子诏 , 因给赐其君长 , 不服则以武慑之。 五年九月 , 和等还 , 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和献所俘旧港酋长。 帝大悦 , 爵赏有差。 旧港者 , 故三佛齐国也 , 其酋陈祖义 ,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3、。 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 帝赦不诛,释归国。 是时, 交趾已破灭 , 郡县其地 , 诸邦益震 詟 , 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 , 复命和等往使 , 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 , 方谋弑主自立 , 怒和赐不及己 , 率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 , 追擒之喃渤利 ,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 , 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 , 遣使朝贡。 辞还 , 复命和等偕往 , 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 , 明年八月还。 二十 二年正月 , 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 4、慰使职 , 和赍敕印往赐之。 比还 , 而成祖已晏驾。 洪熙元年二月 , 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 南京设守备 , 自和始也。 宣德五年六月 ,帝以践阼岁久 , 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 , 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 , 先后七奉使 , 所历凡三十余国 , 所取无名宝物 , 不可胜计 , 而中国耗 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 ,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 自和后 , 凡将命海表者 ,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 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 , 为明初盛事云。 (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 5、震詟,来者日多。 (5分 )译文:_(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5分 )译文:_交趾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 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 1) 1 分 ( 2 ) 3 分 依据:第 ( 1) 句的赋分点“ 破灭 ”“ 郡县 ”“ 震詟 ”“ 来者 ” 等实词翻译不准或错误;第 ( 2) 句的 “ 海表 ” 译错了 , “ 夸外番 ” 译错。 总的来说是由于重要实词翻译失误 , 导致失分。 高考文言文翻译 , 要求直译为主 , 意译为辅。 因此 6、 , 要讲究字字落实。 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照抄 , 重点动词要译出。 尤其要有得分点意识 , 学会抓关键词 ,抓赋分点。 ( 1 ) 赋分点:破灭 , 被打败灭亡;郡县 , 作为郡县;益 , 更加 ;震 詟 , 恐惧;来者 , 来朝拜的。 ( 2 ) 赋分点:将命 ,奉命;海表 , 海外;莫 , 没有谁;盛称 , 极力称赞;夸外番 ,向外国夸耀。 ( 一点 1 分 ) 参考译文: 郑和 , 云南人 , 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 起初在明成祖 ( 朱棣 ) 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 , 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 多次提拔到太监。 明成祖怀疑明惠帝 ( 朱允 炆 ) 逃亡到海外, 打算追踪探访 7、他的下落 , 而 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 , 显示中国的富强。 永乐 ( 明成祖年号 ) 三年六月 , 命令郑和与侪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 , 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 ,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 建造了大船 , 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 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 ,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 ( 印度支那古国 ) ,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镇压。 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派的使者也跟随郑和的船只来朝见明成祖。 郑和献上俘虏的旧港酋长。 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赐 爵、封赏。 旧港,就是从前的三 8、佛齐国 ( 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 ) ,这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 郑和派人去宣读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 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献给朝廷,在京城的集市处死了他。 永乐六年九月 , 郑和再次出使锡兰山 ( 今斯里兰卡 )。 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引诱郑和到国内 , 索要金银财物 , 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 郑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 , 国内空虚 , 就率领自己统辖的两千多人 , 出其不意地攻破了他们的都城 , 生擒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官员。 抢劫郑和船的敌人听说后 , 回来救援 , 郑 和的官军又大败了他们。 永乐九年六月把俘虏献给朝廷。 皇帝赦免了他 9、们没有处死 , 释放他们回国了。 这时 , 交趾已经被打败灭亡 , 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 ,各国更加恐惧 , 来朝拜的日渐增 多。 永乐十年十一月,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出使,到了苏门答剌国。 该国的前伪王子苏干剌,刚谋划杀掉了国王自立为王,怨恨郑和不赏赐自己,率兵抄击郑和的官军。 郑和奋力作战,追到喃渤利捉住了苏干剌,并俘虏了他的妻子儿女,永乐十三年七月回国。 皇帝非常高兴,不同程度地奖赏了将士们。 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廷进贡。 各国使者回去 的时候,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和他们一同前往,赏赐各国的君主、酋长。 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 永乐十九年春又出使西洋 ,第二年八月回来。 10、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旧港的酋长施济孙请求继承宣慰使的官职,郑和带着文书和官印前去颁发给他。 回来的时候,明成祖已经驾崩了。 洪熙 ( 明仁宗年号 ) 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郑和的部下守备南京。 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始的。 宣德 ( 明宣宗年号 ) 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于是郑和、朱景弘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 郑和历经三朝 , 先后七次奉命出使 , 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 , 得到的不知其名的宝物不计其数 , 而朝廷耗费的财物也不可胜计。 从宣德年间以来 , 远方各国不时也有来中原的 ,但终究也不能与永乐时期相比 , 而郑和也快 老死 11、了。 自郑和死后 ,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二、翻译忽略虚词落实 ( 201 5 宝鸡市高三教学质检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若拙 , 字藏用 , 京兆万年人。 父光赞 , 贝、冀观察判官。 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 , 复举拔萃 , 授大名府户曹参军。 时符彦卿在镇 , 光赞居幕下 , 若 拙得以就养。 俄又举进士 ,王 祐 典贡举, 擢上第 ,授密州防御推官。 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 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 若拙以恩例不及 , 上书自陈 , 执政恶之 , 出监商州坑冶。 迁太 12、子左赞善大夫 , 以官称与父名同 , 辞 , 不许。 太平兴国二年 , 知乾州 , 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 , 事败伏法。 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 , 疑其昆弟 , 命殿直卢令 珣 即捕系州狱, 乃与若愚同宗 , 通家非亲 , 不知其谋 , 犹坐削籍流海岛。 岁余 , 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 四年 , 复旧官。 以政闻 , 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 同帅宋 偓 年老政弛, 又徙若拙通判焉。 未几 , 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 ,召归台。 顷之改右补阙。 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 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 又同掌水陆发运司。 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 先是,黎桓制度逾僭。 13、若拙既入境 , 即遣左右戒以臣礼 , 繇 注 是桓听命 , 拜诏尽恭。 【 注 】 繇:读 同 “ 由 ” ,从,自。 燕飨日 , 以奇货异物列于前 , 若拙一不留眄 , 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 , 礼币外 , 不受其私觌。 使还 , 上谓其不辱命。 迁起居舍人 , 充盐铁判官。 淳化二年 , 出为两浙转运使。 契丹寇边 , 改职方员外郎 , 徙河北路 , 赐金紫。 五年 , 直昭文馆 , 迁主客 郎中、江南转运使。 若拙质状魁伟 ,尚气 有干才,然临事太缓。 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 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 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 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 14、夫。 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 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 四年,卒,年五十八。 ( 节选自宋史 李若拙传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5分 )译文:_(2)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5分 )译文:_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宰相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的开采和冶炼。 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于是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 1) 3 分 ( 2) 3 分 依据:两句的大意基本正确 , 个别虚词未能译出或译错 , 如第 ( 1) 句中的 “ 以 ” , 第 ( 2) 句中的 “ 既 ”。 总的来说 , 属于忽略重要虚词落实 , 导致失分。 文言文翻译 , 除了 注意实词落实以外 , 还要做到虚词的落实。 虚词在具体某句话的翻译中 , 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如本题中 “ 以 ”“ 既 ” 两个虚词 , 翻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 以 ” , 翻译成 “ 因为 ” ; “ 既 ” 翻译成 “ 已经 ” , 或者“ 之后 ”。 译准了这两个词 , 对于翻译这两个句子 , 都有很重要的帮助。 这两个虚词 , 在这两个句子中 , 属于赋分点。 nts。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四
相关推荐
1、专题五 理解实词切忌抛开语境不问用法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温馨提示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 “在文中 ” 这一限制成分强调了文言实词的考查是动态的 , 即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在一轮复习中 , 理解实词抛开语境不问用法 (不考虑词性、活用等 ), 导致失分。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实词抛开语境 ( 201 5 衡水市高三一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生字根据结构分类,这样记起来比较容易。 师:对,老师有个建议,各小组把生字分类以后,可以两人一组,一组记左右结构的字,一组记上下结构的字,最后再记其它的字。 小组同学发言的时候,你有不同意见要提出来。 师:现在我们开始学习这课的生字。 (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师到各小组指导合作学习。 ) 第二组的学习情况 小组长:我们把生字拼读一遍,我先读。 请你们认真听,等会儿纠正我读错的读音。 (其他同学
)思考:课文围绕“石榴”来讲故事的。 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塑造“父亲”形象的。 检查生字。 (。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教师进行再强调。 字音:“振”“郑”都是卷舌 音,但前者是前鼻音,后者是后鼻音;“榴”和“篱”的声母是“ I”。 字形:“丹”字只有一点,不能多写一点;“振”不能多写一撇。 教师再次出示词语卡片,集体读一读。 ( 3)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
五、写字 出示要写的字“师、伸、伴、满、时、绿、甜”。 读字音,认字形。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 教 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于平时的培养,写字的环节要切实做到扎实。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开汽车”游戏。 (教师手拿生字卡片随机抽出一张指给学生)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
1、专题二 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或概括力戒不准、不全第四章 小说阅读温馨提示 人物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 小说家总是把自己的艺术视觉和艺术重心放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 鉴赏小说 ,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 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或概括不准确、不全面,是考生小说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 虽说 “ 不准确 ” 与 “ 不全面 ” 有共同的原因,但其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第四章 小说阅读一
1、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三年考点列阵 适用于全国卷 年份选篇出处 体裁 题材题型及分值 考点分布2015 宋史 孙傅传 史传耿直敢言、忠君爱国的宋代官员选择 3翻译 1,共19分 文言断句; 文化常识; 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4 旧唐书 于休烈传 史传恪尽职守、好学不倦的唐朝史官选择 3翻译 1,共19分 理解文中的实词 (双音节 )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断句; 理解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