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二内容摘要:
1、专题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切忌忽略情感和忽略使用术语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温馨提示 鉴赏诗歌的语言 , 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 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 , 就是要注意“ 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 ”。 在一轮复习中 , 鉴赏诗歌的语言忽略情感和忽略使用术语 ,容易导致失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注 】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忽略情感 ( 20 15 高考山东卷 ) 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 注 风露 湿行云 ,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请对上片前两 2、句中的 “ 湿 ”“ 迷 ” 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 )答:_ “ 湿 ” 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 迷 ” 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2 分 依据:对字的意思和画面都有阐释 , 但忽略了词人的情感。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 湿 ” , 是 “ 打湿 ” 的意思。 “ 迷 ” , 迷失。 风露水汽浓重 , 似乎打湿了行云 , 使其凝滞不前;沙溪上 , 迷蒙的雾气 , 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这两句 3、描写的环境是阴冷潮湿的 ,营造的氛围是朦胧迷茫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环境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前途渺茫的抑郁、忧虑之情,作者的心情也是凄凉、沉重、迷惘的。 【 注 】 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 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 这里指高峻。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忽略使用术语 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 , 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 , 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 , 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 , 浮云西北是神州。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5分 )答:_豪迈。 一是 4、思想情感之豪迈,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二是遣词用字不同凡响,像首联中的 “ 插 ”“ 压 ” 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象之壮观和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的豪迈之情。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2 分 依据:对诗歌的语言特色有整体的了解 , 但忽略了具体阐释 , 同时没有使用相关术语 “ 豪迈 ” 来概括特色。 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 诗歌中的 “ 插飞 5、流 ”“ 气压元龙百尺楼 ”“ 万里风涛接瀛海 ”“ 千年豪杰 ”“ 倚剑长歌 ” 等诗句 , 很容易让人感悟到诗歌 的语言风格为 “ 豪迈 ”。 分析时可紧扣这些词句在情感 ( 豪情万丈 ) 、遣词用字 ( “ 插 ”“ 压 ” ) 、意境开阔 ( 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 )等方面的作用。 注意回答时使用相关术语 ,避免语言生硬。 一、 “ 炼字 ” (诗眼 )解题技巧1分析 “ 炼字 ” (诗眼 )要抓住词语在句子和整首诗中的作用来进行,要做到 “ 词不离句,句不离章 ” ,也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看它是不是诗歌的代表性意象,是否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否表明了诗歌的主旨。 2寻找某联中用得巧妙 6、的词语,这些词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也要注意一些特殊性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等。 炼字类别 主要功用动词形容词 (修饰词 )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数量词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的作用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1)从词语本身的特点入手,分析该词语在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上的作用,如准确、传神、富有情味等。 (2)留心该词语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 (3)分析修辞的作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7、。 (4)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 “ 深刻 ”“ 含蓄 ”“ 突出 ”“ 生动 ”“ 形象 ”“ 传神 ” 等等。 4答题思路: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词性作用 分析词语的修辞 分析词语在诗歌内容、结构上的作用 分析词语在诗歌中心表达上的作用或作者的情感。 二、语言风格解题技巧1品味整首诗歌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是否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2了解相关知识不同题材的诗歌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要了解相关的语言风格。 如: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3联系诗歌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4从多角度入手鉴赏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角度入手。 看遣词造句 (通俗、简练、明快、直接、朴素等 ),看画面色彩 (清新、华丽、雄浑等 ),看情感意蕴 (悲慨、沉郁、豪放、委婉、平淡、深刻等 )。 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援引诗句进行分析。 3析情感,点明蕴含其中的情感。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二
相关推荐
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 学习了《“妙极了”与“糟透了”》我们知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耳朵叫醒》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大舞台。 ( 22分) 海底世界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 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那么
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然后,各组推选代表说说你们的想法。 ① 分组讨论交流。 ② 小组代表汇报各自的想法。 学生甲:我是这样想的,在 7+5 中,将 5 分成 3和 2, 7 和 3 加起来得 10,10+2=12。 学生乙: 7+5,将 7分成 2 和 5, 5+5=10,10+2=12。 学生丙: 7+5 可以先数 7个再数 5个,合起来为 12。 教师
,你发现了什么。 利用这个平行四边形,看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如果能转化成长方形,看看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平 行四边形又有什么关 系。 听清老师的问题了吗。 下面就自己动手剪拼 吧。 自己做完了,可以把你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更好一些。 师:好,就讨论到这,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 ,我想大家一定想出了很多方法,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方法 1:(生边演示边说方法)
1、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三年考点列阵 适用于全国卷 考点年份 成语 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含修辞 )准确、简明、连贯 图文转换仿写 变换 排序 (选句 ) 补写2015 (3分 ) (3分 ) (3分 ) (5分 ) (6分 )2014 (3分 ) (3分 ) (3分 ) (5分 ) (6分 )2013 (3分 ) (3分 ) (3分 ) (6分 ) (5分
1、专题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切忌把握不准和忽略表达效果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温馨提示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 , 简单说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在一轮复习中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常见失误是对表达技巧把握不准和忽略表达效果。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一、对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不准 ( 201 5 赣州模拟 )
1、专题四 补写应力避不准、不简、不连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温馨提示 “ 补写题 ” 是语言运用中综合能力较强的一类主观表述题 , 重点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 考生答题时容易出现理解不准确、表述不简明、前后不连贯等问题。 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一、理解不准确 ( 20 15 河南郑州高三质量检测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 内容贴切 , 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