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三内容摘要:
1、专题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切忌把握不准和忽略表达效果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温馨提示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 , 简单说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在一轮复习中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常见失误是对表达技巧把握不准和忽略表达效果。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一、对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不准 ( 201 5 赣州模拟 ) 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柳梢青 岳阳楼 戴复古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 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 , 岳阳楼上 , 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 , 君山一点 ,自古如今。 【 注 2、】 戴复古: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 袖剑飞吟:相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留诗于壁上,曰: “ 朝游百越暮苍梧 ,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 ,朗吟飞过洞庭湖。 ”袖剑,衣袖里藏着短剑。 飞吟,临风吟唱。 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在洞庭湖的南头 )。 君山 :在洞庭湖中,相传是湘君出没之处,故名。 词下阕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阐述。 (6分 )答:_词下阕最后三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词人伤时忧国之情。 “ 人间 ” 与 “ 君山一点”,“变尽”与“自古如今”形成强烈的对比,自然永恒与历史兴替,引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 3、分: 1 分 依据:考生没有答准对比这个手法 , 所答感情有所偏离。 故失分较多。 “ 变尽人间 , 君山一点 , 自古如今 ” , 揭破主题。 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 , 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 , 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 所以词人面对 “ 自古如今 ”岿然不动的 “ 一点 ” 君山 , 两者一 对比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 “ 偌大 ” 国家。 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流连光景或苟且度日 ,有谁能共饮词人之酒呢。 词人对国运担忧的感情由此而生。 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忽略表达效果 ( 201 5 安徽芜湖市高三二模 ) 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李 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 4、 , 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 卧 ,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 , 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 , 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 , 客愁顿向杯中失。 诗歌前四句是如何描写夜闻 “ 吴吟 ” 的。 (4分 )答:_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借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来表现歌声的奇绝;想象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侧面描写歌声给人的震撼之感。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2 分 依据:答准夸张、比喻的手法 , 所答忽略了表达效果 , 所以导致失分。 第二句 , 意思是 “ 就像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 ” , 比喻兼夸张;第三、四两句大 5、意是 “ 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 , 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 ” , 运用夸张的修辞 , 想象的手法 , 而蛟龙、山猿的反 应也从侧面描写了歌声。 回答时注意阐明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 即有何作用。 诗歌表达技巧两大偏差的四种对策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谨记三个层面,即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手法,这些技巧手法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要想答好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熟知相关术语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准确把握相关术语,深刻了解术语内涵,在鉴赏评析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答案整合准确到位。 2明确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需要先明 6、确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运用是为了凸显主旨,因此,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对诗歌的内容整体把握,需要结合诗歌主旨以及作者情感。 3抓住典型手法考查一首诗运用的表达技巧,要结合诗歌的情感内容,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一种或几种。 4突出表达效果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侧重于表达技巧运用效果的分析,这就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进行。 有关诗歌表达技巧的种类与术语1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其中抒情和描写最为常用。 (1)抒情 :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2)描写 :可分为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虚实、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三
相关推荐
1、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三年考点列阵 适用于全国卷 考点年份 成语 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含修辞 )准确、简明、连贯 图文转换仿写 变换 排序 (选句 ) 补写2015 (3分 ) (3分 ) (3分 ) (5分 ) (6分 )2014 (3分 ) (3分 ) (3分 ) (5分 ) (6分 )2013 (3分 ) (3分 ) (3分 ) (6分 ) (5分
1、专题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切忌忽略情感和忽略使用术语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温馨提示 鉴赏诗歌的语言 , 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 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 , 就是要注意“ 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 ”。 在一轮复习中 , 鉴赏诗歌的语言忽略情感和忽略使用术语 ,容易导致失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注 】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忽略情感 (
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 学习了《“妙极了”与“糟透了”》我们知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耳朵叫醒》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大舞台。 ( 22分) 海底世界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 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那么
1、专题四 补写应力避不准、不简、不连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温馨提示 “ 补写题 ” 是语言运用中综合能力较强的一类主观表述题 , 重点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 考生答题时容易出现理解不准确、表述不简明、前后不连贯等问题。 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一、理解不准确 ( 20 15 河南郑州高三质量检测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 内容贴切 , 逻辑严密
默读第一段 , 画出描写运输员的外貌和动作的词语 , 想一想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运输员是爬着过来的。 苹果来之不易。 ) 2. 读一读描写连长 “ 渴 ” 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在困难的情况下让苹果,突出说明连长对战士的关怀) 3.总结段 意。 四、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间:这个苹果是什么样的。 你 是怎样想 的。 (擦得干净,表达了运输员的一片心意。
1、专题三 分析综合要谨防“三非”混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温馨提示 “ 三非 ” 即 “ 非其人 , 非其事 , 非其时 ”。 “非其人 ” , 即高考古文选段都会出现多个人物 , 命题者在设计错项时 , 故意 “ 张冠李戴 ” , 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在一起。 “ 非其事 ” , 指传主在文中可能有许多细小事件 , 命题者在设计错项时 , 有的不是其本人的事;有的不是那件事。 “ 非其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