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五内容摘要:
1、专题五 图文转换四个不可忽略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温馨提示 图文转换题成为近年来课标全国卷的新宠。 它一般为第 17题 , 分值一般为 6分。 图文转换题 , 表面看来是“ 看图说话 ” , 实际上 , 它综合了 “ 简明、连贯、得体 , 准确、鲜明、生动”“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 ,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解答图文转换题,考生容易忽略要点、忽略层次、忽略整体把握、忽略主旨,造成失分。 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一、 “ 表格 文字 ” 转换忽略要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 , 然后回答问题。 ( 6 分 ) 2015 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图 城乡 地区 城 2、镇 农村 某省南部 某省中部 某省北 部 人均收入 ( 元 ) 2 0 5 5 2 8 0 0 4 7 6 2 3 5 8 3 6 3 6 0 6 增长率 ( % ) 1 0 . 5 9 . 4 8 . 9 1 1 . 7 1 2 . 7 【 注 】 2015年,该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3 上年增长 根据以上数据,请你写出三点结论,不要出现具体数字。 答:_(1)该省居民人均收入存在明显不平衡。 (2)城乡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率高于低收入群体,地区之间的收入增长率与此相反。 (3)该省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明显低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4 分 依据:该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忽 3、略要点 , 要点把握不准、不全。 第 ( 1) 点 , 没有从整体上概括该省居民的收入状况 , 应把 “ 不同地区 ”去掉。 第 ( 2) 点 , 没有答出地区之间的收入增长率的状况。 第 ( 3) 点准确。 考生在解答表文转换题时 , 首先 , 要看表格是针对什么问题或现象来做调查或统计的 , 要求从什么角度答题;其次 , 看表格中数据体现出的规律性的东西;再次 , 要重视数据变化 , 数据的变化往往预示着某种倾向 , 或说明了某个问题 , 它基本上是材料的关键点与 结论点所在 ,对此认识不清,答案就易忽略要点。 就本题而言,图表主要表现的是 2015年某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增长率的变化以及南部、中 4、部、北部地区人均收入和增长率的变化。 考生在写结论时 , 不要出现数据 , 而应该透过数据看规律。 如由城镇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农村人均收入可知 , 该省 居民人均收入失衡。 二、 “ 示意图 文字 ” 转换忽略层次 下图是沼气使用的示意图 , 请认真观察 , 把这个示意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 要求表述准确 , 语言简明、连贯 , 不少于 60 个字。 (6 分 ) 答:_公厕和养猪场的粪便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池产生的肥料供菜园使用、产生的沼气为厨房提供燃料;同时菜园又为厨房提供新鲜的蔬菜,而厨房的剩饭剩菜又为养猪场提供饲料,形成能源循环。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 阅卷 赋分: 4 分 依据:答案能 5、把示意图基本内容介绍出来 , 但层次 有些混乱 , 把第二层与第三层混在一起。 这个示意图主要表明沼气的来源及作用。 观察这个示意图时 , 要注意箭头的指向和具体内容。 描述画面时 ,要注意把握层次问题 , 比如第一层可以写沼气池中的肥料的来源;第二层写沼气池的具体作用;从菜园、厨房和养猪场的箭头来看 , 还要有第三层 , 即沼气池的使用实际上是一个循环过程等。 三、 “ 徽标 文 字 ” 转换 忽略整体把握 每年 9 月 14 日是 “ 中国网民文化节 ” , 下图是 “ 中国网民文化节 ” 的标志 , 请用简洁的语言评析标志中图案的创意。 (6 分 ) 答:_标志整体呈现一个舞动奔腾的人,彰显 6、 “ 以人为本 ”的服务理念。 标志主体像字母 e,象征网络 ;又像汉字 “ 文 ” ,代表文化、文明。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4 分 依据:能看出 “e ” “ 人 ”两点 , 且对寓意的分析较为准确 , 缺少整体上的 “ 文 ” 这一项 , 导致失分。 第一步 ,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 评析标志中图案的创意 ” ;第二步 ,仔细观察标志的构成内容,特别是标志中的符号,该符号与活动主题 “ 网民文化节 ” 有着直接关系,务必从抽象变形的符号中领 悟出符号的代表意义,如该标志中的符号像 “ e ” ( 代表网络 ) , 又像 “ 文 ” ( 代表文化、文明 ) ;第三步 , 根 7、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整理答案。 四、 “ 漫画 文字 ” 转 换忽略主旨 ( 20 15 陕西教学质检 ) 请仔细审读下面这幅漫画 , 完成后面的试题。 (6 分 ) (1)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不超过 8个字。 (2分 )答:_(2)描述画面内容并简要概括漫画的寓意。 (4分 )答:_启蒙 (或榜样 )一个大人拿着一把刀在柱子上刚刻上 “ 到此 ” ,还没等他刻上 “ 一游 ” ,一个小孩已经在大人衣服上写上了 “到此一游 ”。 说明大人的言行对孩子有重要影响,大人应该做孩子的好榜样。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 1 ) 1 分 ( 2 ) 2 分 依据:对画面的描述较为准确 8、 , 但答题时缺少主旨意识 , 就事论事 ,导致失分。 首先要认真观察漫画 , 看清画面内容。 该漫画主体部分为两个人 , 一个大人 , 一个小孩 , 大人在石柱上刻字 ,刚刻下 “ 到此 ” 二字 , 小孩则在大人衣服上写上 “ 到此一游 ”。 由此 , 不难看出漫画的寓意 , 即说明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理解了漫画的寓意 , 题目便不难拟出。 一、认真阅读 , 规范作答 , 确保图表类转换题不忽略要点1 如何阅读图表所谓 “ 图表 ” ,是指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如统计表、示意图等。 阅读图表,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 ,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 9、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区别不同图表的特点。 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遗漏信息。 (3)重视数据变化。 我们要重视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 ,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出观点的源头。 (4)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有一些细节不可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2规范答题(1)审题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 ;注意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 (单句还 10、是复句 )和字数限制。 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应注意题目要求。 (2)答题 一定要扣住题干要求作答,因为题干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最好能利用题干要求甚至图表标题用语作答。 对于复杂的表格,组织答案时不能只就一个方面来展开,要善于从横向、纵向、斜向等角度综合分析。 把握数据表述分寸。 在解答表述中,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 增加了 ”“ 增加到 ”“ 增长了 倍 ” 等。 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 减少了 ”“ 减少到 ”“ 减少了 (百分数、分数,不能用倍数 )” 等。 又如表 11、示程度范围的概念:“ 近一半 (约 50%)”“ 大部分 (比例在 55% 70%)”“ 绝大多数 (比例占 70%以上 )”“ 所有 ”“ 约几成 ” 等。 语言简要,不要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全都说明出来,或者要点不准、不全,思路不清,角度交错等。 二、合理分层 , 做好框架示意图类转换1要看清题目要求。 2要读懂框架关系及流程,分层体现在答案中。 3要注意准确、连贯的要求,符合字数要求。 三、整体把握 , 做好徽标类转换题1审题:明确要求徽标类题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关于徽标的提示和注释。 (据此可把握答题要点 )(2)主体 (徽标本身 )。 它由各要素整合而成,形成特定的情景和主题思想。 (3)问 12、题,是试题的归宿,即指定考生按其要求与内容解答。 2答题:准确有序(1)准确。 依据题干对内容等方面要求进行表述,切忌生拉硬拽。 (2)有序。 说明画面要有整体意识,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先总后分,先主后次;揭示寓意由表及里,在字数不超的前提下力求全面。 四、准确把握主旨 , 做好漫画类转换题1审题(1)审清题干要求,要特别注意是 “ 描述画面 ” 还是 “ 介绍画面 ” ,注意二者的区别。 (2)审漫画: 审标题,仔细审读漫画的题目,认真分析思考题目的含义;审主体画面,准确把握漫画的主题;审题注和画注,题注和画注往往是对漫画的特别提示,这也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漫画的主题思想。 在审题结束后不要急于解答,要认真 13、分析思考漫画反映的问题有什么典型性,有哪些实际意义等,至少应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从观察漫画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来看,漫画直接说明了什么问题,直接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二是在欣赏之余闭上眼睛想一想,漫画间接说明了什么,即在作品内容的背后反映的问题或原因是什么。 在解题时,还要将漫画这一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2答题(1)拟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暗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 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 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 (2)说画面。 描述画面,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描述时要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准确表述。 描述时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五
相关推荐
1、专题四 分析评价诗歌的情感力避三个失分点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温馨提示 分析评价思想感情 ,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 容 ,把握其感情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诗歌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在一轮复习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不准、概括不全、表述混乱,导致失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一、评价思想情感不准 ( 20 15
这时,你的心情又会变得怎么样。 对,我们很快乐,十分希望拥有如此美丽的云彩,让我们快乐地、充满向往地读 “而是轻盈洁白的云彩”。 (指导朗读,美美地读、高兴地读、轻柔地读) 谁愿意带着你的感受 ,读读第一小节。 孩子,读得真不错。 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读一读。 给老师一点掌声吧。 (配乐范读) 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同学们读得比老师好,我真佩服你们。 孩子们,再次仔细观察第一小节,
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四、诵读领悟,体会寓意 1 第一段。 (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动物们要去干什么。 “ 着急 ” 、 “ 探望 ” 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 学习第二段。 ( 1)师引读:下课后,小伙伴们都急匆匆地向医院走去,可小狐狸京京 „„ (生接)。 ( 2)语言文字训练: ①
1、专题一 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八法第七章 写作第七章 写作考情略语 课标全国卷近年来是清一色的新材料作文。 有人认为 , 新材料作文是开放性命题 , 角度很多 , 从哪一个角度写作都行 , 没有必要再费心思审题立意。 其实不然 , 审题立意是理解材料的关键环节 , 而跑题偏题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因此 , 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 , 贯穿高三复习的始终。 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读懂材料
话叫 ( ) 不满抱怨的话叫 ( ) 诚恳劝告的话叫 ( ) 挑拨离间的话叫 ( ) 应允别人的话叫 ( ) 死前留下的话叫 ( ) 宣誓所说的话叫 ( ) 临走留下的话叫 ( ) 六、句子大变脸。 ( 12 分) 1.匪徒将小柳辛打昏后从几层楼高的窗口扔下去。 “把”字句: . “被”字句: 2.太阳让清亮的冰融化后在河里哗哗流淌。 “把”字句: “被”字句:
确掌握生字生词的读音和意思,扎实基础知识的积累;达到基本的朗读 要求。 以 大屏幕显示 ,节省时间,加深印象。 ⑵思考: (大屏幕出示问题) ①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感受如何。 (请划出原文词语) ②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深入感知,合作探究: 找出你最感兴趣、最受启发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大家交流讨论。 问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