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五章 传记阅读 专题二内容摘要:
1、专题二 传记探究要避免两种失误第五章 传记阅读温馨提示 探究题虽然设题形式多种多样 , 但万变不离其宗 , 其设题点无非是: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 , 提出自己的见解。 所以解答方法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这在一轮中已有详细讲解。 在一轮复习中,考生解答此类题失误之处有两点:材料不能证明观点,探究脱离文本。 第五章 传记阅读一、材料不能证明观点 ( 20 15 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三二模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郑哲敏院士 : “ 给力 ” 中国力学 学科建设与发展 为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不遗余力、倾 2、尽全力的著名力学家郑哲敏院士 , 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 两院 ” 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也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发展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他 “ 给力 ” 祖国 , 祖国给 予他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殊荣。 郑哲敏院士早年求学、工作以及与力学结缘、从美国辗转欧洲回国效力的经历 , 和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现代科技界科学大家 “ 三钱 ” 中的两钱 钱学森、钱伟长都有不解之缘。 1943 年 , 郑哲敏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 , 次年转入机械系。 194 6 年 , 抗战胜利后 , 郑哲敏所在的工学院回到北京清华园。 同年 , 钱伟长从美国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 , 在他的 3、课上 ,郑哲敏首次接触到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近代力学理论 , 钱伟长严密而生动的理论分析引起了郑哲敏的极大兴趣。 194 7 年毕业后 , 郑哲敏留在清华大学做钱伟长教授的助教。 1948 年 4 月 , 在钱伟长等人的推荐下 , 郑哲敏获准入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 并于一年后成为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 1954 年 9 月 , 郑哲敏从纽约乘船离美 , 辗转欧洲 , 1 9 5 5 年 2月回到祖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工作 , 随后参加钱学森创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工作。 1956 年 1 月 , 郑哲敏成为力学所的首批科技人员之一 ,任弹性力学组组长。 同年 , 他还作为助手参加了 4、钱学森主持的12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全国力学学科规划的制订。 后来在钱学森的指导下 , 郑哲敏建立起爆炸力学学科 , 这一切 , 深深影响到郑哲敏的研究方向和治学风 格。 19 8 4 年 2 月 , 郑哲敏还接过钱学森的接力棒 , 出任中科院力学所第二任所长。 郑哲敏科研生涯的最早期主要从事热弹性力学和水弹性力学的研究 , 回国后曾根 据国家的需要从事地震响应、水轮机叶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后来因为国家科研布局调整 , 郑哲敏选择高速高压塑性动力学研究方向 , 并于很短时间内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 , 从而拉开爆炸力学研究的序幕。 郑哲敏在爆炸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包括:一是 5、提出流体弹塑性体模型 , 促进形成完备的爆炸力学学科体系;二是建立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为武器设计与武器效应评估提供崭新的 力学基础;三是开辟爆炸成形、爆炸筑堤等关键技术领域 ,并发展水下爆炸及其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理论 , 解决了重大工程建设核心难题。 郑 哲敏还通过对 “ 瓦斯突出 ” 的机理研究 ,认为 “ 瓦斯突出 ” 的动力来源于煤层瓦斯中含有的机械能。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郑哲敏参与和主持制订了一系列重要力学学科及相关科学规划。 他总体把握中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热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材料力学行为、环境力学、海洋工程、灾害力学、非 6、线性力学等多个力学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建立与发展。 在材料力学研究中 , 郑 哲敏提出的硬度表征标度理论 , 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并被广泛引用 , 还以他与合作者的姓氏命名为 C C 方法。 引领中国力学 发展的郑哲敏为促进中国力学界与国际力学界的交融、提升中国力学国际地位等做出重要贡献。 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虽然有很大进步 ,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 仍有不小差距。 郑哲敏认为 , 学术界浮躁的风气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 “ 科研需要耐心。 现在 , 一些人都急于求成 , 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 , 这样做出的也最多是中等成果 , 很难有出色的、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有的人急于要实效 , 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7、, 最终会极大地制约整体科技的发展。 ” 他 提醒说 , 当科学家并不像大家看上去的那么美。 “ 科研有突破的那一刻很快乐 , 但是更多的时候很苦、很枯燥 , 在一遍 又一遍的错误中寻求突破 ,在反反复复的试验中总结创新。 ” 在郑哲敏眼里 , 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就是古希腊时代传承下来的 “ 自由探索 ” 的精神。 纵观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 “ 自由探索 ” 精神相对薄弱 , 这也是造成中国科学创新不足的核心问题。 要真正激活科技界的创造力 , “ 自由探索 ”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精神 , 也应成为一种人生目标。 郑哲敏指出 , 中国当下的青年科研人员压力特别是政策压力很大 , 现在各种评 8、奖评审、项目申请等 , “ 把人搞得很浮躁 ,东迎西迎 , 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 , 年轻人急功近利、不能沉下心来 , 必然影响到他们开展科 学研究和从事科研的决心。 他呼吁尽快给青年科研人员减压 ,把他们从烦躁、浮躁的 “ 包围圈 ” 中解放出来。 已 89 岁高龄的郑哲敏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 近年来 , 他将研究重心转向水下高速航行体的流固耦合力学问题、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安全性等方面 , 带领相关研究团队为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资源能源的开发做贡献 , 并指导有关课题组继续进行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研究。 耄耋之年的郑哲敏接受采访时一直面带微笑 , 笑容里还不时透出些孩童般的调皮与无邪。 他身 9、边的同事称 , 微笑与乐观也许就是郑老健康长寿的秘诀。 郑哲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崇高的使命感,有人认为是始终保持科研的热情和秉承 “ 自由探索 ” 的精神,你的看法呢。 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_(观点一 )郑哲敏有着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崇高的使命感。 留学美国 ,学成归国 ,跟随导师钱学森大力发展中国力学 ,为中国力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根据国家需要,曾从事地震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又选择高速高压塑性动力学研究方向,并拉开爆炸力学研究的序幕。 _ 总体把握中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 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热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材料力学行为、 灾害力学等多个力学 10、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建立与发展。 (观点二 )郑哲敏始终保持科研的热情和秉承 “自由探索 ”的精神。 他把 “自由探索 ”的精 神看作是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也作为一种人生目标,在力学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的经历就是实践了这种精神。 科学需要耐心,要力戒浮躁。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才在力学研究领域中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始终保持科研的热情,耄耋之年的郑哲敏还活跃在科研一线。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3 分 依据:观点明确 , 但所列 6 条不能全部证明观点。 是说他从事的研究。 是他取得的成绩。 应围绕对传主的叙述仔细筛选认真概括。 审题目的明示了解探究的角度是对 “ 郑哲敏取得巨大成 11、就的原因 ” 的看法; 审题目的暗示 作者写此文的意图 ,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 爱国意识和崇高的使命感 ”“ 科研的热情和秉承 自由探索 的精神 ”。 二、探究脱离文本 ( 20 15 合肥模拟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 徐 虹 静安先生有词云: “ 最是人间留不住 , 朱颜辞镜花辞树。 ” 好一个 “ 最是人间留不住 ” , 仿佛预示了 19 2 7 年 6 月2 日的他 , 在颐和园投湖的终结一幕。 但见那日 , 如同中国北方六月的任何一个浮热天气 , 风动荷影 , 水弄柳枝。 时值正午 , 远处铃声轻响 , 一辆洋车停下 , 步下纤瘦学者。 其 12、人湖色长衫 , 脑后留辫 , 眼睛深陷 , 架副深度眼镜。 他给了车 钱 ,转身,不发一言,默默购了门票。 但见长袖底下伸出的手指,纤长而枯瘦。 是年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北伐的国民革命军。 时局风起云涌,动荡不安,世界仿佛翻了个儿。 然而不管外部世界如何变化,他的三纲五常却变不了,依然梳辫子,穿马褂,老派学人风范,难免令卖票人轻声哂笑。 那排殿西鱼藻轩,本是俗人雅客春末夏初游赏之地,鱼肥水美,下潜藏了千年的淤泥。 他或许早知了这一切。 现在,四边安静, 午后的水汽正慢慢升腾。 他的心从来没有如今天一般宁静。 自沉于湖,已 是一项翻覆多次之后理智的决定。 世界是世界 ,他是他。 作为近代 13、中国学问集大成者、国学大师,那些史、哲、诗、戏,金文甲骨,红楼太虚,不过是他情死心枯之返照。 王国维的死因,素有殉情说、还债说、丧子说、惊惧说、绝世说;等等。 其遗书云: “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 更留下千年谜面。 然对其人终结的探究,是解锁其人初始及至人生轨迹的关键钥匙。 究竟是什么使他心殇弃世、 “ 朱颜辞镜花辞树 ”。 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 1877 年 12 月 3日生 于浙江省海宁县。 其母凌氏 , 生了姐姐王蕴玉之后 , 身体孱弱 , 再生王国维 , 身体已江河日下 , 力不从心 , 自然不能常伴 幼年王国维左右。 其父王乃誉 ,则在江苏溧阳县衙内做笔帖士,因离家较远,公事繁忙,很少顾家。 姐姐王蕴玉长王国维五岁,倒成了他少年时代孤寂之时的一个玩伴。 其时,中国社会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海宁虽江南富庶之地,亦战乱频仍,民不果腹,乃至出现食人惨剧。 沿江各地大水决堤,桐城、怀宁梅雨不断,山洪陡发,尽成泽国 据王国维之女王东明。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五章 传记阅读 专题二
相关推荐
确掌握生字生词的读音和意思,扎实基础知识的积累;达到基本的朗读 要求。 以 大屏幕显示 ,节省时间,加深印象。 ⑵思考: (大屏幕出示问题) ①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感受如何。 (请划出原文词语) ②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深入感知,合作探究: 找出你最感兴趣、最受启发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大家交流讨论。 问题汇总:
话叫 ( ) 不满抱怨的话叫 ( ) 诚恳劝告的话叫 ( ) 挑拨离间的话叫 ( ) 应允别人的话叫 ( ) 死前留下的话叫 ( ) 宣誓所说的话叫 ( ) 临走留下的话叫 ( ) 六、句子大变脸。 ( 12 分) 1.匪徒将小柳辛打昏后从几层楼高的窗口扔下去。 “把”字句: . “被”字句: 2.太阳让清亮的冰融化后在河里哗哗流淌。 “把”字句: “被”字句:
1、专题一 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八法第七章 写作第七章 写作考情略语 课标全国卷近年来是清一色的新材料作文。 有人认为 , 新材料作文是开放性命题 , 角度很多 , 从哪一个角度写作都行 , 没有必要再费心思审题立意。 其实不然 , 审题立意是理解材料的关键环节 , 而跑题偏题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因此 , 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 , 贯穿高三复习的始终。 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读懂材料
1、专题二 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或概括力戒不准、不全第四章 小说阅读温馨提示 人物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 小说家总是把自己的艺术视觉和艺术重心放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 鉴赏小说 ,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 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或概括不准确、不全面,是考生小说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 虽说 “ 不准确 ” 与 “ 不全面 ” 有共同的原因,但其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第四章 小说阅读一
1、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年考点列阵 适用于全国卷 年份 选篇出处 题材题型及分值 考点分布2015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社会经济学选择,3题 9分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4 美的奥秘 美学选择,3题 9分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3 老子 的年代 文化选择,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