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教案5内容摘要:
、醋、酱油、碗、水蒸气. ① ;② ;③ . 2.如图所示的是常用的酒精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请你仔细观察:其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此时,它所测量的温度为。 3.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了一层薄雾,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这两种物态变化先后分别是 和 . 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罐装式石油液化气,是采取 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瓶的;在向 钢瓶里充气时,钢瓶的温度是 (升高 /不变 /降低)的. 5.两个学习小组用图 ( a)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 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 程,且每隔一定时间记录 一次温度,直到两种物质 全部熔化.各组同学根据 记录数据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如( b)、( c)两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 1)海波在熔化时,要 (吸 /放热),温度 ;石蜡在熔化时,要 (吸/放热),温度 . (2)海波属于 (晶体 /非晶体)物质,石蜡属于 (晶体 /非晶体)物质. 熔化 (吸热 ) 凝固 ( 放热 ) 固 态 液 态 气 态 ( ) ( ) ( ) ( ) ℃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3)这两种物质 中,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是 ,其熔点是 ℃. ( 4)图( b)中 ( AB/BC/CD)段表示海波处于熔化过程中,整个熔化过程用了 min. BC 阶段,海波处于 状态 . 6.用久的日光灯两端的灯丝,在高温下会发生 现象;灯管两端内壁上出现了黑斑,这是发生 现象的缘故. 7.干冰可用来人工降雨,干冰撒进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 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或 成小雨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 就 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8. 青藏 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 2m 的铁棒,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 5m 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 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 第二章 物态变化测试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下面几种液体温度计分度值都是 1℃,但测量范围各不相同,其中适合“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这一实验的是 ( ) A. 0℃~ 100℃ B. 60℃~ 200℃ C. 10℃~ 70℃ D. 30℃~ 50℃ 2.下列现象中, 不属于 液化现象的是 (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自来水管上出“汗”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3.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 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这两种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4.从冰箱内取出一瓶啤酒,发现啤酒瓶外面“出汗”,这是( ) A.酒从瓶内渗出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啤酒瓶上的水的汽化现象 5.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空气温度的。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教案5
相关推荐
排列为: 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读取数据应在弹簧稳定后进行,读数时 视线应通过指针并跟刻度盘垂直; B.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C.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调零; D.把物体挂在弹簧下端的钩上或用力拉弹簧测力计下端的钩,使弹簧的轴线与力的方向保持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摩擦; E.读完数后,应取下物体
度一般。 水的密度ρ = Kg/m3,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 精讲点拨,体验探究 【例 1】体积是 40cm3的铁块,质量为 316g,铁的密度是 ____g/cm3。 若锯去一半,所剩下一半铁的密度是 _____g/cm3。 【例 2】一个体积为 30cm3的铜球,质量为 178g,这个铜球是实心球还是空心球。
说说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规律 , ( 4)物质的密度是不是恒定不变,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密度的大小。 【当堂反馈】 比较铁和塑料时,可以取相同 _________的铁和塑料,比较它们的 _______的大小, _______小的是塑料。 同种物质的密度 ___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密度
1、专题二 筛选文本信息应力避张冠李戴和因果混乱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温馨提示 筛选文本信息应力避张冠李戴和因果混乱。 张冠李戴 , 将原文中 “ 张 ” 的观点态度说成是 “ 李 ” 的观点态度 , 或将 “ 李 ” 的观点态度说成是 “ 张 ” 的观点态度 , 东拉西扯 , 混乱不清。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 , 就是把 “ 因 ” 错断为 “ 果 ” , “ 果 ” 错断为
言。 师:总结发言( PPT) 师:机器人一词的出现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 3000多年 的历史 师: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自学课件中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课件已提前下发到学生机器中) 生:自学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存在的机器人吗。 生:自由发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进行了明确的分类。 师:从应用环境出发
1、情 景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影片阿凡达中 , 有一群蓝皮肤的巨人生活在被称为 “ 潘多拉 ” 的星球上。 “ 潘多拉 ” 上有哪些适于人类生存的条件 ? “ 阿凡达 ” 若要给地球人写信 , 应如何写明地球的 “ 地址 ” ? 1 .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 . 结合图示 , 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 3 .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性 ,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