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 本章整合4内容摘要:
1、知识网络 自我构建 褶皱 风化 侵蚀 沙丘 流水堆积一 二核心归纳 思维深化一、走进 “时光隧道 ”:分、颜色等 ,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例如 ,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 ;根据红色页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湿热气候 ;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一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 ,地壳下降快、时间长 ,或沉积物来源丰富 ;地层厚度小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 ,地壳下降慢、时间短 ,或沉积物来源较少。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 ,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 ,地壳稳定下沉 ,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如右图 ,图中 A、 B、 C、 且岩层年龄 AB 2、CD。 (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 ,说明地层形成后 ,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地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如下图 )一 二(3)若地层出现缺失 ,形成原因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 ,发生了地壳隆起 ,使当地地势抬高 ,终止了沉积过程 ;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 ,地壳隆起后 ,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三是因为当时、当地气候变化 ,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如下图 )一 二(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 ,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如下图 )一 二典例 1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岩浆岩体的相互关系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一 二 3、(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沉积岩 1、沉积岩 2、岩浆岩 2、沉积岩 、岩浆岩 1、岩浆岩 2、沉积岩 2、沉积岩 、岩浆岩 1、沉积岩 2、岩浆岩 2、沉积岩 、沉积岩 2、岩浆岩 1、岩浆岩 2、沉积岩 1(2)如果图中有花岗岩存在 ,则可能是 ( ) 一 二思路导引 :第 (1)题 : 一 二第 (2)题 :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 1为 岩 ,花岗岩属于 岩。 思路导引 答案 :(1)(自上而下 ):沉积岩 3、沉积岩 2、沉积岩 1 晚前 后 (2)侵入 侵入题目 答案 :(1)D (2)二、利用水系、且河流总是沿山谷发育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4、,常根据河流分布判定山谷 ,然后再确定河流地貌。 一 而支流的发育与形成受地形限制。 (1)若水系为向心状 ,该地形为盆地。 (2)若水系为辐射状 ,该地形为山地。 )河床较宽阔 ,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 ,以侧蚀和堆积为主 ,且河道比较弯曲 ,其横剖面一般呈槽型。 (2)河流河床深窄 ,说明该流域向下侵蚀强烈 ,一般是分布在高山峡谷中的河流 ,其横剖面一般呈 “V”型。 一 二典例 2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一 二(1)判断 点至 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指出 并加以分析。 思路导引 :第 (1)题 :结合图示信息 ,地形类型要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及水系特征来判断。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河流水系呈状分布 ,说明 5、该地区四周 中间 ;再由 500米等高线的分布即能确定出该河流 (自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为。 第 (2)题 :三角洲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水流缓慢和河流的含沙量大 ,因此 ,要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 二一 二思路导引 答案 :(1)向心 高 低 盆地(2)(自上而下 ,自左向右 ):急 不易沉积 盆地 轻小题目 答案 :(1)盆地。 从 (向心状 )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 ,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或四周高 ,中间低 ,或河流从四周向中间流 ;再从 (500米 )等高线的分布判断 ,该地形区为盆地。 (2) 入海口附近 ,泥沙不易沉积 ,因为地形高差大 ,河流落差大 ,流速快。 入海泥沙量较少 ,因为 点以上多流经盆地中 ,流速较慢 ,利于泥沙沉积 ;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 ,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 ),水土流失较轻。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 本章整合4
相关推荐
1、情 景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影片阿凡达中 , 有一群蓝皮肤的巨人生活在被称为 “ 潘多拉 ” 的星球上。 “ 潘多拉 ” 上有哪些适于人类生存的条件 ? “ 阿凡达 ” 若要给地球人写信 , 应如何写明地球的 “ 地址 ” ? 1 .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 . 结合图示 , 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 3 .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性 ,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 一
言。 师:总结发言( PPT) 师:机器人一词的出现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 3000多年 的历史 师: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自学课件中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课件已提前下发到学生机器中) 生:自学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存在的机器人吗。 生:自由发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进行了明确的分类。 师:从应用环境出发
1、专题二 筛选文本信息应力避张冠李戴和因果混乱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温馨提示 筛选文本信息应力避张冠李戴和因果混乱。 张冠李戴 , 将原文中 “ 张 ” 的观点态度说成是 “ 李 ” 的观点态度 , 或将 “ 李 ” 的观点态度说成是 “ 张 ” 的观点态度 , 东拉西扯 , 混乱不清。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 , 就是把 “ 因 ” 错断为 “ 果 ” , “ 果 ” 错断为
1、情 景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杜甫的诗冬至写道 “ 天时人事日相催 , 冬至阳升春又来 ”。 “ 冬至阳升 ” 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诗人的转换 , 巧妙地写进诗中。 为什么 “ 冬至阳升 ”呢 ? 1 . 据图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 2 . 说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和昼夜交替的周期 , 区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3 . 据图说明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的速度及其变化。 一 二 三一
行简单介绍 如果我们自己也会做该有多好啊。 好,今天开始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 Flash动画的制作。 A、 Flash的特点 播放光盘,介绍 巡视,注意提示走神的学生。 B、 启动 Flash 8 C、 Flash 8编辑窗口的介绍 要求同位合作,一个指出窗口的各个组成,一个说出其名称 简介各个组成部分: 常用工具栏、控制工具栏(动画播放的控制工具栏) 绘图工具栏(放置了各种绘图及编辑工具)
逻辑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肆、 . . 教案选登 课题:数据的运算(第 4单元 第三节 第 1课时) 教学目的:。 、修改、复制、删除等方法。 ,掌握简单函数的应用。 、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教学方法: 采用以 “指导 ——参与 ”为基本形式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即教师仅粗线条地讲解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