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数据处理与统计内容摘要:
逻辑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肆、 . . 教案选登 课题:数据的运算(第 4单元 第三节 第 1课时) 教学目的:。 、修改、复制、删除等方法。 ,掌握简单函数的应用。 、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教学方法: 采用以 “指导 ——参与 ”为基本形式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即教师仅粗线条地讲解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和实践,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思考、大胆尝试和探索。 教师起指导和引导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兴趣小组报名统计表,提问:如何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每个班级的报名人数和各个兴趣小组的报名总人数。 ,掌握公式计算方法 教师讲解单元格地址的概念:列号+行号 教师请学生在工作表的 A1单元格中输入 “10*2+3” 在 B1单元格中输入 “= 10*2+3”,观察结果有何不同。 学生探究分析结果不同,得出结论:如果在 一个单元格中先输入一个等号 “= ”,那么 EXCEL会把等号后面输入的式子作为一个 “代数式 ”对待。 提问,除了输入等号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输入代数式。 可以在编辑。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数据处理与统计
相关推荐
行简单介绍 如果我们自己也会做该有多好啊。 好,今天开始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 Flash动画的制作。 A、 Flash的特点 播放光盘,介绍 巡视,注意提示走神的学生。 B、 启动 Flash 8 C、 Flash 8编辑窗口的介绍 要求同位合作,一个指出窗口的各个组成,一个说出其名称 简介各个组成部分: 常用工具栏、控制工具栏(动画播放的控制工具栏) 绘图工具栏(放置了各种绘图及编辑工具)
1、情 景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杜甫的诗冬至写道 “ 天时人事日相催 , 冬至阳升春又来 ”。 “ 冬至阳升 ” 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诗人的转换 , 巧妙地写进诗中。 为什么 “ 冬至阳升 ”呢 ? 1 . 据图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 2 . 说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和昼夜交替的周期 , 区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3 . 据图说明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的速度及其变化。 一 二 三一
1、知识网络 自我构建 褶皱 风化 侵蚀 沙丘 流水堆积一 二核心归纳 思维深化一、走进 “时光隧道 ”:分、颜色等 ,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例如 ,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 ;根据红色页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湿热气候 ;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一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 ,地壳下降快、时间长 ,或沉积物来源丰富 ;地层厚度小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
1、知识网络 自我构建 生物 平衡 统一 从沿海向内陆 垂直一 二核心归纳 思维深化一、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地带性分异的一种 ,其形成是随海拔的升高 ,热量和水分发生变化 ,其植被也随之发生变化。 下面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一些特点。 一 脉的坡向、山脉的海拔 (尤其是相对高度 )等因素有关。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 ,自然带越复杂 ,纬度越高越简单 (如下图所示 )
1、第五章 传记阅读三年考点列阵 适用于全国卷 年份 选篇出 处 题型及 分值 考点分布2015 朱东润自传 选择 1简答 3,共 25分 分析和概括文本有关内容; 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语言特色;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4 科学巨人玻尔 选择 1简答 3,共 25分 分析和概括文本有关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情 景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假设处在白昼的某一地点 , 有一飞行器以15 / 时的角速度沿纬线圈向西运动一周 , 它会经历黑夜吗 ? 2 0 1 5 年 9 月 22 日 , 国家领导人访问美国 , 乘坐的专机北京时间 14 时出发 , 飞行 11 个小时到达美国西雅图 , 当地时间却是 13 时左右 , 这是为什么呢 ? 1 . 说明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周期 ; 说出晨昏线 (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