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内容摘要:
1、专题三 理解分析文意需提防移花接木和无中生有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温馨提示 理解分析文意需提防移花接木和无中生有。 移花接木 ,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时 , 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 ,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 , 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无中生有 , 指利用原文中的语句组成一种新的语意关系 ,而这种语意关系在原文中是不存在的。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理解分析文意移花接木 ( 2 0 1 5 陕西省西安市期末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节日无论今古 ,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 , 就是调节民众生活。 由于古今社会文化背 2、景的不同 , 古今节日形态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古今节日都注意节日在一年中的适度分布,如一、三、五、七、九月的节日排列,以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但节期选择的观念古今有着根本的区别。 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人们注意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序的对应,节日是人们划分时间段落的特定标志,人们依据它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 现代节日以现 代社会文化体系为基础,在节期选择上已很少或不再考虑自然物候变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 现在,即使是传统节日,人们也只 是继承了它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能够适应的内容。 古今节日也注重人们的身心调节。 但传统节日主要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希望通过各种节日庆典与仪式取得与自 3、然的沟通。 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自然属特定神灵的支配,人们生产是否丰收,身体是否康健,事业是否发达,子嗣是否兴旺,都仰靠神灵的荫庇。 中国传统节日从其起源看几乎都与神灵信仰有关,如元日驱山臊恶鬼、五月五祭水神等,神灵信仰成为传统节俗的中心项目。 人 们通过传统节俗活动密切了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而现代,人们面对的是社会,人们需要调节的是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现代节日的主题是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通过节日这个人们共享的文化 “ 平台 ” ,密切社区成员乃至民族成员的联系,并展示民众的生命活力。 很多节日还保留了传统形式,但其民俗内容已演化为一般娱乐性质,娱 4、乐是当代节日的主导原则。 如壮族的三月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都成为欢乐的群众集会。 古今节日还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而在传统社会中,节日不仅是民众生活时段切分 转换的标志,而且总表现为一种新旧的沟通与过渡,节日是一道道隐形的关口,过节与 “ 度厄 ” 成为节日形态的一体两面。 诸多节俗 都是为了在关键时日给人们以精神的抚慰与生理的放松 ,祈求顺利过关与争取未来的幸运。 节日在民众生活中是文化传统、地方知识与道德精神的凝聚,民众社会的稳固,得力于民俗节日的周期性调节。 而现代,虽然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但节日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人们往往没有了传统社会中所具有 5、的那样浓烈的情感。 现在年节,在城市中,临近除夕才放三五天假,除了比平时的购物热情稍高些外,人 们很难有兴奋的感觉。 节日文化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我们在建构新的节日形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它与当代社会的 适应与协调 ,而且也应对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利用有效的传统形式,赋予它新的意义。 以公共娱乐项目为中心,给在现实生活中日益隔离的社会成员以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人们在情感交流中获得一种生命意识的体验。 正如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所指出的那样: “ 把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那些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认真加以挑选和运用。 这样做,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新文化,也 6、将使这种新文化 确实地具有较多的民族色彩和感情。 ” 下列说法中 ,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 ) A 现代节日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 , 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 ,它们继承了传统节日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相适 应的内容。 B 传统的观念中 , 神灵支配着自然 , 庇佑人们生产丰收、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子嗣兴旺。 C 现代节日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开展 ,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节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D 社会进步了 , 人们更加文明理性 , 人们往往没有了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浓烈情感 , 但目前也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 具有的文化意义。 答案采 7、样 我来阅卷 正误:错 依据: B 项无误 , A 项错误。 A 选项转述文意有多处似是而非 , 为移花接木式的错误。 A 项移花接木。 “ 现代社会 ” 应为 “ 现代社会文化体系 ” , “ 现代节日的节期选择 ”“ 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 ” , 而不是 “ 现代节日 ” , “ 继承 ” 的应是 “ 传统节日 ”。 二、理解分析文意无中生有 ( 20 15 河北省保定市模拟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 性格即命运 ” , 这是舶来品。 人的性格如何 , 确实 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但命运并不全然与性格相关。 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但一个人的性格对 8、于人际环境、事业成败确实拥有不可小觑的强大影响力。 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 , 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 所以真正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 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 , 也没有性格相同的人 , 只有性格相近的人。 就像树上的叶子 ,看似相同,其实不同。 而性格的构成是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说 “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可能太绝对了,但只有在一个人身 上相对稳定的那些东西才被称为性格。 这 “ 性 ” 字有本性、习性的含义;而这 “ 格 ” 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 因而,性格既反映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又不与人的品质完全一致。 9、比如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温柔,但骨子里却很阴毒苛刻;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暴戾,但心地却非常善良。 性格是一种外在 的表面的东西 ,性格的好坏本身,只是性格而已,并不能以此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因为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外在性的特征,所以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的真实更大。 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首先不是品质问题,而是看着你的感觉舒不舒服。 更有许多交际是一次性的、短时期的, 而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 所以,语言方式、态度、处事方式、个人习惯、喜恶等感情的表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即使在长期的人际生活中,性格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性格的人际影响力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性格的魅力。 人的性格 10、的人际魅力不在于相同,而在于不同。 最有魅力的性格绝不是那种伪装、粉饰、压抑后的 “ 标准 ”性格。 一种真实的不掩饰的只属于你的,而不似他人的性格往往更能获得人际的引力。 但这种人虽适合做朋友、当英雄,却很难成为领袖。 性格的亲和力。 “ 世俗标准 ” 的性格尽管不具有个人魅力 , 但对大众 具有亲和力。 虽然这种人可能没人会成为他的朋友 , 他也永远不会是英雄 , 但却适合做领导。 因为他会让人们觉得很舒服 , 至于他心里怎么想 , 人们倒不过多计较苛求。 性格的破坏力。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 处处不合时宜地显示自己 , 或者挖苦、打击、讽刺他人 , 无论对人际、对群体都有极大的破坏力 , 这种人只能 11、是 “ 孤家寡人 ”。 这种人既不可做朋友 ,也不能当领导,也不会成为好下属。 好在性格远非本质,性格也是会改变的。 但应该改变的只是那令人不舒服的部分,而没有必要连同那份真实也抛掉,那就失去了自我。 ( 摘编自周殿富你是老榆木 , 我便伐你 做门槛 ) 根据原文的内容 ,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无论是初次见面还是在长期交往的人际生活中 , 性格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从而也就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B 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 , 处 处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张扬自我,或者不惜手段伤害他人,这些都是性格的破坏力的表现。 C 魅力性格、亲和力性格、破坏力性格都给人的生 12、活带来诸多影响 , 这些同时也决定了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D 人不能为他人而失去真实的自我 , 但改变自己性格中让人不舒服的部分 , 是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的。 答案 采样 我来阅卷 正误:错 依据:结合上下文分析 B 项正确 , 依据为 “ 性格的破坏力。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 处处不合时宜地显示自己 , 或者挖苦、打击、讽刺他人 , 无论对人际、对群体都有极大的破坏力 , 这种人只能是 孤家寡人。 这种人既不可做朋友 , 也不能当领导 , 也不会成为好下属 ”。 C 项错误 , 无 “ 决定人的地位 ”之说。 为无中生有的错误。 C 项无中生有 , “ 决定人的地位 ” 原文没有体 13、现 ,应是影响 “ 人们适合的社会角色 ”。 一、辨析 “ 移花接木 ” 五注意1阅读原文要注意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 2做题要注意区分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3要注意原文中 “ 这 ”“ 这些 ”“ 此 ”“ 与之相反 ” 等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在选项中是否发生变化。 4要注意选项中涉及到的条件、原因、属性与结果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或一致性。 5当原文或选项涉及的概念较多时,要注意选项是否将相邻的概念对调了顺序,是否将相似易混的概念作了替换。 如通过与原文的比照,会发现例 1的 现代社会 ”“ 现代节日 ”“ 继承了传统节日的形式 ” 与原文中 “ 现代社会文化体系 ”“ 现代节日的节期选择 ”“ 继承 传统节日 ” 不一致,似是而非,属典型的 “ 移花接木 ”。 二、辨析 “ 无中生有 ” 须四看1一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2二看能否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3三看是否将原文不同位置的词语或概念生拉硬扯地联系在一起。 4四看选项是否故意添加了本不存在的某种关系或条件。 例2中的 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学生容易想当然,误认为是正确的。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全国卷I)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
相关推荐
课件或录象 歌片 彩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听音乐进教室 :音乐《编花篮》中学生自由律动进教室,师在门口与学生对拍,微笑迎接学生进教室,创设融洽和谐的气氛。 游戏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你们常玩哪些游戏。 需要和同学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的游戏有哪些。 导出《编花篮》 师生共同玩这个游戏,其余学生边拍手边读《编花篮》的儿歌。 比较感受有无儿歌朗读进行游戏时情绪气氛的区别。
1 1( 2)nnaana ,能写出这个数列的前 5项吗。 思考: 已知在数列 na 中 1 2nnaa ,那么这个数列中的任意一项是否都可以写出来。 二、研探新知 1.递推公式 ( 1)递推公式的概念: 知识都来源于实践,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 奎屯王新敞 新疆用其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观察钢管堆放示意图,寻其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模型一: 自上而下: 第
解: (1)当 m+ 1> 2m- 1即 m< 2时, B= 满足 B A. 当 m+ 1≤ 2m- 1即 m≥ 2时,要使 B≤ A成立, 需 m+ 1≥- 22m- 1≤ 5 ,可得 2≤ m≤ 3 综上 m≤ 3时有 B A (2)当 x∈ Z时, A= {- 2,- 1, 0, 1, 2, 3, 4, 5} 所以, A的非空真子集个数为: 28- 2= 254 (3)∵
( 1)听录音范唱 ( 2)新歌学唱 a 跟琴声用 la 来哼唱旋律 b 跟着老师的歌声,找出旋律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把相同的乐句涂上相同 的颜色,并唱一唱。 (设计意图:用相同的颜色来画一画相同的旋律,帮助学生熟记旋律,降低了学习难度 ) c 完整地用 la 哼唱 d 学唱歌词 a)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b)轻轻地跟琴声填词 唱 c)提出注意点唱数遍(有错就纠正。 尤其后半段的弱起,教师范唱让学
柴,而他们上山砍柴的时候,特别喜欢唱山歌,他们的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自己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 新歌教学,寓教于乐 ( 1)让学生讨论并且说一说如何学唱这首歌曲。 ( 2)鼓励学生跟琴轻声模唱,要求 咬字清晰 ( 3)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歌曲,教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并及时纠正唱错的地方,可以由小老师来教。 、 ( 4)让学生提出过去中较难唱的地方,大家来讨论如何解决困难。 (
1、情 景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2 0 1 5 年 12 月 12 日晚 , 世界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 , 协定要求到 2020年 , 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 2 之内 , 各国应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标 , 2 1 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据你的了解 , 哪些属于温室气体 ? 如何应对全球 变暖 ? 1 . 根据有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