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内容摘要:
诗尚理。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熟悉的诗句,是否能体会到其中的理趣。 (课件出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 ( 6)后人从这些诗句中悟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比较这两句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 杏出墙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为什么会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呢。 你从中又悟出了什么。 (学情预设:旺盛蓬勃的生命力是“关”不住的,新生事物是挡不住的等) (三)课堂作业:小练笔 《游园不值》中叶绍翁寻访花园时并未得偿所愿,只从伸出墙外的那一朵杏花中感受到里面的春意盎然,展开你的想象,给大家描绘一下花园里那生机勃勃的情景。 (四)课后作业:练习吟诵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 —— 精读古诗,品味春意 (五)复习导入,走进另一首诗的“春天” :背诵《游园不值》,领略杏花的美丽, 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游园不值》用一只出墙的红杏写出了满园的春色,那么《宿新市徐公店》又是怎样写出春天的生机勃勃的。 (六)诵读《宿新市徐公店》,感知春的幽静安逸。 1.抓住诗题,整体感知诗意。 ( 1)“宿新市徐公店”是什么意思。 (结合学生理解,重点理解“宿”的意思,说明“宿新市徐公店”其实理解为为“投宿在新市一家姓徐的客栈”) ( 2)结合诗题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情预设:) 2.理解《宿新市徐公店》第一句,体会田园之美。 ( 1)谈话:老师觉得杨万里这首诗就像一幅画一样,所以老师想把它给画下来。 大家帮我看一下画得如何。 是否符合诗意。 (教师在学生的语言指导下画 出诗中的景色。 让学生通过纠正老师画中的错误,来加深理解“疏疏”“深”“树头”“未成荫”的含义。 ) ( 2)结合教材插图,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受幽静的田园春光。 (课件出示插图) 3.品读 句,感受“追”出的勃勃生机。 ( 1)老师不画“儿童”和“黄蝶”是因为他们是会动的,而画出来的画却不会动,不如我们来想象一下,“追”黄蝶追出了哪些美丽的春景。 (学情预设:树枝上那一片片翠绿的嫩叶在迎风招展,它们正一个劲地往外钻;小草迎着风儿在歌唱,让过路 的人感到小草的快乐;孩子们一路上蹦蹦跳跳地,欢蹦乱跳的来到街头,来到学校;鸟儿似乎也看到了春天的身影,看着她那温柔的充满阳光的身影,鸟儿们便齐声唱起它们最美丽的歌儿,让路人感到了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美丽。 ) ( 2)说说诗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急走、无处寻”的意思。 进而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 (学情预设:嬉戏的孩子从小路上追着一只蝴蝶急匆匆地跑来,转眼间,蝴蝶翩翩飞进了菜花丛里。 小家伙们找啊,找啊,在一片黄菜花中,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 ) ( 3)练习朗读,读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4.创设情境,感情诵读,指导 背诵。 ( 1)谈话:同学们,假设杨万里是想从外地回家,路过新市这个地方,天晚了不能再赶路了,于是他就来到一个姓徐的人家开的旅馆来借宿。 常年在外漂波,他很疲倦,也很想家,可以说他当时的心情很着急,很失落、很迷茫。 就在这时,他一抬头望向窗外,看到了这稀疏的篱巴,这刚长出新叶的树木,这一望无际、金灿灿的油菜花,这漫天飞舞的蝴蝶,这天真可爱的儿童。 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 于是他有感而发,略加思索便吟出一首诗来,就是 —— 《宿新市徐公店》。 你就是诗人,练习吟诵这首诗。 ( 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自主练习吟诵,然后全班 展示。 ( 2)看着黑板上这幅图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环节三、回归整体 —— 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回归整体,对比两首诗,感受不同景和情。 1.让我们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读一读。 同样是在春天,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学情预设:相同:都是描写春天的生机勃勃, 不同之一:第一首诗是通过一直出墙的红杏写春天的生机勃勃,第二首诗则是通过追黄蝶的儿童展示春天的生机勃勃。 不同之二:心情不同。 第一首诗写了诗人) 2.教师总结:这就是借景抒情,把情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 ) 3.再读这两首诗,体会两大诗人的不 同心境。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
相关推荐
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一试。 ( 4)集体交流方法。 (填表格)。 回想一下,刚才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策略。 怎样解决的。 倒过来推想就要从现在的数据出发,根据各自发生的变化往回推算出原来的数据,也可 以简称倒推的策略。 三、自主探究,理解策略。 2。 出示例 2: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 24张。 送给小军 30张,还剩 52张。 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 1)学生读题。
在 , 、 的 情景,表达了 课文共有( )节,可以分为( )部分。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我会理层次 ★ 好词佳句赏析(句段导读) (一)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服,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 【句导读 :通过 、 、 、 来想想月光下洗衣服的 ,感悟母亲的。 (二)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句导读
同桌共读课文,检查错误。 三、理清文章脉络,感悟写作特色 1.通过读书,同学们又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现在你能联系课文内容,任意选用黑板上的词语说话吗。 可以只选一个词语说,假如能选两个就更好了。 2.指导分段 ( 1)我们知道课文中介绍郑和远航共有七次,你发现我们刚才说的这段话其实介绍了什么。 对照书上看一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经过的。 ( 2)你看看剩下的 7
写了什么。 (交流 :人间奇迹 运河的秀美)围绕这一 奇迹 写了哪三个方面内容。 (运河的出现和特点 对运河的抒情 运河的创造者) 美读 ( 3)读了课文 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积累有关语句 【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交流环节 让学生达到收获共享 扫清生字词障碍 读通课文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理清文章思路 初步感受长城的壮丽和运河的秀美以及作者的爱国情怀 】 环节二、部分理解
)10( x 且 的图象和性质:654321- 1- 4 - 2 2 4 601654321- 1- 4 - 2 2 4 601a1 01 00, a1)(4) 01时 , y0(4) 00;x1时 , 0a1两种情况2、利用对数函数比较大小,求简单的定义域作业布置课本 第 7、 8、 题 ;( 第 5题 组 5. 6
数及对数运算 ( 1)思考 :在 57)例 8中 ,我们得到了函数关系式 :y=13问题 1:在这个例题中 ,对于给定的 一个年份 ,你能计算相应的人口总数吗 ?问题 2:哪一年的人口数可达到 18亿 ?20亿呢 ?一、对数的定义 : 一般地 ,如果的 , 即 (叫指数式 ),那么数 的对数记作 (叫对数式 ), 1,0 b lo 叫做真数二思考: 为什么在定义中要规定:a 0且 a1,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