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3内容摘要:
写了什么。 (交流 :人间奇迹 运河的秀美)围绕这一 奇迹 写了哪三个方面内容。 (运河的出现和特点 对运河的抒情 运河的创造者) 美读 ( 3)读了课文 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积累有关语句 【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交流环节 让学生达到收获共享 扫清生字词障碍 读通课文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理清文章思路 初步感受长城的壮丽和运河的秀美以及作者的爱国情怀 】 环节二、部分理解 精读感悟 重点突破 (一)精读感悟 领略长城的壮丽 谈谈你的感受 长城是怎样的。 画出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 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到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1)引导学生从 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体会长城高踞在崇山峻岭间的雄奇风姿(结合插图理解什么叫连绵起伏。 什么叫曲折蜿蜒。 为什么会有起伏。 为什么会曲折。 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 呢。 );从 东起 ......西到 ......的诗句体会长城的绵延万里的特点 (2)出示地图 显示长城由东到系跨越的省市 深化学生对长城 长 的特点的体悟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边读边想象长城的雄姿 、作用、规模、地位等方面的资料 使长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形象 并使学生深刻认识 长城确实是一个人间奇迹 4.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 你最想说点什么。 (赞美我们的祖先 ) 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 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 后来 长城成了一种精神 成了一种文化 众志成城 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 这是一种文化 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 用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像征 读出热爱、颂扬之情 第二课时 过渡: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不只是长城 还有运河 读下面的诗句 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精读感悟 领略运河的秀美 想一想作者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景象。 课件 出示: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 1)抓住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等语句 体会运河纵贯几千年的绵长和银光闪闪如绸带的柔美 ( 像绸带飘落大地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在这儿 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 ( 2)出示地图 补充资料 立体感悟运河的壮观、奇丽 它长:北起北京 南到杭州 全长 1747公里 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它实现了南北的运输 我们知道 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 由陆路的汽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3
相关推荐
诗尚理。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熟悉的诗句,是否能体会到其中的理趣。 (课件出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 ( 6)后人从这些诗句中悟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比较这两句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 杏出墙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为什么会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呢。
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一试。 ( 4)集体交流方法。 (填表格)。 回想一下,刚才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策略。 怎样解决的。 倒过来推想就要从现在的数据出发,根据各自发生的变化往回推算出原来的数据,也可 以简称倒推的策略。 三、自主探究,理解策略。 2。 出示例 2: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 24张。 送给小军 30张,还剩 52张。 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 1)学生读题。
在 , 、 的 情景,表达了 课文共有( )节,可以分为( )部分。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我会理层次 ★ 好词佳句赏析(句段导读) (一)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服,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 【句导读 :通过 、 、 、 来想想月光下洗衣服的 ,感悟母亲的。 (二)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句导读
)10( x 且 的图象和性质:654321- 1- 4 - 2 2 4 601654321- 1- 4 - 2 2 4 601a1 01 00, a1)(4) 01时 , y0(4) 00;x1时 , 0a1两种情况2、利用对数函数比较大小,求简单的定义域作业布置课本 第 7、 8、 题 ;( 第 5题 组 5. 6
数及对数运算 ( 1)思考 :在 57)例 8中 ,我们得到了函数关系式 :y=13问题 1:在这个例题中 ,对于给定的 一个年份 ,你能计算相应的人口总数吗 ?问题 2:哪一年的人口数可达到 18亿 ?20亿呢 ?一、对数的定义 : 一般地 ,如果的 , 即 (叫指数式 ),那么数 的对数记作 (叫对数式 ), 1,0 b lo 叫做真数二思考: 为什么在定义中要规定:a 0且 a1,而且
吗。 看看后面你发现了什么。 (省略号, 说明还有很多趣事没写完 呢, 那么你能用有的、有的这个句式往下说吗。 ) 师 : 就让我们走近热闹的人群,看看最有趣的是哪些事呢。 (相机板书 : 抓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这三件趣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那件事,仔仔细 细、认认真真地读一读,画出让你觉得有趣的字或词甚至是标点。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认为哪件事特别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