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版一下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内容摘要:

生在“ 玩三角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三角数图的特点,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建议各位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多给学生“玩”的时间。  二、探究三角数图。 变式练习。 11 师:在这个三角数图中你先填哪部分。 为什么。 学生独立审题,并在三角盘上动手摆一摆。 你有什么好方法。 ( 5+。 =11 115=。 ) 数代替圆片。 12 5 9 在刚才题目基础上,把小圆片改成数,要求学生独立 完成书上的练习,小组核对。 小结:通过想加减法,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 这个环节不仅练习的难度有所增加,而且三角数图也从小圆片过渡到数。 学生通过这层的练习解决了较难的、抽象的加、减、补的题目,因此设计时我更注重引导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而不只是求出答案。 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书上第 4页的第 4至第 6题。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圆片和三角盘动手操作辅助完成。  三、拓展练习。 7 9 8 小组合作,三部分中分别填几。 你们是怎样想的。 如果学生在练习时有困难,教师可给予提示:( 1)猜想三部分可以填的数。 ( 2)把猜想的数放到三角数图,并验证。 ( 3)如不符合可以进行适当地调整。  四、总结。 师: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数学游戏,课程的设计由形象到抽象,孩子们都很喜欢,自然也学的不错做的很好。 对于课本上的第五题,学生也大部分可以确定计算的先后顺序,但在拓展练习题中,还是反映出一些孩子在考虑数学问题的时候想的不是很全 面,这是以后应当特别注意培养的地方。 比比 一一 比比 单 元 复习与提高 课题 比一比 课时安排 1 课的 类型 复习 教 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探究的欲望。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 、 =、 ”对数与加减算式进行比较。 :先测定(推断)最大的得数和最小的得数,然后所有余下的得数在它们之间。 过程、能力与方法 通过探究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推算能力。 教学重点 解含有一个变数的不等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解题策略。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选择 引入 一 . 引导观察 师:小朋友,小丁丁、小巧和小亚到游乐场去玩,看到小丑叔叔,他们兴致勃勃地踩上高跷,和小丑比高低 ,比下来的结果怎样 ?请小朋友说说比较的结果。 我们已经学过“ 、 =、 ”号,能不能用这三种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例如 :小巧踩着高跷比红鼻子小丑矮,我们可以说: 小亚 的高度 + 高跷 的高度 小丑叔叔 的高度。 二 .揭示课 题: 师:比较物体的多少、高矮、轻重等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我们可以用数字来代替这些数量:如用6表示高跷的高度, 用 11表示小丑叔叔的高度,那么小巧的高度就可能是几呢。 ( ) +611(板书)。 今天,我们学习“比一比”,出示课题。 一.观察“踩高跷”图,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1. 生:小巧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矮。 生:小丁丁踩着高跷和小丑叔叔一样高。 生:小亚踩着高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