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春元胜任能力模型报告内容摘要:
1、方正春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胜任能力模型报告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二零零五年五月方正春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胜任能力模型报告录1 胜任能力模型概述 . 胜任能力 . 胜任能力模型 .正春元胜任能力模型建立 . 方法 .具方法 .程方法 . 建模过程 .确公司战略和组织模式 .模准备 .任能力结构设计和胜任能力调查 .任能力初步选择 .任能力等级描述与确认 .工胜任能力试评估 .查结果与分析 .任能力权重设置 . 胜任能力模型建立 .员核心胜任能力 .列通用胜任能力 .列专业胜任能力 . 小结 .任能力胜任能力(指在一个组织中与工作或情境相关的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动机、自我概念与个性,价值观与态度、技能 2、和知识等关键特征的集合。 胜任能力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胜任能力的概念最初是在教育领域中运用,从 美国选拔国外信息官的研究项目开始,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共识和使用。 1973 年所著的测量胜任能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用评价胜任能力来取代传统智力测量,他认为,用智力测验(如智商)等来预测工作绩效或职业生涯的成功时,其预测的准确度比较差,他认为应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他把能够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 任能力)。 胜任能力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 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2. 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3. 3、 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4. 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5. 特质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6. 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 在胜任能力层次中,知识、技能具有显性的特征,可以被直接观察和研究,好比冰山浮出水面的那部分,一直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关注。 而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动机好比冰山潜藏于水下的部分,具有隐性特征,往往容易被忽略。 近来的研究发现,能够有效区分高绩效与一般绩效者的关键因素正是这些隐性特征。 胜任能力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 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2. 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3. 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 4、与一般者。 只有满足这三个重要特征,才认为是胜任能力。 任能力模型胜任能力模型(指为了达成组织整体绩效目标的,针对特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与高绩效相关的一系列不同胜任能力要素及其可测量的等级差异的组合。 方正春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胜任能力模型报告2胜任能力模型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很高的重视,在国际和国内先进的企业中得到普遍接受和广泛运用,尤其对于技术型、创新型的企业或企业当中技术含量高的部门更适合这一管理模式。 胜任能力模型有两个层面:1. 胜任能力组成结构。 采用有效的方法选择的相关职位的胜任能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可以体现绩效优异者与普通者之间的显著性特征差异。 2. 胜任能力等级描述结构。 胜任能力的 5、等级描述是某项胜任能力要素在不同等级员工的差异性行为特征的层级组合。 胜任能力模型包括三类能力:全员核心胜任能力、序列通用胜任能力和序列专业胜任能力。 全员核心胜任能力是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的胜任能力。 它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反应了公司的价值观、经营准则和业务特征,是公司对员工行为的要求,体现公司公认的行为方式。 全员核心胜任能力能够有效地支持公司核心价值观的推广。 序列通用胜任能力是在企业内多个角色都需要的胜任能力。 序列通用胜任能力具有这些岗位及其专业共同的特点。 方正春元是依据职系以及职系中有差别的大的类别来划分岗位群来确定所需的序列通用胜任能力。 序列专业胜任能力指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的技能。 序 6、列专业胜任能力大多是针对岗位来设定的,某个特定的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就是该岗位的序列专业胜任能力。 确定胜任素质的过程需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1. 能否显著地区分工作业绩,是判断一项胜任素质的唯一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优秀与表现一般的员工必须在所确认的胜任素质上有明显的,可以客观衡量的差别。 2. 判断一项胜任素质能否区分工作业绩必须以客观数据为依据。 任何主观判断,理论假设,和过去的经验必须有客观数据的支持才能成立。 在确定胜任素质后,企业还需要建立能客观衡量个人胜任素质水平的测评系统。 同样,测评系统的有效性也必须经过客观数据的检验。 测评的结果必须能显著的区分工作业绩,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胜任素质在各种人 7、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胜任能力模型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有:1. 向员工传达企业价值观和标准;2. 分析和改进企业文化;3. 招聘和选拔员工;4. 职业生涯管理;5. 员工考核;6. 薪酬管理;方正春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胜任能力模型报告37. 员工培养计划。 方正春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胜任能力模型报告42 法胜任能力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是辨别不同业绩员工在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动机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整合,从而建立胜任能力模型。 胜任能力模型建立根据企业的目的、规模、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 方正春元公司业务流程不太复杂,人员规模较小,大多数岗位的人员较少, 8、因而采用以下方法:具方法问卷法。 通过设计问卷向内部和外部专家采集数据。 访谈法。 在项目前期和模型建立过程中,北大纵横项目组通过访谈向外部专家和公司内部人员了解方正春元员工所需胜任能力信息。 专家描述。 由公司内部专业人员描述序列专业胜任能力各等级的行为特征,保证胜任能力层次的准确性。 程方法对随机抽样的员工的胜任能力调查信息进行统计,对每一胜任特征的得分及业绩分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找出与业绩相关并且差异显著的胜任特征,并且设置适当的胜任能力权重;同时,参照相关胜任能力模型数据库作为验证,通过这些方式保证胜任能力模型的准确性,从而建立方正春元的员工胜任能力模型。 确公司战略和组织模式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组进行了系列的访谈和调研,了解公司的战略、组织和业务流程并提出有关建议。 可以明确,方正春元未来若干年以财政软件业务为核心,围绕财政系统及其用户提供软件和硬件产品服务;同时以财政软件业务为核心,培育进入其他行业和应用产品领域的增长机会。 为了支撑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公司组织结构通过调整已经确定,各职系和职位职责已经明确,其主要着眼于提高公司的产品规划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增强客户服务能力和各部门的专业能。方正春元胜任能力模型报告
相关推荐
+ AC→ |= |AB→ - AC→ |,则 △ ABC的形状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由 |AB→ + AC→ |= |AB→ - AC→ |得 |AB→ + AC→ |2= |AB→ - AC→ |2,即 AB→ AC→ = 0, ∴ AB→ ⊥ AC→ . ∴∠ A= 90176。 ,即 △ ABC为直角三
2), ∴ AE→ = (1, 2), BD→ = (- 2, 2), ∴ AE→ BD→ = 1( - 2)+ 2 2= 2. 基 础 提 升 1. 一纤夫用牵绳拉船沿直线方向前进 60 m, 若牵绳与行进方向夹角为 π 6 , 人的拉力为 50 N, 则纤夫对船所做的功为 ________. 解析: W= F s= |F||s|cosπ 6 = 5060 32 = 1 500 3 J. 答案
600元 .如果他只能筹款 8000元用于装修,且游客能住满客房,他应隔出大房间和小房间各多少间,能获得最大收益。 [解析] 设隔出大房间 x间,小房间 y间,收益为 z元,则 x,y满足 18x+15y≤ 180 6x+5y≤ 60 1 000x+600y≤ 8 000, 即 5x+3y≤ 40 x≥ 0, y≥ 0, x≥ 0, y≥ 0 z=200x+150y. 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 .
B→ , ∴ AC→ BD→ = (AB→ + AD→ )( AD→ - AB→ ) = |AD→ |2- |AB→ |2= 0. ∴ AC→ ⊥ BD→ ,即 AC⊥ BD. 证法二: 解答本题还可以用坐标法,解法如下: 以 BC所在直线为 x轴,以 B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 B(0,0),设 A(a, b), C(c,0), 则由 |AB|= |BC|得 a2+ b2= c2. ∵
一确定的. (提示:利用反证法 ) 【 探究点 三】 向量的夹角 (1)已知 a、 b是两个非零向量,过点 O作出它们的夹角 θ . (2)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确定两个向量夹角时,要注 意什么事项。 (3)在等边三角形 ABC中,试写出下面向量的夹角: a.〈 AB→, AC→〉= ; b.〈 AB→, CA→〉= ; c.〈 BA→, CA→〉= ; d.〈 AB→,
E→ = DC→ + CE→ = AB→ - 12AD→ = a- 12b. (2)BD→ = AD→ - AB→ = b- a, ∵ O是 BD的中点, G是 DO的中点, ∴ BG→ = 34BD→ = 34(b- a). ∴ AG→ = AB→ + BG→ = a+ 34(b- a) = 14a+ 34b. ,平面内有三个向量 OA→ 、 OB→ 、 OC→ ,其中 OA→ 与 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