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将大有可为内容摘要:

1、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崑冈:伊利将大有可为背景介绍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原轻工业部批准,1994 年 7 月 6 日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并于 1995 年 6 月 6 日正式成立的行业性社会团体。 业务上接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指导。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是跨地区、跨部门,不分经济性质的全国性行业组织,目前拥有580 多个会员,基本包括了中国所有大中型乳制品加工企业。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已于 1995 年正式加入国际乳品联合会(称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 协会还与国际上许多乳品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荷兰、芬兰、德国、法国、 2、瑞典、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有关组织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多年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秉承为行业、企业和政府服务的理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作积极推动我国乳制品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我国乳制品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权威。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现任理事长宋崑冈,是一位在乳制品行业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老专家,日前应我们的邀请就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伊利股份在危机后的发展方向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等问题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1、高速成长:我国乳业市场巨大由于市场的拉动,我国乳业近几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1999 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总产值为 元,到 2003 年达到 元,4 年绝对增加 元,。 由此可见,乳 3、业已成为食品工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而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年人均奶类占有量为 100 公斤,中国只有 14 公斤,仅相当于世界的七分之一。 这说明,已经处于快速增长的我国乳业消费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笔者:很高兴能有机会采访宋理事长,作为行业中的权威机构,我们很想通过理事长的介绍来了解一下乳制品行业的整体概况以及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包括伊利股份的现状与未来。 请您就从我国乳业的发展现状谈起好吗?宋崑冈: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乳品态度的改变,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 2004 年我国乳业生产形势良好,继续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势头,据统计,全年共 4、生产乳制品 2400 万吨,比 2003 年增长约 30%。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乳品企业,如伊利、光明、蒙牛、三元、三鹿等等,这些企业作为行业的龙头,在推动乳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伊利股份,截止到 2005 年 3 月 16 日,伊利利乐包突破 100 亿包大关,成为乳品行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从开始上利乐包生产线到第 100 亿包产品下线,伊利仅仅用了8 年时间,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2004 年伊利实现销售收入 87 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高居行业第一,液态奶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也都位居行业第一。 其他几个龙头企业在销售收入和规模上 5、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充分说明我国乳制品企业的实力在不断增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笔者:据我们所知,尽管我国乳业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宋崑冈:是这样的。 未来我国乳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我国乳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只有 1%左右,与发达国家超过 20%的比例相距甚远。 从我国乳品年人均消费量来看,我国还是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年人均乳品消费量达到 100 公斤,而我国只有 14 公斤。 这与我国农民乳品消费量过低有关,因为 13 亿人口中有 9 亿是农民,而2004 年我国农民的人均乳品消费量仅为 1 公斤左右,有的地方农民甚至没有喝奶的习惯。 所以我们要通过在饮食结构的 6、调整和营养需求的宣传上来加强对消费者的正确引导。 作为行业的权威机构,乳品工业协会从 1998 年开始就把每年的 6 月 1 日到 6 月 10 日定为牛奶宣传周,集中推广牛奶的消费习惯,宣传牛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从效果看,这种宣传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过去很多没有喝牛奶习惯的人,通过宣传知道了喝牛奶的好处,并变成了牛奶产品的忠实消费者。 算起来今年已经是第 8 个牛奶宣传周了,我们始终致力于通过这种宣传来引导和培育牛奶产品的消费市场,只要我们把市场培育出来了,让 13 亿中国人每人每天都能喝到 250 毫升的牛奶,那么我国乳品市场的总容量将达到欧美乳品企业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 7、乳品行业将是一个市场空间非常广阔、非常有前途的行业。 笔者:从相关资料得知,中国乳业已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一般乳品企业的产能都不低于 200 吨/天,居民人均牛奶年占有率也从几公斤上升至 2004 年的 14 公斤。 您认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扩张空间有多大?如何有效地防范行业风险?宋崑冈:乳品行业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遗憾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只看到了有利的一面,却忽视了行业发展存在的风险,制定不切实际的发展规划,盲目投资乳品企业。 从技术角度说,乳制品是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加工能力的急剧扩张,必然带来市场的无序竞争。 如一些新进入乳业的资本急功近利,忽视奶源基地的建设与投入,导致一些 8、地方发生奶源大战;同时有的企业急于上马,忽视了市场的整体培育,与奶农签订的收购计划不能兑现,拒收奶农所生产的牛奶。 过去在一些地方发生的倒奶现象就是盲目发展、无序竞争所带来的恶果。 当然,除了价格战之外,层出不穷的概念炒作 ,自爆 内幕式的揭短,也是这种无序竞争的具体表现。 更有一些唯利是图者,丧失职业道德制假贩假,坑害消费者。 阜阳假奶粉就是这种道德缺失的典型事例。 这些现象影响了中国乳业的健康发展,严重损害了中国乳品行业的形象。 利乐中国总裁李赫逊曾这样评价我国的乳业发展状况:中国乳品市场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有待于不断地走向成熟。 我想这个评价基本是符合事实的,目前乳品行业所存在的无序竞争正是这个行业不 9、成熟的主要表现之一。 我们希望像伊利、光明、蒙牛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能够在行业自律、行业规范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引导整个行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 其实,只要行业规范了,市场净化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就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笔者:您认为我国乳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哪些乳制品企业已经或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宋崑冈:过去几年我国乳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乳品行业仍然会以大大高于国际大企业的速度增长。 因为在 1992 年至 2004 年 12 年间,世界乳业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不到 2%,而我国乳业的增长速度高达 30%,这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起点较抵有一定关系。 当然,相对 10、于前几年的增长速度而言,今后这种高速增长会相对放缓,这应该是我国乳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乳业发展的第二个趋势应该是整个行业的微利 化。 根据协会统计资料, 2004 年乳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 而且,全行业 40%多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这应该是乳业行业的一个特殊之处。 乳业发展的第三个趋势就是行业集中度会大大加强,企业经过优胜劣汰,一部分规模较小的或者是盈利能力不强的会被淘汰或被兼并。 据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4 年乳业行业中前 10 家大企业总共占有液态奶市场的 50%,奶粉市场的 40%。 由此可见资源越来越往大企业集中。 优胜劣汰,这个自然的法则在乳业行业中也是适应的。 应当说,这也是我国乳业企业参与国际 11、竞争的需要,没有一定规模,没有一定实力,是没有办法与世界乳业巨头进行竞争的。 同时,行业资源的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伊利、光明、蒙牛等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利于这些企业能够和国际乳业巨头在相同的平台上进行竞争。 2、行业龙头:成功源自苦练内功内蒙古是我国乳品生产的重要基地,2004 年全区奶牛存栏突破 200 万头,牛奶产量达490 万吨,乳业开始步入自我高速发展阶段。 预计今年奶牛存栏将达到 240 万头,比上年增长 20%,牛奶总产量将达 700 万吨,比上年增长 40%。 作为畜牧大区,内蒙这个强大而稳定的奶源基地正是伊利股份多年来狂飚猛进的坚强后盾。 进入 21 世纪后,伊利更是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奶 12、源基地遍布北方,销售网点辐射全国,销售收入迭创新高,并连续 5 年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名,这是伊利人书写的一个行业传奇。 而这个传奇的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笔者:作为行业专家,您认为伊利股份这些年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宋崑冈:伊利是我国乳业行业龙头企业之一,这些年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很关键的一个方面是伊利有一支非常精明能干的管理队伍,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没有人才,再好的资源、再好的方案、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都无法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我做过伊利的独立董事,和伊利的很多中高层领导都很熟悉,在与他们的接触当中我感到,伊利的成功首先源自它有一个非常好的人才机制 13、,有一个非常好的人才战略。 这些年来,伊利不惜重金从外资企业引进了大批技术科研、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人才,这些可贵的人才资源在伊利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伊利人都比较实在,人才队伍的素养比较高,做事有冲劲但又不张扬,不喜欢吹捧,更不会蒙人。 笔者: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是乳制品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伊利之所以发展非常快一定和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有直接关系。 宋崑冈:是的。 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伊利取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这么多年来,伊利在设备和技术上一直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每建设一个工厂,上一条生产线,所引进的装备一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德国 团的老板曾经感叹道,中国的内蒙人 疯了,因 14、为仅伊利股份一家就一次性从他们那里进口了好几条世界上最昂贵的生产线。 所以,我认为目前伊利在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方面都具备了国际水平,和国际乳业巨头之间几乎没有差别。 如果说有差别,那就是规模上的差别,伊利目前在规模上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正是因为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伊利才得以在自身的发展的基础上,有效促使了我国乳业整体格局和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回忆 90 年代,我国乳品加工行业还只是奶粉和巴氏杀菌奶的天下,因为那时候没有引进超高温灭菌技术。 从 1998 年开始,伊利开始大规模引进瑞典利乐公司的超高温灭菌技术和设备,彻底解决了牛奶的保质期问题,其结果,一方面牛奶保质期问题解决后使液态奶在乳品 15、当中的比例不断扩大,到 2004 年已经占到了 70%以上;另一方面,它的发展带动了内蒙乳业的飞速进步,使内蒙地区的产奶量在 2003 年就取代黑龙江成为全国第一。 这是伊利对中国乳业发展的一个贡献。 笔者: 伊利作为全国乳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产品结构方面是什么状况呢?宋崑冈:从产品结构来看,伊利的产品在所有乳品企业中是最全齐的。 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要追求产品线的齐全,但作为一个大企业,产品一定要全,如果是小企业,产品做专了就行。 目前在最重要的三个乳品中,伊利有两个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另一个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二。 其中,伊利的液态奶市场占有率为 19%,冷饮市场占有率是 23%,均被国家统计局 16、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认定为全国第一;而伊利的奶粉市场占有率是7%,仅次于三鹿居全国第二。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伊利是我国乳制品行业中唯一一个综合型的企业,每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全国前列。 其他几个大型企业则不同,有的是奶粉做得不错,但液态奶和冷饮的生产量不大;有的是液态奶和冷饮做得不错,但奶粉基本上没有;还有的只是液态奶做得很好,但冷饮和奶粉不行。 在我国乳业中,像伊利这样产品很齐全的企业独此一家。 所以,伊利在综合竞争力上是有比较优势的。 笔者:据我们了解,多年来伊利一直比较注重奶源基地的建设,而且还开拓了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否具有推广意义?宋崑冈:应该说不断加强奶源基地的建设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使伊利在奶源方面有了稳定的保障。 伊利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呼和浩特和包头)基地、呼伦贝尔大草原基地和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基地,这些优质奶源基地保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