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上设计一个计时器获奖教案及讲评内容摘要:

制作过程情况,将活动内容升华; 学生交流体会和感受,进行自评和互评并投票选出优秀小组。 优秀作品和论文展览。 [教学实施过程 ] 教师:请问大家,现在是几点。 学生:下午 4 点。 教师:大家是如何知道现在的时间。 有的学生回答是看手表,有的学生回答看挂钟。 教师:除了手表和挂钟,我们平时还会用到哪些计时工具。 学生纷纷回答秒表、闹钟、电子表、电子钟„ „ 教师:非常好,但大家知道它们的计时原理吗。 学生议论纷纷:通过秒针、分针、时针的旋转;通过电池提供能量。 教师:不错,能答到一些。 其实, 根据钟表可分为机械钟表 和 电子钟表 两类。 (展示机械钟表图片)像这些 生活 中常 用的各种台钟、闹钟、挂钟、座钟、落地钟等 ,就是机械钟表。 它们是利用 物 体周期摆 动 的原理进行工作的。 另外一类常见的钟表是电子钟表。 (展示电子钟表图片) 数显钟 、 电子表 、石英 表,都是我们常见的电子钟表。 电子钟表的工作原理 是根据 “ 电生磁、磁生电 ” 的物理现象设计而成。 即由电能转换为磁能,再由磁能转换为机械能,带 动时分针运转,达到计时目的。 它们 直接用发光管或液晶显示时间,不用机械传动。 具有时、分、秒、日历、周历、月历等多种功能。 教师:计时器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古代的人是用什么方法计时的呢。 学生纷纷回答:沙漏、日晷„„ 教师:好,下面我们先来看两则与古代计时器有关的新闻材料。 (发放印发材料,展示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种古代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分别是什么。 学生阅读新闻材料并思考。 新闻材料一: 钟鼓楼重演“漏刻计时” 传递旧时北京时间 [图 ] 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鼓楼上的铜 刻漏,远处的铙神“负责”击铙报时。 昨天上午 10 时,钟鼓楼最新仿制的古代报时工具铜刻漏,准时击出八声铙响,随后,鼓楼上的二十五面更鼓,钟楼上的明代永乐年间大铜钟,一起敲响了108 下钟鼓声。 这是自 1924 年钟鼓楼停止报时后,北京城第一次全面再现钟鼓楼漏刻计时、 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场景 —— 昨天上午近 10 时,在鼓楼二层“北京鼓楼仿制铜刻漏”揭幕仪式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最新仿制成功的铜刻漏上。 铜刻漏里的细水柱均匀地流下,按照古刻制时间,距 10 时还有几十秒的时候,铜刻漏旁边的铙神准时张开双臂,敲响了第一下铙声,一下、二下、……八下,随后,旁边的二十五面更鼓敲起了报时鼓,接着,北面不远处的钟楼上,制作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大铜钟响起浑厚的钟声。 “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按着这个古代报时的节奏,钟鼓齐鸣 108 声,把这个富有旧京情趣的报时声传向四面八方。 历史上钟鼓楼司时是由一 套系统的器具组成,其中鼓楼上设铜刻漏及 25 面更鼓,钟楼悬挂报时铜钟,它们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作为元、明、清三代北京司时中心的钟鼓楼,漏刻计时、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历史延续了六个多世纪,直到 1924 年才中断。 钟鼓楼上的漏刻、更鼓曾多年遗失,而随着此次铜刻漏的仿制成功,全部的旧北京报时场面终于可以完整恢复了。 新闻材料二: 北京挖出神秘石球 专家:可能是计时日晷 “我们工地最近挖出来一个奇怪的大石球,上面刻的花纹极像一种天文图。 我们一共挖出了两个这种石球,其中一个还有个基座。 ”读者徐先生在打给本报的热线电 话里绘声绘色地描述起石球的样子。 徐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工地在朝阳门附近,前几天工人在挖土方的时候突然从地下 7 米左右的地方挖出个大石球,球下还连着一个基座。 随后我们又在不远处挖到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石球,但底下的基座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工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