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七上第16课论语八则教案内容摘要:

)孔子对子路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的教导与屏幕打出的这段描述有关,仔细研读这一则和所给资料,思考孔子想让子路 “ 知之 ” 的是什么。 (屏幕打出如下内容:《荀子 子道篇》曰:由。 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 “ 由。 是裾裾何也。 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 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 ,则不可涉也。 非维下流水多邪。 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 ” 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 孔子曰: “ 由。 志之。 吾语女。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 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 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言要则知,行至则仁。 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 ” ) 子路出身微贱,从小就参加劳动,性格果敢爽直,时有莽撞之举,但十分敬爱孔子,闻过则喜。 因此也时常得到孔子语重心长的教诲。 《荀子》中记载,当时子路穿着华美的衣服来见孔子,孔子见状教导他为人应谨慎,不可以这样张扬的 形象处世。 子路马上出去换了一身衣服进来,但神情举止还很自负,孔子就说了课文中的话来警示他,不要不懂装懂,做表面文章,要真正理解严谨处世的道理。 ( 6) “ 知之 ”“ 好之 ”“ 乐之 ” 这三种学习境界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 知之 ” 是初级境界,客 观知晓而已,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可能知之不多,也可能知之不少,但都没有投入,是理智的学习。 “ 好之 ” 是中级境界,有了兴趣,自然想知之甚多,在兴趣的引导下会不断获得新知,是愉快的学习。 “ 乐之 ” 是高级境界,把学习视为人生的享受,心灵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两忘,是陶醉的学习。 ( 7) 我们今天研读探讨的这四则都与为学有关,哪一点让你反观了自己的为学状况。 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当点评。 ) 五、诵读深解。 六、课后作业。 ,选择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