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合集内容摘要:
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 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10. 请你概括选文的内容。 11. 作者为什么要把常春藤的柔条牵进自己的屋 子里来。 12. 第三段作者回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属于 记叙顺序,回忆这段经历 有 作用。 13. 你有养花的经历吗。 花的生长状况会影响你的情绪,请把你记忆中最深刻的体验写下来。 (二) 也许因为我在江南农村长期生活过的缘故,我特别难忘那朴实无华的红花草。 红花草,也称紫云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 南方的水稻种植区里,遍野都有她的足迹。 还在早春时节,歇冬的农田仍无生机,倔强的红花草就从隔年的稻茬周围,争先恐后地萌发出来。 她那葱绿的羽叶,浅倚着冻土,嫩茎上开着一朵带霜缀露的小红花,恰如举着一支小火把,把大地煨得像块红玛瑙,真美。 然而,我对红花草的喜爱,还不单因为她那如 火如荼的生命力,更在于她那朴实、崇高的情怀。 数九隆冬,万物萧疏,红花草却冲风冒雪地生长着,她的生命何等蓬勃。 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红花草又无意争春,默默无闻的扎根生长,她的品格何等谦逊。 暮春将临,落英缤纷,红花草更到了全盛时期;这时,她的花蕊深蕴着醇香,香气弥漫,空气好像渗进了糖丝,使无数蜜蜂为之颠狂,终日绕着她采蜜。 驰誉中外的 “ 紫云英蜜 ” ,就从这时开始萌出那琥珀色的柔光。 一到插秧季节,红花草又慷慨地被翻进土里,泡入水中,变成了好的绿肥,为迎接更大的丰收牺牲自己。 红花草,活着,敢斗残冬,无意争春, 一心为美好的生活酿蜜;死时,默默无怨,死得其所,给永恒的土地再添厚肥。 是的,红花草不名贵,不浓艳,也难入观赏之林。 但,她那火苗似的不熄的生命,所需极少贡献殊多的无私精神,不正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象征吗。 14. 给下面词中画线的字注音。 谦逊( ) 花蕊( ) 15. 文中第三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16. 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你最喜欢的语言,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17. 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借红花草赞美了什么精神。 5.《 孔乙己 》 (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咸 亨 . ( h253。 ng) 羼 . 水( ch224。 n) 颓 . 唐( t) B. 舀 . 出( yǎo) 拭 . 擦( sh236。 ) 蘸 . 酒( zh224。 n) C. 哄 . 笑( hǒng) 蒲 . 包( p) 笔 砚 . ( y224。 n) D.不 屑 . ( xi226。 ) 阔 绰 . ( chu238。 ) 门 槛 . ( kǎi)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 踱 . 步( ) ② 颓 . 唐( ) ③ 蘸 . 酒( ) ④阔 绰 . ( )。 ( 1)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走、踱、跨、迈) (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 出九文大钱。 (排、摸、掏、拿) (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 (盖、捂、罩、笼)。 ( 1)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 不屑置辩 . . . . 的神气。 不屑置辩: ( 2)孔乙己立刻显出 颓唐 . . 不安模样。 颓唐 : 5. 文学常识填空。 《孔乙己》作者 ,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 、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 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 二、综合园地 6.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 1)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 ) ( 2)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 ) (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 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 7. 省略号的一般作用有: A、表思维跃进; B、表话未说完; C、表心情矛盾; D、表静默或思索。 试指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 (2)“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 (3)“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 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 ) (4)“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 ) ( ) A.通过学习《孔乙己》, 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 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眼前。 9. 拟串联词。 本次读书活动,在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中,小杨像同学们介绍了《五猖会》,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已己》,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 (要求:串联词要扣 住文章内容,在 60字左右) 《 孔乙己 》(第二课时) 一、课文检阅。 A、 (孔乙己)便 排 . 出九文大钱。 B、他从破衣袋里 摸 . 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 ) 2. 课文第九段在全文中起 作用。 3. 判断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短衣帮站着喝酒,穿长衫的慢慢坐喝,这种穷富等级社会地位的差别正是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小说中描写的社会背景。 ( ) ( 2)“窃书不能算偷”,把“偷”说成“窃”,一是为了遮丑,二是炫耀才学,这正好暴露了孔乙己虚荣心被损伤后的内心痛苦。 ( ) ( 3)“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 空气。 ”这句话反映了孔乙己被封建教育毒害之深遭人唾弃的情景。 4. 你是怎样理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的。 二、美文点将 一串墨点 生产资料公司吴经理正在家写他的回忆文章。 “ 1945年 3 月的一天,我们驻在魏民村,我在一个老乡家里起草与鬼子的作战计划。 突然,钢笔不漏水了,我很急,一甩钢笔,墙上留下一串墨点。 我继续起草计划。 ” “警卫员来报:‘鬼子离村子还有 2 里远。 ’”“‘全体集合,迅速转移。 ’我说完,马上收拾文件和纸张。 队伍迅速撤离了村子。 我忽然想到鬼子是很狡猾的,那一串墨点可能会给村民带来灭顶之灾„„” 刚写到这里,响起低低的敲门声。 他急忙去开门,门口站了个土里土气的魏民村委主任,经理的脸上立时阴云密布。 “吴经理,我们的化肥按计划不够。 ”村委主任看着经理的脸色,敬上一支烟,点上, 瑟缩 . .进沙发的一个角里。 经理吐出一口浓烟,那烟缭缭绕绕围着回忆录旋转。 “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嘛,化肥就这些,紧张呀 !”吴经理 皱皱眉头。 打发出村委主任,吴经理继续写自己的回忆录: “„„我单独来到那个老乡家。 “老乡问:‘政委你不是出去了吗 ?鬼子已把村子包围了。 ’” “我什么也没有说,径直走到桌旁,拿出匕首,刮去那一串墨点。 ” “老乡站在我的身后,眼睛流出了眼泪:‘队伍真好 !’„„” 又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三响。 “怎么又回来了。 ”吴经理嘟噜着,慢慢开了门,眼前顿时一亮:“小王呀 !快,快进来 !抽,抽支孬烟 !”吴经理抽出一支“良友”。 小王一手夹着烟,一手平放在沙发的后背上,跷着二郎腿,吞烟吐雾,好不潇洒自在:“大经理, 那事办得怎样啦 ?回扣这个数。 ”平放在沙发上的手抬了抬。 “我这就写条子。 ”吴经理习惯地写道:请给化肥„„突然,钢笔不漏水了,来不及吸,只好把笔一甩,一串墨点正印在“队伍真好 !”下面,像是加了一串着重号。 吴经理看着这些墨点,内心深处响起了 — 声声呼唤:“队伍真好 !„„”手竟不觉颤抖起来了„„ (《微型小说选刊》2020 年第 16 期)。 瑟缩: 描写,有 作用。 ,吴经理的前后态度有什么不同。 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这是运用了 手法,课文《孔乙己》中有没有用到这样的手法,试简要分析。 6.《 一厘米 》 (共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① 皲 . 裂( ) ② 吝 . 惜( ) ③内 疚 . ( )④ 矜 . 持( ) ( ) A、刹那 古筝 竹笋 报消 B、秉公 释然 耐烦 配服 C、挑剔 帐蓬 冰晶 潇洒 D、狡黠 内疚 反驳 无措。 ( 1)温文尔雅:说话办事谦虚谨慎。 ( ) ( 2)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 ( 3)狡黠:本指狡猾奸 诈,文中指耍小聪明。 ( ) ( 4)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 ( ) 4. 按原文填空。 ( 1)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 像。 ( 2)他顺手一指,墙上有条红线,。 5.《一厘米》是当代女作家 的作品。 主人公是 ,作为一位普通的母亲,她为孩子的 作出艰辛的努力。 本文的情节是围绕 而展 开的,而其中的关键是“ ”,但这一点关系着 ,虽然引发的是一桩小事,折射出的却是母亲 ,映照的却是。 二、综合园地。 (1)“小也,你不够的。 还差一厘米。 ”她温柔地说。 ( ) (2)陶影一个箭步冲过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头颅上,声音清脆,仿佛踩破一个乒乓球。 ( ) (3)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 ( ) (4)她勃然大怒了:“谁叫你把瓜皮啃成 这样 !” ( ) (5)陶影突然有些伤心,不就是一座庙吗 ?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嘛 ! ( )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本来不太喜欢网络歌曲, 不爱听《丁香花》,觉得它太平淡,太简单,可我何曾知道它背后竞。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合集
相关推荐
样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并不那 么富足,但谁 能说他们的艰苦奋斗没有获得丰厚的回报呢。 他们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艰苦奋斗的观念淡薄,他们无所事事,饱食终日;庸庸碌碌,不思进取,荒废了大好年华。 更有一些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把奋斗只局限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范围内,丝毫不把祖国和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 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人民尊敬的
知道克制自己的物欲,这点很可爱,做妈妈的因感动而满足了儿子的愿望。 这情有可原,不能算是溺爱。 5 明确:儿子的同学小胖把变形金刚弄坏了,“我”把处理的权利留给儿子。 儿子最终原谅了小胖。 6 变形金刚弄坏并且决定向这个同学去道歉时,为何“我”如此紧张。 明确:因为“我”了解这个同学的母亲可能不够宽容,如果儿子去了,那位母亲不肯原谅他,担心儿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7 讨论
(三)、重点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 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本文就只有前面 23段文字,那么,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情况和对比的结构,我们可以归结出本文怎样的主旨呢 ?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1)很显然,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渲泻了如此充沛的激情,绝不可能是仅仅为了一个鸟类,应该有其更多更深的寓意。 (2)齐读第 24 段和第 25 段的第 1 句。 (3)想想
怎样的性格特征。 2、 这可咋个办。 真是个怪人。 联系上下文, 说说齐仰之的 怪 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这些方面,可以进一步看出齐仰之是个什么人。 3、 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现出陈毅的什么性格。 4、文中齐仰之说自己从来不过问政治,他是真的不问政治,不问世事吗。 (二)读发展部分(打量房间到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思考: 1
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 风俗画。 变换视角练习 口头交流,将搜集到的有关月亮的科学知 识或对月球的介绍性文字, 小组内资料共享。 五 、动情快速作文 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出了“明月几时有” „„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 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
从中感受父辈对自己子女的拳拳之心。 (板书课题),注意这位将军的名字(亚洲)并展示多媒体,了解作者。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圈画生字词,自己动手解决。 (展示多媒体及时检测); 信中主要讲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合作探究 父亲肯定了儿子的哪些优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