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开发局公用事业-电力行业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1、1电力行业研究报告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 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电力市场包括发电市场、输电市场、配电市场和售电市场。 发电市场是指将水力、风力、燃料等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向电网销售的市场。 输电市场是指将发电市场的电能通过 220 千伏及以上电力网输送到负荷中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 配电市场是将输电的电能通过 110 千伏及以下电力网配送到电力用户,并提供有关服务的市场。 售电市场是指电力销售和服务市场。 由于输电市场和配电市场联系相对紧密,我国将输电市场、配电市场两个 2、细分市场合并为一个输配电市场,这有利于电网的生产调度和运行。 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电力行业属于国家的垄断性行业,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经营业绩较为稳定的特点,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技术、资金和通讯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 (一)除了电力“瓶颈”的制约。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长,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迅猛领先于国民经济其它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自 1988 年以来,我国连续 10 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 1000 万 987 年年发电量首次突破 1 亿 止到 98年底,我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分别达到 世界前列。 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电力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除 30 万、35 万 3、、50 万及 60 万 0 万 电机组及 90 万 临界机组正在建设之中,火电单机容量较高的大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不断提高。 火电机组安全运行2水平呈逐年上升之势,体现在机组等效可用系数逐年增长,非计划停用次数及电厂供电煤耗则相应减少。 电力工业在输电线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全国电网已经基本上形成 500 330骨干网架,大电网已基本覆盖全部城市和大部分农村,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工程开始启动,我国电网进入了远距离、超高压、跨大地区输电的新阶段。 过实行集资办电和利用外资政策,发电环节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电力企业加强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稳步推进;电力工业政企 4、分开、农电体制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三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4电力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如小火电无序蔓延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关停小火电机组约 1000 万千瓦,高效大容量机组比重逐步上升;水电发展更加受到重视,三峡等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电网建设投入显著增加,西电东送通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送电能力不断增加。 国火电厂基本实现了烟尘和废水达标排放,2000 年烟尘排放总量与1995 年相比下降了约 25,废水排放总量下降了约 35,废水回收利用量增加了约一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脱硫技术国产化和产业化取得了实质进 5、展;年粉煤灰综合利用量超过 6000 万吨;水电和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规范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电网结构薄弱,对局部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还存在“瓶颈”制约;水能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率只有 20左右,尤其是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站比重偏小;电网调峰能力普遍不足等等。 供电煤耗、线损率分别比先进3国家高 23 个百分点;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只有 瓦,人均发电量只有 1078 千瓦时,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发达国家的 1/61/10;全国还有 574 万户家庭没有用上电;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 6、消费的比例为 11左右,远低于 17的世界平均水平。 于电力工业的体制性缺陷,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效率低、服务差的问题;电力市场壁垒阻碍着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电价形成机制不能充分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制约了电力消费的有效增长和电网的发展,也妨碍了节约用电和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在电源结构方面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维持燃煤机组为主的基本格局。 目前已采取烟气脱硫措施的火电机组容量仅 500 万千瓦左右,绝大多数火电厂还没有采取脱硫措施。 火电厂的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这已成为电力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 (三) 7、 、2001 年电力供求形势评述1、电力供求特点2001 年我国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19 月份,全国发电量10568 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 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 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完成售电量 7174 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 据有关方面预计,2001 年我国 增长速度为 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14530 万千瓦时,同比增长接近 8%。 2001 年我国的电力市场呈现以下特点:1、电力需求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拉动作用下保持有力增长,几个结构调整较大的行业,其用电增长表现出与以往较为不同的特征。 如:纺织行业用电大幅度增长、石油加工业再现了负增长,房地产投资开发对电力需求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拉 8、动作用。 2、国际市场高耗电产品价格延续 2000 年走高的趋势,国内高耗电行业惯性发展,带动用电快速增长。 全社会用电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且用电4增长速度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3、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推动下,西部地区总体用电增速有所加快,上半年西部地区用电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对全国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 百分点。 4、各地区和各行业用电增长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 除东北地区电力需求增长速度较慢以外,其它五大区电力需求的增长比较均衡,9% 左右。 电力供应局部紧张状况依然存在,但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 5、全社会用电增长仍然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用电的增长来带动, 9、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增大。 从各地的电力供需情况来看,广东、浙江、蒙西、河北南网等电网,电力供需矛盾略为突出,相应在该网区的电力上市公司电力生产环境相对较为宽松,如广东的粤电力、广州控股、深能源、深南电和韶能股份,浙江的东电 西的内蒙华电。 东北、华中地区、川渝地区、安徽等网省区电力仍然相对富裕。 2001 年 19 月份发电量数据显示,黑龙江省、重庆市分别增长 龙电股份等上市公司的机组利用小时,仍然很难有明显的提高。 由于今年的气候原因,华中地区的江西、湖南省水电发电增长较好,一定程度也抑制了火电机组利用,对在该区域的电力上市公司如赣能股份等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 10、上述对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地区和行业电力消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需求方面,由于油料涨价、高耗电行业生产复苏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减小、外贸企业生产萎缩、临近夏季的 6 月份没有出现酷热天气和去年基数相对较大等原因,2001 年上半年用电量和最大负荷增长势头较上年明显减缓。 但冶金、橡胶及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高耗电行业由于国内需求增加和国际价格上涨等原因,实现较高速增长,带动工业用电整体快速增长。 在供应方面,上半年保持了一定的投产规模,而且各电网网络结构加强,区域间电力交换能力增加,使得全国电力供需趋于平衡,没有出现大面积拉闸限电现象。 局部地区(如浙江台州、河北南网、广西等)主要由于电网结构不合理原因, 11、高峰时段出现过拉闸限电的情况。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国各地区电5力供需基本平衡,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略有富余。 2、电力需求预测2002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将在 2001 年带有一定恢复性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相对较快速增长,全年增长速度将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相当或略高,但明显低于 2001 年增速。 下半年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国际高耗电产品市场价格走低以及我国外贸进一步下滑的不利影响,用电增长速度将会有所下降。 1997 年以来正常年份 1用电量占全年的比重在 右,预计 2002 年上半年用电比重将略高于正常年份,据此预测 2002 年全年用电量为 14430 亿千瓦时,增长率为 (四) 、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 12、趋势1、2002 年电力行业展望 展望 2002 年,长预期为 7%,低于 2001 年的增长水平,2002 年我国电量增长速度也将低于 2001 年的增长速度,预计在 6%各网省区的电力供需情况,在电网建设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的情况下,预计仍将延续 2001 年的状况,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电网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仍将是 2002 年电力工业的重点。 电力体制改革仍将是 2002 年电力行业的一大不确定因素,由于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政府部门的改革,和相关电力监管机构的建立,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 因此,在相关的监管部门没有建立之前,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将是热点。 在这些区域,有规模扩张领先 13、优势的电力企业,将倍受市场关注,比如广东的粤电力等。 2002 年我国煤炭市场供应将有较大缺口。 不过,预计作为能源基础行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国家可能会出台一些调控措施,煤炭价格升幅将有限。 据有关部门预计,2002 年煤炭价格涨幅将控制在 5内,电力企业电煤成本的上升将控制在一定范围。 另外,预计明年税制的改革,同样将对电力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如果改革企业所得税、统一内外资企业税率,将使部分电力上市公司不再享受税收优惠。 另一方面,如果增值税改成消费型增殖税,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的电力6企业将受益。 入世之后,关税的降低,也将有利于电力企业新建项目的投资和技改。 同时,我们预计,财税政策将会向 14、水电和新能源开发倾斜。 2、2002 年电力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我国电力工业在基本解决了国民经济“瓶颈”矛盾的同时,在电网建设、电价改革、电源结构调整、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1) 、电力体制改革: 1997 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并确定了电力工业发展战略及体制改革构想。 在 98 年 9 月颁发的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公司制改组实施方案中,在体制改革方面国家电力公司提出“四步走”的改革框架:在组建国家电力公司的基础上完成省级电力公司制改组;厂网分开试点组建一批独立发电公司;农电体制改革取得突破;计划于 2001 年2010 年在实现全国联网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厂网分开和发电市场的完全竞争;2 15、010 年以后,逐步放开配电和销售环节,实现电力市场的全面竞争。 2) 、电网改造: 目前,大规模的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已在全国展开,1999 年电网投资达到 878 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以东北峡输变电工程的稳步推进加快了全国电网联合的步伐。 3) 、电价改革: 在电价改革方面, “十五”期间继续通过控制工程造价、整顿并努力降低电价。 主要按照逐步建立三段式电价模式,在网厂分开的基础上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上网电价按由低到高的原则实行排序调度,在竞争中以动态的方式实现同网同质同价。 重点解决和形成合理的输配电价格机制,在发电侧和用电侧全面实行峰谷、丰枯分时电价,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 4) 、电力结构的改革: 为了改变目前电力生产结构失衡的现状,国家在二十一世纪电力发展战略中明确了在 2010 年左右将水电比重提高到 30%的目标。 为此,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促进西部水利建设发展,积极引导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投资,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此外,严格控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