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曹禺北京人学习指导内容摘要:

大烟的“废物”。 通过曾文清的形象,作者充分揭示了封建文化对人的腐蚀,让人们看到了人的堕落 ,生命的浪费,人的价值的丧失。 江泰与曾文彩夫妇虽各有特点,但都是同样的废物。 江泰在“生活的艺术”方面的造诣,与曾文清难分伯仲,他们的区别也仅仅在于,一个静,一个动;一个懒得骂,一个善于骂。 正如曾文清所总结的:“我不说话,一辈子没有做什么,他吵得凶,一辈子也没有做什么。 ”然而,一事无成的江泰,却得到了曾文彩的崇拜。 这位封建大家庭中的小姐,不但没有领悟到北京文化的真谛,而且完全被这种文化迷误,成了丈夫的附庸和封建文化的殉葬品。 曾文清的妻子曾思懿“是一个自小便在士大夫家庭里熏陶出来的女人”,自私狠毒,伪善多疑,充 分表现了封建礼教下北京文化的本质特征。 虽然她也曾被人们看作是“对社会不但无用而且有害的废物”(胡风:《论曹禺的〈北京人〉》,《青年文艺》 1卷 1期, 1942年 10月),但她与曾文清、江泰、曾文彩有更多的区别,而更接近她的公公曾皓。 她和曾皓都竭力维护封建家庭的规矩,只是一个还十分猖狂,一个已经威严扫地;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追求,只是一个为 钱,一个为棺材。 如果说在曾文清等身上还能看到一点北京文化的优雅外表,那么在曾思懿身上,一切都荡然无存了,只剩下赤裸裸的本质。 曾文清和曾思懿的儿子曾霆,作为曾家的第三代,则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特点,犹如曾文清第二,“生得文弱清秀”,长着一双“苍白得几乎透明的手”,“迈着循规蹈矩的步伐”,无疑,又是一个“废物”。 袁任敢和袁圆父女是未来北京人的代表,作者突出地表现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和新型的父女关系。 袁任敢现代科学家的身份,也表现出作者对于现代新文化的希望。 袁圆长着“粗壮的手臂”,“穿着短袖洋衬衫,胶鞋,男孩的西式 裤”,率真爽朗,无拘无束,不懂得上尊下卑,长幼有序,与父亲竟以“老猴儿”、“小猴儿”相称,体现了作者心目中理想化的平等自由和谐的新伦理观和家庭观。 在这三种北京人中,愫芳和曾瑞贞是饱含作者情感的两个特殊人物,可以看作从现实北京人走向未来北京人的代表。 愫芳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虽然生活在姨父家中,却只是一个仆人。 在她的温顺忍让的性格中,既有以德报怨、逆来顺受的封建传统思想,也有坚忍不屈、自我牺牲的优秀传统精神,是作品中性格特征最为复杂和最具有发展变化的人物。 刚出场时,她只是一个文弱安详的大家闺秀,与曾文清真 有珠联璧和之感,最后却大胆地与封建家庭决裂。 愫芳的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