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河渠书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瓠子(河南濮阳县西南)大决口。 由此发出了“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的感慨,“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目的在于歌颂人类战胜水害、兴修水利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在如何处理“人与天”、 “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灾害的态度。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 也明确表明他写《河渠书》,是因为西汉初年所兴修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实际上是大禹治水业绩的延续与发展。 他说:“唯禹浚川,九州攸宁。 爰及宣房,决渎通沟。 作《河渠书》第七。 ” 司马迁为什么刻意记载西汉初期兴修水利的政绩。 正是因为“水之为利害也”,既有“利”也有“害”,人类只要尊重客观规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全可以作到兴水利而辟水害。 所以司马迁刻意记载了西汉初期兴修水利、利国利民的一些主要政绩,如,修建渭河漕渠,建设河东渠田,始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南水北调工程,修建临晋灌溉工程等。 至于其他小型水利工程,则 “不可胜言”,说也说不完。 视野纵深拓展 河 渠 书 赞 (唐 )司马贞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 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爰泪后世①,非无圣贤。 鸿沟既划②,龙骨斯穿③。 填阏攸垦④,黎蒸有年⑤。 宣房在咏⑥,梁楚获全。 【注释】 ①爰 (yu225。 n 圆 ):何处,哪里。 ②鸿沟:古运河名。 楚汉相争时,以鸿沟为界,东面是楚,西面是汉。 今作界限分明。 本句当指鸿沟自荥阳北引黄河,东经中牟、开封,折而向南,经通许、太康,至淮阳入颍水,联接济、濮、汴、睢、颍、涡、汝 、泗、菏等主要河道,形成了黄淮平原 上水道交通网。 ③龙骨:俗称“龙筋”,指船底中线通连首尾的主要纵材。 穿:透。 ④阏 (232。 厄 ):阻塞。 攸 (yōu 由 ):语助词,无实义。 ⑤黎蒸:指黎民,众民。 ⑥宣房:古宫殿名。 能力自测平台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 作:造 B、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 道:通导 C、水颓以绝商颜 绝:渡,穿过 D、岁因以数不登 登:登上,攀上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 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 B、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 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 C、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 及孟津、雒汭,至于大邳 D、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 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 下列每组中对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此损漕省卒,而益肥 关中之地 B、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 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窴决河 C、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 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 D、则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 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 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 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 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 从斜下下渭。 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 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 ”天子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 道果便近,而水湍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