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下物体形状改变以后内容摘要:

里有一些钩码,每一个的重量一样,一会你们可以用得上。 师: 你们觉得还要注意些什么才能证实你们的猜测呢。 生: 要在一种弹簧上分别挂不同个数的钩码,才能比较它们各自伸长了多少。 生: 要等钩码不动的时候才可以测量弹簧的长度。 师: 对,考虑周密,静静地等一会儿,等它静止后再测量,我们得到的数据更精确。 材料角里,有你们需要的材料,你们就按自己的设想来为你们的假设找找证据。 【片断评析】孩子从诞 生的那一刻起就没停止过探究。 但这种探究处于幼稚的、自发的水平,思路往往是无序的。 因为儿童的探究能力有限,探究所使用的方法较为粗糙,他们的探究往往处于无目的的 “ 动手做 ” 中。 科学探究强调动手做,但更强调动脑想,毕竟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 在动手之前,教师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猜测,为后续探究设计方案,舍得在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上花时间,在关键时刻扶学生一把,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增长,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 此时的教师完全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引领者。 (宋燕兰)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 B 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 无处不在的力 ” 单元中的第 2课。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后面几课主要是来研究各种力的产生、性质、特点等内容。 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常见力中的弹力。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弹性物体与非弹性物体的研究,发现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 有弹力,知道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本课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要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贴近学生实际的东西。 如:气球、各种弹簧、橡皮筋、橡皮、 钢尺、海绵、橡皮泥、黏土等。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 能够探究发现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 有弹力; ● 能通过实验知道弹力有大小和方向; ● 能做实验研究弹簧伸长和拉力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 认识弹性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 认识弹性物体形状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弹力; ● 了解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愿意去研究有关弹性的现象; ●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 研究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谈话 : 同学们,还记得三年级做过的气球实验吗。 当时你们有什么发现。 让我们来重复做一遍这个实验,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提问: 如果用其他的物体(如弹簧、橡皮筋、橡皮、钢尺、海绵、橡皮泥、黏土等)做实验,会不会有同样的实验结果呢。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 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 “ 弹性 ”。 这种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 “ 弹力 ”。 提问: 你们知道人们利用弹力的一些事情吗。 学 生讨论、汇报。 【评析】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弹性物体施加各种作用力,发现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为了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准备一些弹性较强的物体外,还要准备一些弹性不很强的物体,以便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各种材料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审视、分析和比较,学生就会发现哪一类物体具有弹性,使学生对弹性有一个科学的、理性的认识。 二、 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谈话: 同学们,如果把钩码挂在弹簧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提问: 如果每次增加一个钩码,弹簧的长度会有什么变化和规律呢。 学生预测。 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汇总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评析】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先分组进行探究,然后集中讨论弹簧伸长的长度与钩码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训练学生用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做简单记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提问: 如果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还会是刚才的规律吗。 弹簧会怎样。 三、 拓展与延伸 除了拉力会影响弹簧的长度之外,还有哪些相关因素。 畅想弹力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片断赏析 “ 研究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 教学片断 师: 同学们,还记得三年级做过的气球实验吗。 当时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 气球被我们压了以后有弹性。 师: 让我们来重做一次这个实验,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实验,教师提醒学生: 实验时先要注意观察它们的外形,再观察对它们施加各种作用力后外形发生的变化,最后观察去掉这些力后外形的变化) 师: 说说你们在实验中的发现吧。 生: 原来气球是圆圆的,当我把它往下压后它就变成扁的了,等我松开手后它又变成原来的样子了。 生: 我们小组也是这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