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上科学是……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 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五、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教学反思: 2.《观察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 通过 比较 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 分辨演示: 醋、牛奶、酱油、雪碧、酒、 矿泉水、 油。 教学活动建议: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本课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其属类 —— 液体的特征,并采用竞赛活动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液体特征的认 19 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矿泉水。 这里面是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 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 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 ?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引入课题 板书: 观察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 为什么这样安排。 现在,请 两个 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 记在同一张纸上, 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学生实验,师巡视。 汇报观察结果。 师 选择性 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 等相关的学生用语。 三、 再用感 官,应 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 很多 水 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 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 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 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请大家拿出 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 水是怎样的。 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 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透明) 请大家拿出 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 水是怎样的。 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水 是没有 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 20 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 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 (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 四、区分 常见液体中的水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 大家试试看。 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 矿泉水、 油。 学生上 讲 台 找一找 , 说 说理由。 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五、拓展 实验探究水滴大小与流动快慢的关系。 分别将 1滴、 2滴、 3滴、 4滴、 5滴水滴在塑料盘的同一“起跑线”上,慢慢倾斜塑料盘到一定角度,看看哪种水滴跑得 快。 观察实验并思考: 为什么要等到滴完再掀动塑料盘。 为什么要滴在同一“起跑线”上。 五、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 怎样研究水的。 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们应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反思: 3.《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21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 实验用 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 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 水怎样运动。 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 (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大家看到了什么。 (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 你看到了什么。 (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 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 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 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 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 2)把曲别 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22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 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 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水的两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水会自己向上爬,水还会象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水的神奇。 一、 会喷射的水。 实验: 用钉子在瓶上从上向下把 3个一样大小的孔,观察水流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清洁工人用巨大的水龙头来冲洗海岸。 通过实验和图片观察,你发现了水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 二、会“托举”的水。 实验: 拿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水,然后不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 出示图片:万吨巨轮在水面上。 为什么轮 船和装载的货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 小结:水有浮力。 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 23 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 三、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 动动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观察方糖的变化。 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 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试验: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 四、作业: 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 教学反思: 4.《地球上的水》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过程与方法: 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向大家表达自已的发现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教材配套录相资料、各种美丽水体的图片;烧杯、小勺、滴管。 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 教学过程: 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水的神奇功能,它会向上爬、会团结、会 喷射、会托举,还可以溶解许多物 24 质,水对我们人类真是太重要了。 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 我们厦门市是一个海岛,四面都是大海,我们的水资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4课《地球上的水》。 一、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 1)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你打开世界地图或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 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那就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水。 它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 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水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重要作用。 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 ( 2)教师出示多幅美丽水景的图片,先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看到这些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再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美丽水景的事情告诉大家。 ( 3)教师小结:这些美景都是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的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奇观,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姿,给我们生活带来欢乐,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效益。 二、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 1)教师讲授:尽管地球表面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讲解教材 P34页的比较) (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参照 教材第 34页上图,用杯子、小勺、滴管分别取出“地球上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 ( 3)学生分组活动。 ( 4)学生汇报动手做后的感受。 三、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 2)教师介绍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事例。 (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以上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把本组的观点,用画画出来,张贴在黑板上,由本组代表发言。 四、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 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 你能为节 水做些什么。 ( 2)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 3)教师补充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25 ( 4)教师小结: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思想。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节约用水小标兵。 五、布置作业 体验活动:水污染的危害。 将两个洋葱头分别置于盛满清水和滴有洗发水的杯口。 几天后观察洋葱要部生长的情况。 教学反思:。苏教版科学三上科学是……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微镜观察纸。 将学生用放大镜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纸的毛边,并描述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C、吸水性实验。 学生动手小心地将有颜色的水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观察哪种纸上的颜色扩散得最快或最慢。 讨论:滴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 D、透明度实验。 把几种纸分别对着光亮看一看。 比较哪种纸的透明度好。 拓展: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检验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的方法吗。
(二) 了解纸的多样性 提问: 1 这些纸一样吗。 提问 2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答: 餐巾纸软,纸盒硬; 书本的纸薄,透明,纸盒厚,不透明; 餐巾纸容易吸水,其他不容易; 餐巾纸容易破,纸袋比较结实 …… (板书:软硬、透明度、吸水性、结实程度) 提问 3 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这些物品。 (餐巾纸擦脸的要软一点,纸 袋装东西要结实一点 …… ) 总结:因为各种纸的特点不同,所以用途也不同
生:他们组把橡皮泥捏得很薄。 师:刚才咱们运用了这么多办法使沉在水中的橡皮泥浮起来了;这些方法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生:(改变形状)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用(板书:改变形状 )的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借助漂浮物使物体浮起来 师:如果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利用木筷、吸管、泡沫塑料能不能让橡皮泥浮起来呢。 分发木筷、吸管、泡沫塑料,指导学生做筏子
散也叫水的毛细现象。 生 3:水能沿着有小孔,有缝隙的物体向上爬,水能向四周扩散,都叫水的毛细现象。 1对了,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四周扩散的现象,都是水的毛细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毛细现象,像美术课用宣纸画画等。 你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生:毛巾放入水中慢慢变湿了。 用抹布擦掉桌子上的菜汤。 墨水滴在作业本上用粉笔吸干。 夏天穿棉线的衣服能吸汗。 潮湿的墙根。 1师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简单的讲授,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活动,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亲自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内化而成。 在这一研究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进行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放 手让学生选择实验材料;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情趣实验要求的交代是必要的。 ) 拓展 活动 1“生命离不开水,水就象母亲的乳汁 ”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那样的孔、隙。 还要有 不能发生毛细现象的。 做出假设是通过实验认识事物的中心环节,而它的教育价值正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一旦把假设的形成过程说清楚了,设计实验、得出结论是水到渠成的事。 本课中,首先让学生解释水沿餐巾纸上升,解释后又让学生找出与餐巾纸类似、水能沿着它上升的物体,说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点。 解释活动并不到此为止,再引导学生逆向思考 ,列举他们估计水不能沿着它上升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