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36页内容摘要:

师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成了最好的朋友。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几句话。 出示名人名言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当饮水思源,应当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 ———— 居里夫人 个人的努力是成功的根本,良师训诲是指路的明灯。 ———— 中国谚语 齐唱《我爱米兰》 板书: 我送老师一朵花 尊敬老师 我让老师露笑脸 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我们是好朋友 第七课、我的劳动感受 教学目标: 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劳动过程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零距离”地、有意识地参与劳动。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参与一项劳动,并要涉及到家庭、学校、 社区等多方面的劳动。 收集学生的劳动 体验日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师述,并揭示课题:一个家庭的幸福,离不开一家人的辛勤劳动;一个地方面貌的改变,离不开这块土地上人们辛勤的劳动;一个国家的兴旺,更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吃的粮食,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坐的车子等等,都是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 所以,富兰克林说:“劳动是幸福之父。 ”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 马克思说“劳动最光荣。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也参加过不少的这样或那样的 劳动,你劳动以后有什么感受呢。 (出示:劳动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二、听听说说,感受劳动光荣。 出示下列劳动场景(视教学条件,可以用图片,也可以多媒体演示) (劳动场景可以为:擦洗公共场所电话亭,帮爸爸喂鸡,自己洗袜子,擦楼 梯扶手,帮花农浇花,与妈妈一起晾衣服,擦黑板,倒垃圾„„) 提问:这些劳动你参加过哪些。 参加这些劳动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收获。 师述:江苏省江都市实验小学四( 6)班的陈葛必鑫小朋友不但积极参与劳动,还把劳动的感受写了下来,想不想听听。 一生朗读教材第 40 页 体验日记。 师述:据老师了解,我们班级的小朋友也不赖,在上一周中,不但天天 参加劳动,还人人写劳动日记。 下面请小朋友在自己小组内将你最出色的日记交流,每个小组再选出最棒的在班级交流。 好吗。 6.教师小结。 三、听介绍,我行动。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家里,还是学校里,还是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劳动岗位,真是有了这许许多多的岗位,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 就像在我们的学校,小朋友知道有哪些岗位吗。 让学生说说(课前叫学生了解) 提问:小朋友知道他们做些什么工作 ,负些什么责任吗。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了解说说,也可以请相关的人到教师介绍, 条件许可的话,可以让学生事情采访,并拍摄下来,这样效果更好一些。 ) 上述这些岗位,你认为哪些你可是尝试着去做做,或可以配合着做的。 除了上述劳动外,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你认为你可以参与哪些劳 动。 我的劳动打算: 师述:是呀,在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我们都可以尝试着去做, 有的也许我们还不能独立做,可以先跟大人学,边学边做。 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你有什么劳动打算呢。 先在小组里面商量商量,并先看看教 材 42 页的劳动提示,然后为自己做一个劳动打算。 四、听故事,深化教育。 师述:小朋友,劳动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劳动给了自己幸福,也给了别人幸福。 请听故事:《瑞恩的愿望》 瑞恩是一个普通的加拿大男孩。 5 年前他还在读小学一年级。 一天他听到老师讲非洲的生活状况: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死去。 我们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帮助他们:一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 60 分够一个孩子两个月的医药开销,两块钱能买一条毯子, 70 块钱就可以帮他 们挖一口井„„ 6 岁的小瑞恩深受震动,“为非洲的孩子捐献一口井”成了他强烈的愿望。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时﹐他的妈妈没有把这个想法当成小孩子一会儿一变的﹑头脑发热时的冲动﹐但是也没有直接给瑞恩这笔钱。 妈妈让他在所承担的正常的家务之外自己挣: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两小时地毯挣了两块钱;全家去看电影,他留在家里擦玻璃赚到第二个两块钱;帮爷爷捡松果;帮邻居捡暴风雪后的树枝„„ 瑞恩坚持了 4 个月,终于攒够了 70 元钱,交给了相关的国际组织。 然而工作人员告诉他: 70 元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要 2020 块。 瑞恩的梦想只得继续着。 一年多以后,通过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他竟筹集了足够的钱, 在乌干达的安格鲁小学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有更多的人喝不上干净水,攒钱买一台钻井机,以便更快地挖更多的水井﹐让每一个非洲人都喝上洁净的水成了瑞恩的梦想。 他坚持了下去。 5 年后,当年这个 6 岁孩子的梦想竟成为千百人参加进来的一项事业,“瑞恩的井”基金会筹款已达 75 万加元,为非洲 8 个国家建造了 30 口井。 这个普通的男孩,也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被人们称为“加拿大的灵魂”,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爱和帮助他人。 提问:你从瑞恩身上学到了什么。 课后延伸:根据瑞恩的启示,请小朋友们课后想一想,我们可不可以为 自己设计一项有重要意思的劳动。 第二课时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7 课 我的劳动感受。 不 过,今天老师有个要求,我们换换方式,不一定说,我们做做,唱唱,画画,跳跳,怎么样。 二、我来露一手(劳动展示) 宣布展示要求。 (1)劳动可以是现场展示,也可以用拍摄的照片、音像资料。 (2)展示的同时还要说明自己在这次劳动中的感受。 分组展示劳动过程,进一步感受劳动的伟大。 三、我是小小发明家。 过渡:(师述)劳动是幸福之父,劳动最光荣,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劳 动带来的。 通过劳动,我们人类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人们在劳动中越来越变得聪明。 大家在劳动中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许多 东西,大家看,这台智能清洁机就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发明的。 教材 44 页上的智能清洁机,说说它的妙处。 你有让劳动更轻松的点子吗。 画出自己的创意图,并用文字说明。 交流,并评出小小发明家。 四、看我棒不棒(颂扬劳动,深化认识) 同学们,你们感到劳动对于我们自己对于社会对于人类有什么作用。 (随 机完成教材 45 页最后的填空) 学生畅所欲言。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这些感想换一些方式表达出来。 想想还可 以用哪些方式。 (唱、演、画、乐音„„) 选择你喜欢或者擅长的一种 方式,表达你在劳动中的收获、感受等等。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能力,这项活动可以以小组或小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展示。 五、全课总结,升华主题。 此项还是以学生总结为主。 8.有多少人为了我„„ 教学目标: 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 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难点: 1.教学内容离开了学生直接的生活,学生缺少对劳动的酸甜苦辣的切身体验,缺少对劳动者喜怒哀乐的体恤。 因此要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学习时 的劳动体验,尽可能让学生真正走进劳动者,:零距离贴身观察、访问,进行情感交流,实现心灵撞击。 2.组织教学形式时间、安全等因素的约束,很难组织学生真正走出校园,因此只能在教学形式上变通: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出不去”可把劳动者“请进来”,让孩子们与他们活动、游戏,使教室成为开放的空间。 课前准备: 以时间为序,拍摄生活中劳动者劳动的场景。 要求一些劳动者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短篇,揭示课题。 看短篇: 短篇为教师课前拍摄的,涉及的对 象尽量宽泛一些,比如冒着烈日或寒风 种植素菜的菜农,早早起来到菜市场买菜的,清早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理发师,纺织工人,警察叔叔,电视台日夜工作的场景等。 提问: ①看了这个短篇,你想说些什么。 这个问题提出以后,我估计大多数学生只是站在赞美的角度,去歌颂这些默 默无闻的劳动者。 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学生赞美后,教师可以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 —— ② 你觉得这些劳动者的劳动与你的生活有没有关系。 这个问题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自己想想,再在小组说,最后在班级交流。 如果第一个问题提出以后,就有学生 说到这些劳动着与自己生活关系的话,就讲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也可以。 总之,这一环节教师要示学生的理解而决定教学顺序。 设想: 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 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 假如电视台的人都停止了工作, „„ (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然后班级交流。 ( 2) 小结:是呀,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为了你 、我、他,战斗在各 自的岗位上,当我们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学习着知识的时候,可曾想到有多少人为了我(出示课题:有多少人为了我„„)付出了许多。 ( 3) 说说有多少人为了我们能在着宽敞的教师里学习,付出着。 二、采访劳动者,加深对劳动者的了解,从而更加敬仰他们。 事先请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若干个,先向学生一一介绍,然后再由学生自己 决定采访对象。 三、联系生活,感受劳动者给自己带来的方便。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下面的情况吗。 遇到时,是下面图中的哪些人帮助你解决了问题。 用线连起来。 (填图 册 P/23 第一题) 除了图上的,你还遇到过哪些困难,是谁帮助你解决的。 给大家说说。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劳动者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工作的时间常常是我们大家休息的时候。 他们为了工作,常常放弃了许多和家人团聚的机会。 看看下面图中的情景(送牛奶的,巡夜的保安,敬老院的阿姨,电信台的工人,农民,气象员),想一想,当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 1) 让学生充分说说。 ( 2)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四、赞美劳动者,深化感情。 师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刻,有许许多多的 人为了你、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