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音乐一上鼓上的小米粒教案内容摘要:

儿模仿米粒,听鼓声的强弱,边念边表演以上两句歌词,要求在跳的动作上表现出强弱。 教师示范唱,请幼儿说说听到 了什么。 幼儿当米粒,教室地面当鼓,听音乐边唱边做游戏“鼓上的小米粒“,要求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最后一句上定格,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各自形象。 引导幼儿分析、处理歌曲。 师:敲得响用什么声音演唱。 敲得轻应唱得怎样。 小米粒在鼓上蹦蹦跳跳可开心了,我们应该怎样唱。 教师和幼儿一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声音上表现强弱。 三、拓展、创编 出示纸制动物放在鼓上,引导幼儿讨论:重重敲,轻轻敲,动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创编新歌:鼓上的小 动物“,并能边唱边做游戏。 提问“除了小米粒,小动物能在鼓上跳舞,还有谁会在鼓上跳舞。 ”启发幼儿大胆创编。 四、结束活动: 提问“小米粒能在鼓上跳舞,还可以在什么地方上跳舞啊。 ” 如何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 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 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 儿发展的手段。 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美术教育的目标关系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从幼儿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美术教育的目标,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 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幼儿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 一、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才能发挥其效能。 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 到生活里去,捕捉题材内容,因此,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要。 园外生活经验积累的多少,关健是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 大部分家长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要求孩子学计算、识字,现在更时兴学英语。 对孩子选择学习美术,不予支持。 更由于工作繁忙,与孩子交流的机会较少,导致孩子对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关注较少。 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家长提高对美术的认识,如家长会、幼儿画展、幼儿作业。 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交流,以加深孩子对家庭、社会的认识。 幼儿园也是幼儿美术题材的主要来源。 教师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及时引导幼儿把新的生活经验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去,并教给幼儿一些观察的方法,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如顺序观察、分清主次、分辨细节、判断前后远近等。 此外,加强语言引导,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带他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感受美术创作的多样性,使其在美术学习中去观察、想象和创造,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范画、实物,结合语言引导,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画编小故事,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之下,讲述画中 的故事,因此,绘画与语言表达架起了一座自己沟通的桥梁。 在绘画中,幼儿体会了观察、思考、审美和创造,学会了语言表达,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加深了他们的视觉印象。 教师还结合各学科教育活动开展美术活动,注意引导幼儿灵活运用在不同学科中获得的知识。 如:在讲故事以后,引导幼儿用美术(绘画、泥塑、小制作)来表现故事内容;又如外出参观回来,让幼儿用绘画来表现参观时的情景。 二、适当地教幼儿掌握美术表现所必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 虽然幼儿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深知靠教师传授图式—— 教师先示范 画,幼儿跟着学的教学方法,其结果会令幼儿丧失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也将在无形中消失,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顺利进行美术表现的工具。 所以我们将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整合在一起,没有过分强调技巧,而是让幼儿通过探索来主动学习和掌握技能。 在传授技巧时,由于小班的幼儿手部肌肉还未发育成熟,因而先让幼儿从欣赏哥哥姐姐们的画开始,感受色彩、认识色彩,引导幼儿入门,让他们随意画,大胆画,不追求描画细致。 如:手指点画;脚掌、手掌印画;吹画,撕纸贴画等,从而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中班幼儿思维有了提高,但表现技巧跟不上,就给他们提供一些表现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当幼儿在将意象转换为画面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再适当地教幼儿一些基本的技巧,以帮助幼儿完成这种转换。 让幼儿慢慢学,坚持练,逐渐投入到感兴趣的美术活动中去。 而在大班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在美术的技法、想象、思维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如在大班国画兴趣班就教一些基本的勾、染、晕等技能,但从不以技巧评价幼儿,而是给幼儿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