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闯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ppt课件内容摘要:
1、浅层阅读 疏通文意 1. 诗经 简介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本来叫 ,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 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篇,也称 . 诗歌总集 诗 “诗三百” 诗经分为 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 160篇,为当时 15个王国的。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 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 为主。 “风”“雅”“颂” 土风民谣 歌功颂德颂扬 诗经 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写实,很少有幻想、夸张的 2、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其基本表现手法为 . “赋”: 的意思。 “比”: ,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 “赋、比、兴” 铺陈直叙 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 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 ) 鸠( ) 窈( ) 窕( ) 逑( ) 荇( ) 寤( ) 寐( ) 芼( ) ( 1)重点实词 关关: 洲: 窈窕: 逑: 寤寐: 芼: 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 水中的陆地。 文静美好的样子。 配偶。 指日日夜夜。 挑选。 3、 ( 2)词类活用 琴瑟 友 之 钟鼓 乐 之 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 使动用法,使 快乐。 ( 3)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 古义: 今义: 捞取; 流出。 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捞右边捞。 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 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 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深层阅读 文本探究 (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因求而不得,他日 4、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他做梦梦见自己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具体分析。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产生无限情思,因为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 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作时的窈窕身影。 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 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 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个小节,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第一章(第 1节),描写小 5、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 2、 3小节),描写小伙子想追求那位姑娘,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 4、 5小节),描写小伙子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4. 关雎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关雎 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想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二)写法探究 1. 诗经 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 关雎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 “兴 ” 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何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 6、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 关雎 这首诗的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咏。 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语文积累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孙子兵法 :我国 7、第一部军事著作。 (春秋 孙武) 国语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 左丘明) 春秋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孔子) 左传 :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 左丘明) 关 雎 托物 起兴 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相思 之苦 寤寐求之 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 相思之苦 梦幻 之乐 琴瑟友之 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 欢快热闹 浅层阅读 疏通文意 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 1)重点实词 蒹葭: 苍苍: 溯洄: 晞: 阻: 跻: 坻: 涘: 沚: 芦苇。 茂盛的样子 8、。 逆流而上。 干。 险。 高。 水中的高地。 水边。 水中的小块陆地。 ( 2)词类活用 道阻且 右 方位名词作形容词,弯曲。 ( 3)古今异义 道阻且 右 古义: 今义: 白露未 已 古义: 今义: 弯曲 右边,表方位 干 已经 蒹葭。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有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高地。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 9、,她就在河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深层阅读 文本探究 (一)整体感知 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写景有什么作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 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的情怀。 “道阻且长”“ 10、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 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的情怀。 说说你的理由。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 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 蒹葭 的主题是什么。 诗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是描写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 11、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二)写法探究 . 蒹葭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 一条河流,蜿蜒而去。 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 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每章景物描写都有不同。 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 第二章“白露未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 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使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 蒹葭 全篇 3章 12句,只变。(练闯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ppt课件
相关推荐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2016 年里约奥运会赛艇测试赛于 2015 年 8 月 5 日至 9 日进行,然而美国赛艇队的 40 名选手中竟然有 1 3 人都生了病。 美国队队医阿克曼则表示,感觉是比赛地水污染所致。 美联社上周公布的一项独立水质检测显示,在里约奥运会帆船比赛地 瓜纳巴拉湾存在高危病毒和细菌。 导致该水域水污染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 新知识 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 通过案例学习
音符掌握的不错,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听一段感 人的真实故事。 单击课件中的两段 VCD 视频, 对比欣赏。 听完这首歌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初听作品时感受:例如,歌曲讲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个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做。 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和动物在地球村是否应该平等。 音乐是怎样表达人们对救鹤女孩的眷恋之情。 学生自由回答 再次聆听歌曲,体会歌曲带给人的心灵启迪。 师: 在聆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轻声跟着唱
1、18. 孟子 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浅层阅读 疏通文意 孟子 孟子(前 372 前 289),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 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据报道, 2015 年 3 月美国安大略省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出预测警告,我们人类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将于 2100 年达到顶峰,每天产出 1 10 0 万吨左右,接近今天的三倍。 除非我们减少人口增长和物质消耗速度,否则地球将不得不承受逐渐增加的垃圾负担。 我们如何处理固体废弃物呢。 2 新知识 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1991 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的 “ 生物圈二号 ” 实验。 “ 生物圈二号 ” 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生态系统,这个封闭生态系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 1991 年, 8 个人被送进 “ 生物圈二号 ” ,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 但 18 个月之后, “ 生物圈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