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一年级上 3.3《第几》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 第 几 学习目标 2. 能区分“几”和“第几”。 几 ” 和 “ 第几 ” 的含义。 解第几和几个的关系,加深对序数意义的理解。 情景导入 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探索新知 排在最前面的是谁。 探索新知 排在最后面的是谁。 课件 索新知 有 5人排队, 排在第二,他前面有( )人,后面有( )人。 3 1“几”表示物体有多少 ,是数字的基数意义。 课件 索新知 从前数,排在第 3的是谁。 前 3人是谁。 探索新知 “第几”表示有次序的物体中的一个 ,侧重描述次序 ,是数字的序数意义。 从后数,排在第 2的是谁。 后 2人是谁。 典题精讲 )辆车,把左边的 3辆车圈 2、起来。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先数一数图中共有 5辆车,汽车本身没有左右,从左边数起,就是从自己的左边数起,数出 3辆圈起来。 典题精讲 图中一共有( )辆车,把左边的 3辆车圈起来。 正确解答: 5 典题精讲 2.( 1)如果小雨排第 1,小华排第( )。 ( 2)如果小华排第 2,小雨排第( )。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数第几的时候要考虑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 (1)小雨排第 1,说明从左边数起。 从小雨开始数 ,小华排第 4。 (2)如果小东排第 2,说明从右边数起。 从小东开始数 ,小丽排第 5。 解答 :(1) 4 (2)5 易错提醒 把从左数第 4个小朋友圈起来。 错解分析: 易错 3、提醒 “第几”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 ,只对应一个物体。 本题中要求把从左数第 4个小朋友圈起来 ,这里的“第 4个”表示从左数第 4个位置上的那一个小朋友 ,而不是把左边的 4个小朋友都圈起来。 易错提醒 把从左数第 4个小朋友圈起来。 学以致用 从左边圈出 2个。 从右边圈出 3个。 课件 以致用 2. 说一说。 3 2 1 学以致用 一共有( )个 ,( )个。 从左数, 排第( )。 从右数, 排第( )。 5 4 31 学以致用 4. 从右数, 排第( ), 它的左边还有( )个水果。 2 3 课件 以致用 5. 大客车是从右数的第 3辆, 一共有( )辆车。 4 课堂小结 2. “几个”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 ,“第几”则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表示多少时用几个,表示次序数时用第几。 1. “几个”和“第几”的含义不同。(人教版)2016年一年级上 3.3《第几》ppt课件
相关推荐
有趣的小动物,有一首歌是专门描写螃蟹的,大家想学吗。 请大家读读歌词。 (片 ⑤ ) 请大家听听这首歌,注意:歌曲中那些字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发音不一样。 (片④ ) 蟹 读作 hai 哥 读作 guo 脚 读作 jiuo 个 读作 guo 硬 读作 en 壳 读作 kuo 横 读作 hun 这是一首四川民歌,是用四川方言演唱的,所以有一些字的发音和普通话发音不一样。 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歌词
第 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2 比大小 学习目标 2. 会用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 31 典题精讲 2.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先数一数,我们知道图中有 5只兔子 ,有 4个胡萝卜,一只兔子和一个胡萝卜对应,发现兔子多一只, 5 4,说明有一只兔子没有胡萝卜,也就是胡萝卜不够吃。 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易错提醒 错解分析: 易错提醒 大于号“ ”开口向左
1、第 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6 减 法 学习目标 ”。 5的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一填。 复习导入 3 4 5 3 4 5 复习导入 2 4 1 1 5 2 2 1 3 4 4 1 情景导入 1 小丑手里有 4个气球 ,放飞了 1个 ,还剩几个 ? 探索新知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 减法。 4 1 =3 读作: 4减 1等于 3。 减号 情景导入
1、第 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5的认识 学习目标 15各数,会用 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1. 认识 15各数 ,知道 15的数序。 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导入 图中有什么。 各有多少个。 情景导入 数一数小院中各种物体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农家小院 探索新知 1 1 2 探索新知 课件 3 探索新知 课件 索新知 3 4探索新知 4 5 探索新知 1 像铅笔会写字 探索新知
的走路姿势。 (出示课件,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 引导体验 ( 1)、指名小朋友上台表演 师:小朋友们真棒。 谁还能够想出其他动作来表现这一段音乐。 生:还可以拍手、跺脚、摇头。 ( 2)、强化活动的游戏性 师:现在,看哪一个小朋友的反应能力最快,最先听出这段乐曲的变化。 三、参与表现 导入 师:我们准备划船了,小朋友们心里一定很高兴。 (出示课件)看,湖面非常平静
师:同学们真聪明。 今天就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来一起制作美丽的纸花吧。 老师为我们这节课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妙手生花。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有没有兴趣。 上课 二、 探究质 疑 师: 今天我们第一次合作,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份见面礼,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呢。 这束花我想送给同学们怎么送呢。 这样吧,每个组派个代表上台领两支。 (师分) 师:拿到我的礼物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看大屏幕: 探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