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一年级上 5.8《加减混合》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 加减混合 学习目标 体会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正确进行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复习导入 2+2+1= 1085 3+4+3= 9 108 1 0 情景导入 1 看图列算式。 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将你看到的情景表示出来吗。 4+3 2= 5 探索新知 7 从左往右计算 4 2 + 3 5 与连加、连减一样。 情景导入 2 看图列算式。 4 2+3= 5 探索新知 2 从左往右计算 4 3 2 + 5 与连加、连减一样。 典题精讲 看图列算式。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我们看到树上原有 6只小鸟 ,飞走了 3只,树上还剩 6(只 )小鸟。 后来又飞来 2、了 4只 ,这时树上有 3+4=7(只 )。 这样我们很容易就得到结果了。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4 6 7 3 + 易错提醒 计算。 10= 8= 1 2 错解分析: 易错提醒 错误解答错在运算顺序出错 ,不能先计算加法再计算减法。 计算加减混合的算式时 ,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易错提醒 1 2 9 10 10= 8= 10= 8= 学以致用 1. 看图写算式。 5 + 2 3 4 学以致用 6 3 + 4 7 学以致用 5 1= 4 课件 以致用 一填。 5 5 8 6 5 5 8 2 + 6 3= 7 3 + 4= 8 4 + 2= 4 + 5 4= 8 4 4 9 学以致用 课件 堂小结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加减混合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道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在遇到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 ,我们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先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把这个结果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相减 ,就得到整个算式的结果。(人教版)2016年一年级上 5.8《加减混合》ppt课件
相关推荐
与我们 平 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 ?它有何特点 ? (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 揭示课题: 大家想不想制作一方属于自己的花手帕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板书课题:花手帕 二、方法指导 请 三 名学生上台将 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 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 ? (小结板书:折纸 、染纸 ) 折法启示 ① 折的方法很多,
激励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各环节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激励评价都贯穿其中。 通过评价进一步记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调动学生想象能力和创作思维,从而使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发展。 四、学法 练习法、美术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方法。 因此,通过练习时间与操作, 提高学生动手时间能力、造型表现能力。 自主探究法
1、第 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3 8和 9的认识 学习目标 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比较。 和 9的物体 ,会读、写 ,并掌握 8、 9的组成。 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景导入 1 老师和同学们正在浇水。 图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 8,哪些物体的数量是 9? 探索新知 1 2 3 4 8 7 6 5 8 1 2 3 4 5 6 7 8 9 9 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 9? 探索新知 课件 索新知
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品乐陶陶 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 的 ?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 二、反馈交流,准备材料 教师演示纸绳搓、纸团的团法。 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 (播放音乐) 三、教师师范,讨论方法 教师师范步骤: ( 1)构思草图(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 (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 粘
1、第 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7 连加连减 学习目标 减的运算顺序 ,能正确进行 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减的意义。 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复习导入 ?只 3 2 5 怎样列数学算式 ? + = (只) 复习导入 8 只 8 怎样列数学算式。 (只) 3 = 5 情景导入 1 小男孩在院子里给小鸡们喂食。 探索新知 一共有几只小鸡 ? 5+2+1= 从左到右
1、第 6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 1120各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20各数的组成。 120各数 ,掌握 20以内各数的顺序。 3.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 ,理解数位的概念。 4. 认识计数器 ,会写 1120各数。 情景导入 1 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10个一 1个十 探索新知 读作:十二 1个十和 2个一合起来是 12。 12 探索新知 1个十和 5个一合起来是 15。 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