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设计16页内容摘要:
、提问:(出示中国地图)指导学生观看地图,找到湖南省的位置。 湖南简称什么。 分别了解湖北、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学生认真观看地图,回答:湖南简称 为“湘”。 从地图上看,湖北在湖南的北面,简称“鄂”,安徽简称“皖”。 师小结。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湖北和安徽民歌的音乐风格。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地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想去了解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二、展开 了解湖北民歌 走近“湖北小曲” —— 《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演唱湖北民歌〈绣荷包〉、〈龙船调〉等歌曲片段。 师播放《纤夫的爱》的 MTV。 师:湖北是楚尾花的法院地,具有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职员,民歌更是湖北的强项。 不仅《绣荷包》、《龙船调》 等民歌家喻户晓,《洪湖水,浪打浪》、《纤夫的爱》等现代歌曲也传唱大江南北。 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旋律中很快进入角色,并随着 MTV 轻轻哼唱起来。 影片欣赏 ( 1)课件播放影片画面:战火弥漫,人民四处乞讨流浪。 影片背景音乐《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从影片里,你了解到什么 ?你听清楚了哪几句歌词。 ( 2)课件播放影片《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和画面:街头卖唱的父女俩。 学生认真观看影片,并随乐轻轻律动。 学生描述画面、歌词内容,各抒己见。 学学“敲碟儿” ( 1)师简单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剧情。 ( 2)问:谁能“敲碟子”。 ( 3)师示范几种最基本的敲法。 师:在湖北,“敲碟子”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民间技法,不少民缉拿艺人都身怀敲碟子的绝技。 他们卖艺时边演唱碟子小调,边表演敲碟子,身受当地群众欢迎。 ( 4)学生自主联系“敲碟子”的技法。 (背景音乐《手拿碟儿敲起来》。 )学生跃跃欲试,都想来敲一敲。 学生积极参与模仿,并自由练习。 ( 5)你能创造不同的敲法,随乐参与表演“敲碟子”。 (请表演得好的学生,敲法有创意的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随意性发挥,并参与演奏。 设计意图 : 以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 生在音乐中自然走近“湖北小曲”。 播放两段影片。 以此作为感情基调抓住学生情绪。 在音乐的烘托中把学生带进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通过模仿引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同时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在模仿和练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 、 唱一唱《手拿碟儿敲起来》 学唱歌曲 ( 1)全班一起随乐演唱歌曲。 ( 2)歌曲难点的掌握: A 倚音的唱法。 B 附点节奏。 C 连线音的唱法。 经过共同探讨,学生选择用忧伤哀怨的情绪演唱歌曲。 情绪的掌握 师: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 唱。 为什么。 (分组演唱。 ) A 组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 B 组用忧伤哀怨的情绪演唱。 带着淡淡忧伤、哀怨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手拿碟儿敲起来》,边唱边表演“敲碟子”。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敲碟子”。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内涵的体验。 四、 师小结: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苦”。 《手拿碟儿敲起来》这首歌,歌词古朴平实,旋律温婉、流畅。 平静中流溢着淡淡的哀怨,仿佛又把人带回到那艰难迁徙的历程。 这就是湖北小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第 二 课时 一、 听赏《湖北小调》。 体会民族歌曲特点。 二、 听赏与读谱《凤阳花鼓》。 听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出示妇女们手拿花鼓,沿街乞讨卖唱的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凤阳花鼓》。 ) (学生仔细欣赏。 学生谈感受。 (凄凉、悲伤„„)) 师:听听这首歌曲,说说你对乐曲的感受。 师简单介绍:凤阳花鼓是安徽的一个曲种,属于民歌中小调的范畴。 读谱 演唱 《凤阳花鼓》 ( 1)请对照歌谱自由地唱一唱。 学生随乐自由哼唱。 ( 2)师用琴示范。 (注意情绪的把握。 )随琴认真读谱。 ( 3)解决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解决节奏难点: |和 ⅰ |两处附点节奏。 比 较《凤阳花鼓》和《手拿碟儿敲起来》在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与“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苦”描写的生活相同。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两首都是民歌,都给人亲切感,都是反映老百姓贫苦生活的曲子„„ 师:从歌中你常常会听到“说凤阳,道凤阳„„身背花鼓走四方”这样的唱词。 它与《手拿碟儿敲起来》中哪句歌词描写的生活画面相同。 师小结:这两首曲子都属于民歌中的小调,流畅上口,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而它们相近的历史背景,又带给我们一样忧伤、哀怨的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历史背景相近的曲子的比较, 让学生在细腻的情感体验中区别、学会读谱演唱《凤阳花鼓》。 三 、升华。 赏析新时代的鄂皖民歌 师:《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都是反映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湖北、安徽两地人民困苦生活的。 那么今天的河北和安徽又是什么样子呢。 (渗透德育教育。 ) (出示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城市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 —— 宋祖英演唱的《越来越好》。 ) 学生认真欣赏画面,情绪逐渐由忧伤变得活泼起来。 设计意图:体会新社会、新世纪、新都市的美好,使忧伤的课堂氛围变得充满活力。 四 、 课堂小结。 第 三 课时 编花篮 (演唱)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 “ 编花 篮 ” 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歌曲为一 段体结构,其中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 歌曲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优美、动听的声音准确地演 唱歌曲。 在演唱歌曲《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欣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领学 生充分挖掘歌曲的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 的风格特点。 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具准备: 琴 课件 多媒体 碰铃 双响筒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 整体感知 — 自学指导 — 检查点拨 — 探索规律 — 巩固创新 — 拓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宋祖英是我国第一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 会的民族歌唱家,他以一曲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感动了在座的各国听众。 (师生共同欣赏) 鲁迅先生曾说: “ 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设计16页
相关推荐
1、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考纲展示 第三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 第三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 、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 三圈环流的形成 ( 以北半球为例 ) 高低纬受热不均_ 影响 三圈环流a 圈b 圈c 圈2 气压带
唱 1 放音乐 2 钢琴伴奏并领唱 1 欣赏〈阿妈勒俄〉 2 跟唱 3 随音乐伴奏演唱 四、评价及小结 1 组 织评价 2 小结 自评及互评 随音乐 出课室 教学目标 1 学会演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并能用动作表现音乐 2 听赏《红旗飘飘》感受歌曲中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学会演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并能用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听赏《红旗飘飘》感受歌曲中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课时
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考纲展示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 3 考点 4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1 地壳物质循环。 2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一 、
解放 军战士冲在最前线,保卫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解放军与我们老百姓就像一家人,永远心连心。 教学反思 第三课 鱼水情 教学内容: 欣赏《洗衣歌》,并能学会跳简单的藏族舞蹈。 歌曲《唱支 最美的歌》,音乐知识:八三拍子 教学目标: 能说出八三拍子的含义,能按其节拍规律击拍或划拍学唱歌曲旋律。 能认真听赏《洗衣歌》,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军民鱼水情的情感。 能与他人合作
1、 It ( 3 at a go to a 野餐 属于 流行音乐 发带 出席音乐会 ;欣赏一场音乐会 去野餐 捡起 课前预习 is 课前预习 at in of 课前预习 A: t be a B: it be a be a 课前预习 in 课前预习 1. in 2. we is a is a of at 课前预习 A. A . y . a be b to or _ _ in _ _ a _ _
按教 师提供的方法完成 l 一 2 张玻璃水彩作业。 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教师巡视指导。 ( 四 ) 、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 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 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 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