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版高考一轮 6.1《城市空间结构》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六章 城市与环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考纲展示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 考点 3 考点 4 城市区位因素与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功能区的分布 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 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与评价 1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 不同规模城 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与城市区位 1 城市 ( 1) 含义:城市是 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区域的社会、 、文化中心。 ( 2) 特点:人口和 密集、生产效率和 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人口 经济 非农业 产业活动 经济效益 2 城市区位因素 含义 特点 2、实例 自然地理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 、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对城市的影响相对 _ 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 经济地理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 (如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 )的空间关系 随生产力的发展、 _ 的改善和 _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邻近矿产地形成工矿城市;邻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邻近铁路及交会处形成 _城市 河流 稳定交通 运输条件 经济 铁路枢纽 含义 特点 实例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某一城市与其他行政单元的空间关系 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 深圳、珠海发展得益于其毗邻香港、澳门的优越地理区位 3、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3 城市空间布局特点 ( 1) 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 、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 2) 、沿湖、 地区城镇较多,在河流交汇处或入海处形成较大的城市。 人流 沿河 沿海 ( 3) 枢纽处形成较大的城市。 ( 4) 、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 和边境口岸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温馨提示 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城市密集地区必然是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 交通运输 历史文化胜地 商品集散地 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 城市土地利用 2 城市功能分区 ( 1) 功能区: 、居住区、 4、市政与公共服务区、 _ 、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商业区 区 工业 ( 2)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 3) 中心商务区: 主要功能:具有商务枢纽职能、 、房地产开发职能、。 特点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 为主交通运输便捷十分发达历史文化因素 交通运输状况 交通中心职能 旅游职能 高层建筑 零售商业 3 城市空间结构 ( 1) 西方:有 A 、 B 和 C 三种理论模式。 (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在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 同时又 ,自由布置。 同心圆 扇形 多核心 等级制度 因地制宜 温馨提示 城市 5、功能分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一是各功能区之间无法划分明显的界线;二是在同一功能区中,只是该功能用地所占比重较大,其他功能用地所占比重较小而已。 如商业区中也会有住宅、行政用地等,只是住宅,行政用地等相对商业用地所占比重较小。 三、中心地理论 1 概念 研究城市 和 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2 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 (2) 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为 ,且各级中心地的六边形大小也不相同。 (3) 高级中心地 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 低级服务范围。 空间组织 功能布局 反比 六边形 覆盖 包容 1 ( 2015 江苏高考 ) 6、下图为清明上河图 ( 局部 ) ,反映了北 宋都城东京 ( 今河南开封 ) 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 ( 1) ( 2) 题。 城市区位因素与城市等级体系 (1) 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 A 文化底蕴深厚 B 商业繁荣发达 C 人口高度集聚 D 水陆交通便利 (2) 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 A 行政功能为主 B 军事功能为主 C 文化功能为主 D 经济功能为主 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 ( 汴河 ) 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故选 D。 第 (2) 题,东京作为当时的北宋都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行 7、政功能,故选 A。 答案: (1)D (2)A 2 ( 2014 大纲卷 )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 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 ( 1) ( 2) 题。 (1) 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 地形 B 气候 C 公路交通枢纽 D 港口 (2) 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 A 位置适中 B 资源丰富 C 气候宜人 D 经济中心 解析: 第 (1) 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入印度洋的要冲,海运便利,这是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第 (2) 题,甲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条件促使该城市成 8、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答案: (1)D (2)D ( 201 5 北京高考 ) 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 ( 镇 ) 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 A B C D 解析 : 从图中可以看出, 处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最大,且跨越了县 ( 区 ) 界,最有可能为服务范围最广的博物馆;乡 ( 镇 ) 行政机构的服务范围应该有严格的行政区域分界,其服务范围应该在县 ( 区 ) 范围之内,这与 的服务范围相吻合;集贸市场的服务范围最小,与图中 的服务范围相吻合。 因此博物馆、乡 ( 镇 ) 行政机构、集贸市场所对应的序号可能是 ,所以 B 正确。 9、答案: B 4 ( 2014 上海高考 ) 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 1982 年以来,人 口大 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 读表,回答 ( 1) ( 3) 题。 人口密度 / 人 / 面积/ 1990 年 2000 年 2010 年 内圈 (0 6 1 13 21 764 21 206 19 554 20 416 第二圈 (6 15 593 2 606 3 361 4 960 7 277 人口密度 / 人 / 面积/ 1990 年 2000 年 2010 年 第三圈 (15 24 1 102 1 338 1 820 2 804 4 305 第四圈 (24 33 1 61 1 6 10、21 785 1 083 1 765 郊区 (33 ( 1) 2010 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 ) A 内圈 B 第二圈 C 第三圈 D 第四圈 ( 2) 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 ) A 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 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 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 3)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 ) A 农业发展 B 服务业发展 C 工业发展 D 旅游业发展 解析 1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3 影响城市等级体系的因素 城市等级的提高 11、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 此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具体内容对比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影响 因素 影响 表现 资源 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等 )条件、丰富的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如大同市、黄山市 交通 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 12、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如株洲市、武汉市等 人口 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 1) 从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地形: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是否平坦开阔。 气候:判断该地区受何种气候影响,降水、气温的分布状况如何。 河流: 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 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 2) 从经济地理 13、区位因素分析: 交通运输: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邻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是否为多种交通方式的交会处,得出交通便利程度。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是否雄厚 ( 能否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剩余农产品 )。 政治与政策:是否为行政中心 ( 如省市政府所在地、首都 ) ;是否有国家政策影响等。 旅游:该城市旅游资源是否丰富,旅游业是否发达。 科技:根据该城市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多少,判断科技是否发达。 宗教:是否为宗教圣地 ( 拉萨、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等,一般城市都不需考虑 )。 城市功能区的分布 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其分布、形态及特征对比如下: 功能区 形 态 特 征 位 置 住宅区 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人教版)2017版高考一轮 6.1《城市空间结构》ppt课件
相关推荐
、五官、发型)。 学生表现,教师点拨。 (课件出示:作品欣赏) 学生作品欣赏与评价。 三、活动(二) ( 13 分) 学生交流收集关于 12 生肖的故事与图片。 课件展示: 12 生肖之各种动物。 设问:为什么在 12 生肖中小老鼠排在第一,而不是高大威猛的大老虎呢。 教师小结。 十二生肖是我国一种传统纪年方法的标志,新年旧岁的更替,人们就用与对应的动物此去彼来为标志。
按教 师提供的方法完成 l 一 2 张玻璃水彩作业。 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教师巡视指导。 ( 四 ) 、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 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 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 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
按教 师提供的方法完成 l 一 2 张玻璃水彩作业。 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教师巡视指导。 ( 四 ) 、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 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 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 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
1、第七章 区域产业活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考点 3 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考纲展示 考点 4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与评价 1. 农业区位因素。 2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 、 响。 3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
1、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第二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展示 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第二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 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 1 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和 在空间上集聚、 地区转变为 地区的过程。 2 城市化的标志 (1) 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把激发起来的感受转化为可视画面而生动的图形。 教学关键:鼓励学生不要机械地对图片进行临摹,要有创新。 二.说教法和学法 此课是欣赏 .评述和造型 .表现相结合的课。 根据教学特点,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 欣赏感受画家作品是本科的重点之一。 在教学中可采用讨论法,把观看后的感受互相交流,并讨论总结归纳出此画在构图、形、色上的特点,从而为下一步的创作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