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简案内容摘要:
共同评价 一、教师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要注重对自主研究、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二、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 感受与体会。 第 6 课丰盛的大餐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水果 (每人至少三种 ),小刀,硬纸或盘子若干,塑料垫板一块。 教师:自制水果切面贴图,欣赏图片或课件,设计用纸。 创设情境 1.盛赞奥运会中国健儿的赛场表现,激发学生热烈讨论。 2.假设学校为他们安排了一桌庆功宴,宴席最后该上水果了。 3.结合自己所知,学生讨论吃水果的形式。 4.揭示课题 —— 水果拼盘。 5.欣赏各种精美的水果拼盘。 A.展示一桌丰盛的大餐图片。 B.展示一盘未经加工的水果实物或图片。 C.展示 经过简单切片、拼摆的水果拼盘图片。 D.展示制作精美的水果拼盘图片。 方法探索 1.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水果拼盘的制作步骤,教师小结: (1)构思; (2)切; (3)拼摆。 2.师生讨论几种水果的基本切法。 如:甜橙: (1)横切成片;竖切成片。 (2)切圆片;切半圆片。 (3)去皮,分两半;去皮,逐一分瓣。 3.展示水果的复杂切法图片或实物,并复习“蔬果雕镂”的旧知。 如黄瓜、苹果等的切雕造型。 4.小训练尝试。 请学生上台将切好的水果拼摆造型,其他的学生在设计纸上进行设计。 5. 引导学生质疑:只能拼摆出抽象图案吗 ?欣赏教材中具象造型的作品。 6.以“花”为题,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所带材料进行制作,画出设计稿。 各小组展示并说明各自的设计方案。 1.在黑板上逐一贴出完整的水果及切片形状图。 2.课件或图片展示水果切雕造型。 3.用切好的水果的平面纸模型在黑板上拼摆造型。 4.欣赏具象造型的水果拼盘。 创造表现 1.展示两种作业中常见问题: (1)造型过于饱满,盘子装不下。 (2)造型不够饱满。 (3)切割过于复杂。 师生讨论后小结: (1)要从盘子造型、大小 开始构思、制作。 (2)已出现问题时,如果是纸质盘子,可以将盘子加大或剪小。 (3)造型应尽量简洁,以免丧失水果新鲜的特征。 2.以小组为单位,共享材料,自主或两人合作制作一个水果拼盘。 可以为作品取名。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课件展示作业容易出现的问题。 2.播放轻松的音乐。 欣赏评述 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第 6 课丰盛的大餐 (活动二 )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各种彩纸、吹塑纸、皱纹纸、彩泥、各种 瓷盘、桌布等。 学具:剪刀、双面胶、水果、牙签、小刀、水彩笔 (一支 )等。 课前探索调 查,汇报交流 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有关“饮食文化”方面有关问题的社会调查。 2.知识抢答赛: (1)老师出题,学生抢答。 (2)学生自己出题,小组之间互相抢答。 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并初步感知食物的造型和色彩。 3.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在课件中设置资料库,尽量准备充足的相关资料备用。 设置情景,体验发现 1.参观美食城 通过 丰富、直观的视觉媒体,学生直接体验并探索一盘美味佳肴在色彩和造型上的特点及要求。 色彩:一道菜常有三种左右的色彩,对比鲜明。 造型:形式繁多,摆法讲究。 2.以一盘菜为例,师生讨论制作步骤,教师小结。 制作步骤:画草图 —— 制作主料 —— 拼摆 —— 点缀配料。 拼摆方法:围、排、堆、叠等。 1.利用课件欣赏精美的食物造型图片。 2.逐步展示一盘菜的装盘步骤。 体验材料, 实践创造 1.以“鱼”为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彩泥、彩纸、水果等材料及工具制作一盘“鱼”。 2. 各小组汇报设计方案,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汇报思路: (1)主料:用什么材料做,用什么方法做。 (2)拼摆方法。 (3)配料:用什么材料做,用什么方法做。 3.教师小结并补充。 以主料为例, (1)用纸材做:平面剪贴,在下面用废料垫底,使之饱满;立体卷折。 (2)用橡皮泥做:平面型,加衬底;立体型。 4.回忆以前学过的各种手工造型方法,讨论、寻找可用之处。 5.厨艺大比拼:学生分组进行。 A.课件展示学法指导图。 B.课件展示以前学过的手工课内容。 欣赏表述, 多元评价 1.小 组自评,选出大家公认最好的“菜”,放在教室中间的大桌上。 2.全班互评,在各组“菜”送到大桌上后,每人以“放筷子”的形式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菜”,并予以评价。 3.把所有的“菜”都摆在大桌上,拼成一桌丰盛的大餐,学生执筷模拟进餐并自由评价。 4.教师评价并小结。 学习拓展, 课后延伸 1.学生课后回家尝试下厨做一盘菜。 2.提供网址,上网查询有关“中国饮食”的更多信息。 第 7 课 巧用肌理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 识。 认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用于拓印的工具材料。 用于举例的图片和范画。 一、触觉和视觉感受,活动导入。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沙纸。 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教师将学生摸过的材料分别拓印下来,再让这个学生猜。 对号入座,并说出触摸与眼观的感觉。 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 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 实物材料和拓印工具 二、提供空 间,主动学习 1.拓一拓,找一找 请学生翻一翻自己身上,看一看自己的学习用品,有什么可以拓印的材料,找找身边有什么值得拓印的实物。 如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象棋;大实物:水泥地面,井盖,木桌椅,花玻璃,树干。 2.组织室内外活动 (1)规定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 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组长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三、提供材 料,探究其它拓印方法 提问学生除了摹印外,你还知道其他的拓印方法吗 ? 示范揉纸拓印。 教师提供几组拓印材料,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拓印肌理。 毛线,胶棒,抹布,清洁球,泥沙,绿豆,洗衣粉,胶水,颜料,水粉笔,各种色纸等。 四、感受过程,提出问题 1.整理材料 教会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1)说说你是怎样利用老师的材料来拓印肌理的,你碰到了什么困难吗 ?你是怎样解决的 ? (2)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 ? (3)说说你的拓品有什么质感, 给你什么感受,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制作成卡片,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 2.引导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 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利用起来作画面。 学生作业 五、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其他获取肌理的方法,教师提示,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用复印机复印实物或用计算机制作等等,都可以得到有趣的肌理纹样。 第 8 课 自制小盆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树木盆景实物和相关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树木盆景及树形态和造型的常识。 准备细铁丝和橡 皮泥等材料。 一、欣赏交 流 1.引导学生欣赏树木盆景,初步感受盆景中树木的形态和造型。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简案
相关推荐
验成与败的原因。 [强调]取块状药品时,一定要把试管平放,将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来,使药品缓缓滑落到试管的底部;取粉末状药品时,也要 将试管平放,尽量将药匙伸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来 认识药品。 阅读教材,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尝试](实验探究)。 入试管中。 (交流与讨论) 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 演示实验 2 [提出 问题] ,如何使用 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1、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纲展示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 自然条件 ( 1) 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 ,水热条件配合 较好。 ( 2) 地形: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 ( 3) 土壤:肥沃 (
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板块构造学说。 思考、听课 引起学生学习欲望 引入新课 板块构造学说 屏幕显示 P35图 2— 48“六大板块示意图”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 用色彩鲜艳的图 及以下题目。 地球表层可分为 大板块,除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他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海
1、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第五讲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纲展示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第五讲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1 区位优势 (1) 储量大,经济开发价值高。 (2) 极为便利的 条件。 2 发展概况
1、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第三讲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考纲展示 考点 3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 流域的综合开发 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模板 第三讲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1 田纳西河概况 2 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 地理特征 地形 上游为山地丘陵 ,
1、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考纲展示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考点 3 考点 4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不同的 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分异规律 成因 表现 典型地区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_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