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版高考一轮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ppt课件内容摘要:

1、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考纲展示 第三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1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 对人类的危害 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 自然资源概述 (1) 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 与能量的总称。 (2) 分类: 按自我再生性质 按自然属性 关系 _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 _资源 、 生物资源 是相对的 , 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 ,它们可能转化为 _资 2、源 非可再生资源 _资源 物质 可再生 土地 矿产 非可再生 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以煤炭为例 ( 1) 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 时间 主要能源 煤炭利用程度 前煤炭时期 (木柴时代 ) 18世纪中期以前 _、 水力 _ 煤炭时期 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 _ 煤炭对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后煤炭时期 (石油时代 ) 20世纪 60年代初期开始 _ 煤炭优势地位被 _ 和 _所取代 木柴 很低 煤炭 石油 石油天然气 ( 2)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温馨提示 20 世纪 60 年代后,煤炭在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下降,因为世界能源的生产和 3、消费总量增加很快,导致煤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已,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数量仍在增加。 3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 农业社会阶段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_ 地形 、 气候 、 水文等 工业社会阶段 _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 、 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后工业化阶段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 _ 后天性资源 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 _, 利用 _逐步拓展 很大矿产资源 下降 广泛 深度 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 自然灾害概述 ( 1) 概念:发生 4、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 事件。 ( 2) 成因类型: 灾害、气象灾害、 灾害、海洋 灾害。 ( 3) 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 、多因性、群发性、 _。 自然 地质地貌 生物 突发性 潜在性 ( 4) 三大危害造成 和人员伤亡带来间接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 直接经济损失 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 判断某个事件是否成为自然灾害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该事件必须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二是致灾因素必须属于自然过程。 2 中国的洪涝灾害 ( 1) 洪涝灾害的类型: 二者关系:二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常统称为洪涝灾害。 ( 2)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原因: 自 然 气 5、候 _的区域强降水 地貌 流域地貌特征 水文 江河的 _变化大 植被 植被分布 人为 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季节性 洪枯流量 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 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 高强度 温馨提示 ( 1) 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我国北旱南涝。 ( 2) 分析某流域洪涝灾害特点主要从:开始早晚、持续时间、来势、洪峰次数、水位高低等。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自然资源与人 类社会的关系 2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 1) 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6、。 ( 2) 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 3) 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重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水资源 夏秋多 、 冬春少 , 东多西少 、 南多北少 就国家而言 , 巴西最丰富 , 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 , 亚洲最丰富 ,大洋洲最少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土地资源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 , 西北内陆多草地 , 东北 、西南地区多林地 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 、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 7、大陆性气候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 , 宜农则农 、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森林资源 东北 、 西南 、东南地区 南美洲 、 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 、 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 ,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 , 提高经济效益 矿产资源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 、 东北 ,石油主要分布于东北 、 西北 、华北 , 铁矿分布于辽宁 、 河北 、 四川等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 、 北美大陆 ,石油主要分布在 8、波斯湾沿岸 、 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 , 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 、 印度 、 澳大利亚等国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 ,提高利用率;针对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 ,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1 ( 2015 全国卷 )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 4 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 ( 1) ( 3) 题。 ( 1) 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2)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 A 葫芦岛 B 秦皇岛 C 大连 D 烟台 ( 3) 推测目前没有 9、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 A 成本过高 B 破坏环境 C 资源量不足 D 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 2 ( 2014 四川高考 )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 ( 1) ( 2) 题。 ( 1) 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 2) 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 A 地 B 地 C 地 D 地 解析 3 ( 2013 重庆高考 ) 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 10、水、能源产出效益图。 读下图,回答 ( 1) ( 2) 题。 ( 1) 两国相比 ( ) A 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B 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 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D 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 2) 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 ) A 国土面积大 B 城市绿地面积大 C 城市人口比重高 D 科技发展水平高 解析 4 ( 2012 天津高考 节选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请据图列举三项。 解析 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1 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1) 季风气 11、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 5 9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 80%。 (2)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 (3) 大量河道、湖泊被淤积、被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 (4)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2 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 ( 1) 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 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 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 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 整治河道,开挖新 12、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 但治理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a 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b 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宣传教育;实行防洪保险等。 ( 2) 案例分析:淮河、黄河、长江的治理: 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流排泄洪水。 黄河 的治理: 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13、 1 (2014 北京高考 节选 ) 读图,回答问题。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解析 2. ( 2013 海南高考 )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 “ 悬湖 ”。 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洪泽湖及相关水系的分布。 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洪泽湖成为 “ 悬湖 ” 的原因以及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解析 3 ( 2016 黄冈一模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 年 2 月初,持续的强降雨使得法国西北部洪水泛滥,导致西北部多个城市被洪水淹没,数千个家庭断水断电。 下图为法国部分区域图。 (1) 根据材料,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的角度分析本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2) 说出图示区域河流下游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 解析: 第 (1) 题,区域洪涝灾害主要是汇水量大于排水量所致。 据材料 ( 持续的强降雨 ) 和图示地形、水系特点分析。 第 (2) 题,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包括灾前监测和预报、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预防、灾时的应急救助等。 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