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14.32《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十四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及其发展 第 32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主干回顾】 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背景 公元前 5世纪 ,奴隶制 _发展到顶峰。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人文主义的准备 自然哲学的发展。 民主政治 【特别提醒】 强调以人为中心 ,注重人性和人的价值。 人文主义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这种精神对打破原始宗教对人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但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 ,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二、智者学派 普罗泰格拉 ,探索人和 _。 强调人的价值 ,提出“ _”,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不应强求一律。 人类社会 人是 2、万物的尺度 (1)积极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体现了希腊文化 _ _的本质。 (2)消极 :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 ,否定了制度、法律 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 ,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 之门 ,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公德。 人文 主义 【特别提醒】 (1)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智者学派“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并不否定神的“存在”。 三、苏格拉底 “ 美德即知识”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 ,忽视 _。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 ,道德沦丧。 ( 3、3)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 _,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道德 道德价值观 (1)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 _” 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指出 _对美德同样重 要。 是人类 _的一个重要表现 ,使哲学真正 成为一门研究“ _” 的学问。 美德即知识 教育 精神觉醒 人 【特别提醒】 3.“ 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美德离不开知识 ,知识是美德的基础 ,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 ,任何美德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 ,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2)因此 ,苏格拉底一方面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1)智者学派 4、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 (2)苏格拉底倡导“美德即知识” ,弥补了其缺陷和不足 ,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而不是否定。 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重视道德的修养 ,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这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 ,相反是对这一观点的完善、发展 ,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关注焦点 :人类社会。 (2)思想主张 :根据 _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各司其职。 (3)意义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为 _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智慧品德 理性主义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特 5、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 ,人类是最高级的。 【史论要旨】 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反对迷信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这一切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史料探究】 材料 至于神 ,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 ,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 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 ,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探究 1:概括材料中普罗泰格拉在人神关系上的思想主张。 结合史实 ,说说该思想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提示 :(1)主张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肯定人的价值 ,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6、 (2)意义 :第一次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材料一 苏格拉底 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 他坚持认为 ,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的观念 ,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 ,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探究 2: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的目的是什么 ? 提示 :苏格拉底试图矫正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造成的个人放纵和道德败坏。 材料二 (2012 浙江文综改编 )在公元前 800年至公元前 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 7、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 ,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 ,而他们互不知晓。 哲学导论 探究 3:结合所学 ,指出“轴心时代”希腊人文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的相同之处 ,并概括中国的孔子和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中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提示 :(1)相同之处 :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都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2)地位 :孔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苏格拉底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名家评史】 【观点】 (苏格拉底哲学的原则是 )“ 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 ,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 8、。 这就是意识复归于自己。 ” 黑格尔 【解读】 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黑格尔指出了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两个原则 ,首先他认为人是无知的 ,人只有知道自己无知才能获得知识即“认识你自己” ;其二 ,他认为“美德即知识” ,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以理性作为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 一、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 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 ,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 ,崇尚人的理性 ,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作用 ,强调好学深思 ,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1)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 9、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 ,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决定作用 ,树立了人的尊严。 (2)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和“认识你自己” ,强调知识、美德作为个人存在价值的重要内涵。 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 ,人类是最高级的 ;他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考题印证】 (2011 全国卷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 ,我就像一只牛虻 ,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 ,唤醒你们、说服你们 10、、指责你们 我要让你们知道 ,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 ,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 【解题思路】 主题归纳 知识迁移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将言论自由的人与统治者比喻成牛虻与牛的关系 苏格拉底的思想 ,联系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中的思想核心 【解析】 选 B。 材料中“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说明苏格拉底坚持理性、民主、自由 ,表明宁死要捍卫民主自由的权利。 “表明”一词是强调由材料引申出的意义 ,是材料说明的表层信息 , 【考向揭秘】 苏格拉底的思想。 (1)综合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以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命题。 (2)以苏格 11、拉底的言论为载体 ,考查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及原则。 (3)从中外比较的角度 ,考查古希腊人文思想与中国先秦百家思想的异同。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 ,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项 目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 古希腊人文精神 对人的属性 的关注点 强调社会中的 “人 ”,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 特别强调人的 “个体 ”,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 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 ,重视伦理道德 ,维护封建专制 强调人的平等 ,为西方近代民主奠定基础 项 目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 古希腊人文精神 研究自然科 12、学的态度 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 充满理性与激情 ,关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作用 服务于君主专制 有助于民主政治 【考题印证】 (2015 全国卷 节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 孟子 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 题的讨论。 学生问 :“ 舜做了天子后 ,假如其父杀人 ,舜 的法官该怎么办呢 ?” 孟子回答 :“ 抓起来就行了。 ” 学生又问 :“ 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 ?” 孟子说 :“ 他怎么 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 :“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 ?” 孟子说 :“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 ,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 ,一辈子 13、都很快乐 ,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 据 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 399年 ,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 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 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 ,他却 认为 ,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 ,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 程序 ,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 ,而且是更大的 正义 ,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 ,就等于践踏法律。 倘若 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 ,社会 秩序将混乱不堪 ,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 ,从容赴死。 摘编自 (古希腊 )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申辩 等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解题思路】 主题归纳 知识迁移 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思想的比较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的政治色彩和古希腊人文精神中的人本、法制思想 答案 :(1)孟子 :治国需要法制 ;权力不能干预执法 ;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 ,维护人伦。 苏格拉底 :守法是正义行为 ;法制关乎城邦存亡 ;法律至上 ,严格守法。 【考向揭秘】。(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14.32《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第 30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点一 宋明理学 【主干回顾】 一、背景 佛教、道教盛行 ,儒学独尊地位 动摇。 魏晋南北朝 “ ”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 战。 击佛道的活动 ,又融 合佛道思想解释。 三教合一 儒家义理 二、内容 项目 代表 哲学观 认识论 程朱 理学 二程 (1)是万物的本原 (2)把天理与 直接联系起来 “ 格物致知 ” 朱熹 (1)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关系。 六、 教学过程预设 ( 一 ) 导入揭题,明确任务 ( 二 ) 学文感受航天科技造福人类 1. 交流太空蔬菜与人造卫星 2. 交流 手机功能与人造卫星 3. 交流 汶川地震救援与人造卫星 4. 学生谈感受 5. 了解航天科技发展 ( 三 ) 拓展感受科技造福人类 1. 小组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2. 全班交流,随机引导 • 太阳能技术 • 克隆技术 • 机器人技术 • 其他
,平均数用符号 x 表示,读做“ x 拔 ”,计算平均数公 式 [ x = 1n ( 12xx„+ nx ) 指出:在实践中,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 ,用 20个苹果的平均质量 100棵苹果树上 苹果的平均质量,用 10棵树的平均苹果个数 154个来估计 100棵树的平均苹果个数 . 78p 三、学以以致用,体验成功 . 78p 例 1 方法 (一 )
看看联合国会徽,象征着什么。 (铸剑为犁,枪口为绳捆住) 走进联合国安理会。 (播放安理会开会视频) 【 1】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 2】 这么混乱的世道,海地人民的生活是怎 样的。 (图片) 【 3】 此时海地人民最需要的是安定、和平、药品等等。 联合国安理会是怎么处理的过程。 【 4】 你的感觉是什么。 已经是最大的努力保证地震后的伤害是最小了,但是还不能解救所有的人类
1、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第 35讲 从 “ 师夷长技 ” 到维新变法 考点一 “师夷长技” 【主干回顾】 一、背景 关锁国”的影响 ,中国和西方国 家之间的差距拉大。 略者的“坚船利炮” ,使清朝部分 爱国官员和士大夫从“ _” 的迷梦 中惊醒。 天朝上国 二、表现 1.“ 开眼看世界” : 代表 林则徐 魏 源 地位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提出
1、第 34讲 启蒙运动 【主干回顾】 一、背景 欧洲 _进一步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要求摆脱 _ _和教会思想束缚。 资本主义 封建 专制统治 _和宗教改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自然科学的进步为启蒙思想家提供了自信。 文艺复兴 二、核心 “ 理性” 主张人自己思考 ,运用自己的 _去认识、判 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努力构建一个 _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