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15.35《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第 35讲 从 “ 师夷长技 ” 到维新变法 考点一 “师夷长技” 【主干回顾】 一、背景 关锁国”的影响 ,中国和西方国 家之间的差距拉大。 略者的“坚船利炮” ,使清朝部分 爱国官员和士大夫从“ _” 的迷梦 中惊醒。 天朝上国 二、表现 1.“ 开眼看世界” : 代表 林则徐 魏 源 地位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提出 “_” 的思想 史实 在广东设立译馆 , 编译出 四洲志 _ 等 资料 编撰 _ 一书 ,阐述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对当时的 _有重要启迪作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各国律例 海 2、国图志 思想解放 【特别提醒】 1.“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历史作用 (1)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 ,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 ;(2)既体现了对封建王朝的维护 ,也包含了对封建传统的怀疑与否定 ,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2.“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 (1)背景 :19世纪 60年代 ,清政府面临严峻的 _ 的局面。 (2)主张 :以 _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 同时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清朝的封建统治。 (3)实践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 迈出了中国 _的第一 步。 内忧外患 封建纲常伦理 近代化历程 【特别提醒】 体西用”思想 (1) 3、积极性 :“ 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 (2)局限性 :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三、评价 _”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都对当时的传统观念形成冲击 ,为西学 在中国传播创造有利的条件。 2.“ 师夷长技”思想仍然是中国传统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体系 ,只看到中西方之间在器物层面的差距 ,没有认识到根本的制度差距。 师夷长技 【特别提醒】 (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 ,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 ,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3)没 4、有触及封建制度 ,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史论要旨】 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开始向西方学习。 学为体 ,西学为用” ,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向西方学习从理论发展到实践 ,但仍停留在“器物”阶段。 【史料探究】 1.“ 开眼看世界” 材料 “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 ,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 ,天下就是中国 ,中国就是天下 ,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 ,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 ,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 ,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 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 ,要“师夷” ,这 5、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探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并论证“师夷 ,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 提示 :原因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出现 ;西学东渐 ,使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晚清时期 “ 经世致用 ” 思想进一步发展。 论证 :中国封建统治者以 “ 天朝大国 ” 自居 ;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魏源等人认识到西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先进 ,编写 海国图志 ,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的思想 ,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极大冲击 ,体现出一种叛逆性。 2.“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材料 (2013 6、 天津文综改编 )“ 不识国民之原理 ,不通世界之大势 ,不知政治之本原 而仅摭拾泰西皮毛 遂乃自足。 ” 探究 2:上述言论表明对洋务派持什么态度 ? 提示 :上述言论认为洋务派只知道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而不知道西方强大的根本在于政治制度 ,故对洋务派持批评的态度。 【名家评史】 【观点】 “那个时候的中国 ,天下滔滔 ,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 ,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 ,欲破启锢闭 ,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 ,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 , 西用无所依托 ,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 ,落不了户的。 ” “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 ,是不伦不类的。 但是用今天的话 7、说 ,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但“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 ,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 ,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 ,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解读】 作者指出洋务派提出 “ 中体西用 ” 思想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由于当时中国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占主导地位 ,保守派势力强大 ,洋务派遇到较大的阻力 ,要想发展洋务 ,学习西方 ,必须讲究策略 ,所以洋务派提出了 “ 中体西用 ” 的思想。 这样 ,对改革派而言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减少兴办洋务的阻力 ;对保守派而言则维护了封建纲常制度。 8、 考点二 维新变法思想 【主干回顾】 一、早期维新思想 洋务运动的 展开和中国 _的产生。 资本主义 (1)经济上 ,发展民族工商业 ,与外国 进行 _。 (2)文化上 ,兴办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3)政治上 ,主张革新 ,实行 _。 商战 君主立宪制 (1)积极性 :早期维新思想为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2)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也 没有付诸 _。 实践 【特别提醒】 (1)进步性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诉求。 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 ,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2)局限性 :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 ,二是没有付诸行 9、动。 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二、维新思想发展 (1)康有为 :借助 _的外衣 ,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和合理性。 (2)梁启超 :宣传伸民权、 _、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 :主张 _。 经学 设议院 国家属于人民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 _运动的开展。 (2)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 ,主张兴民权 ,提倡新学 ,起到 _的作用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是中国近代一 次思想解放潮流。 戊戌变法 思想启蒙 【史论要旨】 反映了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诉求。 启超为首的维新派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 ,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 强调变法图 10、存 ,促进人民觉醒 ,形成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特别提醒】 (1)联系 :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都是爱国和进步的。 (2)区别 :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付诸行动 ,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 ,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 ,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 ,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1)在政治上 ,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2)在思想文化上 ,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3)在经济上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史料探究】 材料 王韬于 1867年至 11、1870年旅居英国。 他看到 ,“ 英国之所恃者 ,在上下之情通。 君民之分亲 观其国中平日间政治 ,实有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官吏则行荐举之法 ,必平日之有声望品诣者 ,方得擢 (提拔 )为民上 其民亦奉公守法 国家有大事则集议于上下议院 ,必众论佥同 (一致赞同 ),然后举行”。 探究 1:概括材料中王韬的观点 ,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评析。 提示 :观点 :赞赏英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希望中国能够效仿。 评析 :19世纪 60年代 ,以王韬等人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主张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等 ,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12、起到了启蒙作用。 材料 “孔子之道 ,其本在仁 ,其理在公 ,其法在平 ,其制在文 ,其体在各明名分 ,其用在与时进化 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 康有为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探究 2:指出材料中康有为对儒学看法的观点。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具有什么特点 ? 提示 :观点 :康有为认为孔子儒学核心是 “ 仁 ” ,具有平等、进化的思想。 特点 :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相结合。 材料 凡改革之事 ,必除旧与布新 ,两者之用力相等 ,然后可有效也。 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 ,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 ,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 ,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故必批判专制守旧 ,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 ;宣传 13、民主维新 ,倡西学 ,发展资本主义。 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 探究 3:根据材料 ,指出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 并分析这些“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 提示 :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 ;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或提倡西学 )。 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或民智未开 )。 【名家评史】 【观点】 二十多年前草写 中国政治思想史 的时候 , 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 他的思想 ,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 ,也不曾作深入的 剖析。 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 例如 ,我 说 :“ 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 ,故其所号召者为假 民权。 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 ,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 ”多看他的著作 ,细研究他的思想之后 ,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 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 ,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 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 ,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萧公权 问学谏往录 【解读】 本段材料叙述了史学家萧公权对康有为思想的认识过程。 (1)先前由于掌握的史料比较。(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15.35《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相关推荐
看看联合国会徽,象征着什么。 (铸剑为犁,枪口为绳捆住) 走进联合国安理会。 (播放安理会开会视频) 【 1】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 2】 这么混乱的世道,海地人民的生活是怎 样的。 (图片) 【 3】 此时海地人民最需要的是安定、和平、药品等等。 联合国安理会是怎么处理的过程。 【 4】 你的感觉是什么。 已经是最大的努力保证地震后的伤害是最小了,但是还不能解救所有的人类
1、第十四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及其发展 第 32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主干回顾】 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背景 公元前 5世纪 ,奴隶制 _发展到顶峰。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人文主义的准备 自然哲学的发展。 民主政治 【特别提醒】 强调以人为中心 ,注重人性和人的价值。 人文主义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这种精神对打破原始宗教对人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1、第 30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点一 宋明理学 【主干回顾】 一、背景 佛教、道教盛行 ,儒学独尊地位 动摇。 魏晋南北朝 “ ”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 战。 击佛道的活动 ,又融 合佛道思想解释。 三教合一 儒家义理 二、内容 项目 代表 哲学观 认识论 程朱 理学 二程 (1)是万物的本原 (2)把天理与 直接联系起来 “ 格物致知 ” 朱熹 (1)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1、第 34讲 启蒙运动 【主干回顾】 一、背景 欧洲 _进一步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要求摆脱 _ _和教会思想束缚。 资本主义 封建 专制统治 _和宗教改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自然科学的进步为启蒙思想家提供了自信。 文艺复兴 二、核心 “ 理性” 主张人自己思考 ,运用自己的 _去认识、判 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努力构建一个 _的时代。
1、第 33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考点一 文艺复兴 【主干回顾】 一、背景 十四五世纪 ,意大利出现了。 资本主义 萌芽 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 ,追求 的 享乐。 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 文化遗存和典籍。 现世 希腊罗马 二、实质和指导思想 一场 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要求肯定人的。 (2)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鼓励发财致富和
1、第 36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主干回顾】 一、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 _进一步发展。 _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资本主义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要求冲破 _牢笼 ,实行民主制度。 袁世凯掀起一股 _的逆流。 封建思想 尊孔复古 二、兴起 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_ ,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旗手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