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15.36《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36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主干回顾】 一、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 _进一步发展。 _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资本主义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要求冲破 _牢笼 ,实行民主制度。 袁世凯掀起一股 _的逆流。 封建思想 尊孔复古 二、兴起 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_ ,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旗手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阵地 新青年 成为主要阵地 ;_成为主要活动基地 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三、内容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 指 _,“ 科学”指 _ _。 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是指以孔子 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 2、德。 甚至有人提出了“ _ _” 的口号。 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精神和近代 自然科学法则 打倒孔 家店 反对旧文学。 胡适的 文学改良刍 议 、 陈独秀的 _ 揭开了文学革命 的序幕。 鲁迅的 _ 和 孔乙己 是新文 学的典范。 文学革命论 狂人日记 【特别提醒】 倒孔家店”的本质 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维新 ,新文化运动通过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民主、科学” ,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四、影响 _的统治地位 ,使青年人的思想 得到空前的解放。 _的洗礼。 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_或绝对 肯定的局限性。 封建思想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绝对否定 【 3、特别提醒】 (1)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2)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当时还属于资产阶级 ,他们思想认识的方法还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方法 ,还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含义 (1)新领导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2)新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 :指导思想 ,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 ,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4)新内容 :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4、。 (5)新成果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传统地位 ,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史论要旨】 1. 青年杂志 创刊 ,宣传民主与科学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倒孔家店”的口号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对封建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 ,向西方学习发展到“文化层面”。 新文化运动提不出科学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案 ,因而不能给中国人指出真正的出路。 【史料探究】 材料 (2015 浙江文综节选 )晚清以降 ,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 ,接引“西学”以启蒙。 进入民国 ,各主要报刊加入对 临时约法 的大讨论 ,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 5、。 北洋军阀上台 ,妄图复古倒退 ,陈独秀等奋起反击 ,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 ,也有的侧重于从 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 中国近代史 整理 探究 1:阅读材料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你侧重于哪一种观点 ?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提示 :侧重 :“ 师夷长技 ” 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 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辛亥革命和 临时约法 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 :民国的建立 ,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 6、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 北京大学实行 “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 的办学方针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材料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代 洋务运动开始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894年 1895年 康有为发起 “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900年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01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 ,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民主与科学思 7、想得到广泛传播 探究 2:该大事年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什么特点 ? 提示 :从学习西方的器物 (即洋务运动 )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 (即新文化运动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层层递进的过程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材料 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 ,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 ,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 ,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 ,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 ,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聂家华、刘洪森 中国近代史纲 探究 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陈独秀等人的政治理想 ,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 提示 :理想 : 8、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 ,建立完美的民主政治。 评价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形成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将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推进到思想变革的阶段 ,为中国近代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名家评史】 【观点】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 ,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 ,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 ,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 ,是不加区别分析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 予以蔑弃。 因此 ,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 ,可一言以蔽之 ,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 ,而对作为一 9、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林存光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与孔子观念的根本转折 【解读】 本段材料旨在论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及成因。 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 “ 反孔 ” 斗士们主张反对对孔子偶像崇拜和反对儒家伦理纲常 ,但是却尊重和崇敬孔子 ,辩证地看待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 这种观点可以说客观评价了新文化运动对待伟人孔子与孔教的态度 ,是正确的评价。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主干回顾】 一、原因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特别提醒】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使少数新文化运 10、动的倡导者开始从激进民主主义转而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而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2)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先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说本身的科学性 ,以及一批初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艰苦努力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二、过程 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 : (1)1918年 ,李大钊发表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_ 等文章 ,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2)1919年 ,李大钊发表 _ ,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庶民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创立社团 :一批研究 _的社团出现。 (2)思想转变 :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 国人成为 _。 11、 (3)面向工人 :创办 _,出版 劳动界 劳动者 等刊物。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工人补习学校 三、 影响 :为 _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1921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 【特别提醒】 (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2)客观上 ,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同时 ,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史论要旨】 五四运动爆发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大大促进了马克 12、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史料探究】 材料 (2013 天津文综改造 )在北京大学 1918年 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 ,李大钊说 :“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 ,这回战胜的 ,不是联合国的武力 ,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 ,是全世界的庶民。 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 ,就是这样开始。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 ,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 北京大学日刊 1918年 12月 6日 探究 1: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 ?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 提示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材料 从 1903年 1月赵必振首次翻译 共产党宣言 部 分段落到 1920年 8月陈望道翻译 共产党宣言 第一个 中文全译本为止 ,翻译 共产党宣言 内容的文字大约 有 14种 ,其中可以肯定是依据日文译的有 8种 ,有可能是 依据日文译的有 3种 ,占全部中译本的 79%,这为其后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 李大钊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到 1921年间先后东渡日本的青年知识分子 ,如陈望道、李达等 ,基本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了 ,并很快成为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15.36《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