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15.37《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37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主干回顾】 一、形成 (1)鸦片战争以后 ,先进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2)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以孙中山为代表 的 _登上历史 舞台。 资产阶级革命派 (1)提出 :1905年 ,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 _ _,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2)阐发 :在 民报 发刊词 上 ,纲领被阐发为 “ _” 三大主义。 驱除鞑虏 , 恢复中华 民族、民权、民生 纲 领 含 义 民族 主义 驱除鞑虏 , 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_统治 民权 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 , 2、建立资产阶级 _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 ,涨价归国家所有 ,由_ 清朝封建 民主共和国 国民共享 (1)进步性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 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 和 _的愿 望。 (2)局限性 :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 ,没有彻底的土 地革命纲领。 民主权利 【特别提醒】 (1)民族主义把反清与反帝相混淆 ,既不明确反帝 ,又容易产生排满情绪。 (2)民权主义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个地主阶级 ,因此是不彻底的。 (3)民生主义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也不可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整”性 主要体现在 :(1)相对于以前维新派政治纲领而言 , 3、它涉及民族、民权、民生等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 ,内容较为完整。 (2)它既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 ,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都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都会对资本主义发展设置障碍。 (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 这就导致中国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1)辛亥革命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推翻了君主专 制政体 ,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 (2)法制建设 :1912年 ,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 _。 (3)捍卫共和 :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 _” “ 护国运动”和两次“护 4、法运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二、发展 (1)孙中山捍卫 _的斗争失败 ,积极寻求救国新途径、新力量。 (2)_和中国共产党向孙中山伸出援手。 1924年 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确立了“联俄、联共、 _” 三 大政策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 共产国际 扶助农工 (1)民族主义 :中国 民族 _;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 :民权为 _,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_,实行 “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自求解放 一般平民所共有 节制资本 (1)进步意义 :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 5、纲领有着基本 相同的革命目标 ,这成为国共合作的 _和国民 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内容上仍然属于 _ _范畴。 政治基础 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 【特别提醒】 (1)在旧三民主义中 ,资产阶级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只是在民族主义中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理论上体现了反帝要求。 (2)只有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这不等于新三民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所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史论要旨】 由平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 6、结合 ,形成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 在它的指导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大革命的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将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推进到一个新层次。 【史料探究】 材料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 ,异种残之 ,外邦逼之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 ,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 ,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 ,发达最先 ,睹其祸害于未萌 ,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 民报 发刊词 探究 1:根据材料 ,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 ,并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提示 :观点 :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 ;以 7、三民主义为武器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争取民族独立 ,发展资本主义。 不同 :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材料一 (2014 海南单科改编 )十月革命后 ,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 ,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探究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提示 :使孙中山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孙中山主张学习苏俄革命精神 ,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孙中山制定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的三大政策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材料二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 8、来比较 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 ,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 ,要打破君权 ,使人人都是平等的 ,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 三民主义 (1924年 ) 探究 3: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 联系时代背景 ,简析其原因。 提示 :变化 :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原因 :辛亥革命后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名家评史】 【观点】 孙中山的反满民族主义有六点“革新” :一是 “把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统一民族国家的思想灌 注到原有的华夏民族意识中去 ,从而改造了适 9、合地主阶 级需要的内中国而外四夷的传统观念” ;二是“主 张改君主政体为共和政体 ,从而扬弃了尊周攘夷和 反清复明这类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和帝制思想的 传统观念” ;三是“主张师夷 ,从而否定了盲目排外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 ;四是“对内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从而基本上排除了贵华夏而贱夷狄的传统观念” ;五是“寓联满于排满之中” ,“ 这就破除了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的传统观念” ;六是“主张在革命胜利后实行民族同化” ,“ 从而扫荡了明夷夏之辨和严夷夏之防这类传统观念”。 史学家张正明 【解读】 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反满的民族主义 ,且进行了六点革新 ,从而合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10、的需要 ,扬弃、否定、排除、破除、扫荡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 ,为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 ,实现民族平等与团结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民族主义角度肯定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 ,其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 【主干回顾】 一、形成 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 (1)著作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内容 :提出坚持 _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3)意义 :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和同盟军问题。 无产阶级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理论 :“_,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 ,以及“星星之火 11、,可以燎原”等理论。 (2)意义 :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 _问题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 【特别提醒】 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 (1)大革命失败后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 ,相继写了三篇文章 ,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 ,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2)毛泽东认为 ,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 ,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这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抗战时期。 (1)著作 :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_ _ 等文章。 12、(2)内容 :指出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两步走的战略 ;创造性地提出 _的科 学概念。 (3)意义 :毛泽东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1945 年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 _。 论联合政 府 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特别提醒】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4)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 (5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二、发展 (1)内容 :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 ,提出即将建立的人 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 的、以 _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意义 :丰富并发展了 _的国家学说 ,为 即将 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工农联盟 马克思主义 (1)文章 : _ 和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 (2)意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 _ _。 论十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 学说 三、地位与影响 克思主义与 _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_,也是中华民。(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15.37《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第 36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主干回顾】 一、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 _进一步发展。 _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资本主义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要求冲破 _牢笼 ,实行民主制度。 袁世凯掀起一股 _的逆流。 封建思想 尊孔复古 二、兴起 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_ ,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旗手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1、第 33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考点一 文艺复兴 【主干回顾】 一、背景 十四五世纪 ,意大利出现了。 资本主义 萌芽 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 ,追求 的 享乐。 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 文化遗存和典籍。 现世 希腊罗马 二、实质和指导思想 一场 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要求肯定人的。 (2)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鼓励发财致富和
1、第 34讲 启蒙运动 【主干回顾】 一、背景 欧洲 _进一步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要求摆脱 _ _和教会思想束缚。 资本主义 封建 专制统治 _和宗教改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自然科学的进步为启蒙思想家提供了自信。 文艺复兴 二、核心 “ 理性” 主张人自己思考 ,运用自己的 _去认识、判 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努力构建一个 _的时代。
看, 家乡 “浙江省”内还有哪些市,“丽水市”内还有哪些县,缙云县内还有哪些镇。 ( 2) 学生根据了解情况向全班同学 汇报 查看结果。 三、 分析 家乡, 画出丽水。 1. 每个学生 仔细分析课本浙江省 地图 上的“丽水市”的地图形状以及市内各县市情况 ,完成课本第 29页填空。 (我的家乡在 浙江 省 缙云 县,与家乡缙云县相邻的县市有 台州市 仙居县 、 温州市永嘉县、青田县 、 莲都区
1、第 31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主干回顾】 一、四大发明 项目 成 就 影 响 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 ; 东汉蔡伦 _ _ 是 _的伟大革命。 促进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改进造 纸术 书写材料 项目 成 就 影 响 印刷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 术 ;北宋毕昇发明 _ 推动了 _运动 和宗教改革 ,促进了 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 _;
1、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第 39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考点一 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发展 【主干回顾】 一、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1)背景。 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对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 开创近代科学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 定了基础。 (2)标志 :1687年 ,牛顿出版了 一书 ,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意义 :形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