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13.3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31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主干回顾】 一、四大发明 项目 成 就 影 响 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 ; 东汉蔡伦 _ _ 是 _的伟大革命。 促进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改进造 纸术 书写材料 项目 成 就 影 响 印刷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 术 ;北宋毕昇发明 _ 推动了 _运动 和宗教改革 ,促进了 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 _; 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 发展 ,_日益 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发明司南 ;北宋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 ,迎来 了 _的时代 胶泥活字印刷术 文艺复兴 军事 骑士阶层 地理大发现 【特别提醒】 2、因 (1)不同作用 :四大发明促进了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 ,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这些发明在中国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2)原因 : 中国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 ;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西方 :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重商主义 ,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二、数学、天文和历法 (1) _ :约成书于东汉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 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计算工具 :早期是算筹 ,后来演变为 _。 九章算术 算盘 (1)我国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 _ _的记 3、录。 (2) _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哈雷 彗星 石氏星表 (1)夏朝有了历法 _ ,商朝改进为 “ 殷历 ”。 (2)元朝郭守敬编订 _ ,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年。 夏小正 授时历 【特别提醒】 (1)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 (2)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 ,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3)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 三、农书和医学 项目 类别 书 籍 作者 (朝代 ) 地 位 农学 _ _ 氾胜之 (西汉 ) 中国古代四大农 书 ,其中 _ _ 是我国现 存最早、最完 整、最系统的古 代农业科学著作 齐民要术 贾思 4、勰 (北魏 ) 农书 王祯 (元朝 ) _ _ 徐光启 (明朝 ) 氾胜 之书 农政 全书 齐民 要术 项目 类别 书 籍 作者 (朝代 ) 地 位 医学 黄帝内经 中医学的奠基 之作 _ _ 张仲景 (东汉 ) 被誉为 “万世 宝典 ” _ _ 李时珍 (明朝 ) 被誉为 “_ _” 伤寒杂 病论 本草纲 目 东方 药物巨典 【特别提醒】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只有转化为生产力 ,才能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 ,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的观念等。 (3)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促进经济的发展 ,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4 5、)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5)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史论要旨】 更没有使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 ,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科技发明创造大多围绕着农业发展而出现 ,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特点。 【史料探究】 材料 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 ,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 朱熹殁后 ,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 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 ,使得中国在 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 6、清 中国 :传统与变迁 探究 1:根据材料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 提示 :看法一 :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 论证 :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升华抽象思辨 ,主张格物致知 ,理性分析自然。 看法二 :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论证 :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 ;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知识分子埋首经书 ,脱离社会实际。 材料 中外科技发明比较表 年代 科技 发明 中国 外国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1 400年 45 28 62% 17 38% 401 1000年 45 32 71% 13 29% 100 7、1 1500年 67 38 57% 29 43% 1501 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探究 2:据表格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认为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 提示 :(1)变化 :公元 116世纪至 19世纪中期中国科技明显落后。 (2)原因 : 政治 :明清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重农抑商、文化专制、“闭关”政策 ); 经济 :明清自然经济占主导 ,限制生产力发展 ,也就不能推动科技发展 ; 思想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 科技结构本身的缺陷 (经验性、封闭性 )。 【名家评史】 【观点】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 8、的科技 ,问题不在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 ),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家士大夫为首 ,认为“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 ,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解读】 本段材料主要叙述了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发展成现代科技的原因。 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 ,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 ,造成科技人才缺乏。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主干回顾】 一、文学成就 1. 诗经 : (1)内容 :分为 _三部分。 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 (2)特点 :四言为主 ,多重章叠句 ,现实感强。 风、雅、颂 (1)特 9、点 :采用楚国方言 ,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 ,具有 _风格。 (2)代表作 :屈原的抒情长诗 _。 浪漫主义 离骚 (1)特点 :内容丰富 ,手法夸张 ,表现 _时代恢弘的 文化气度。 (2)代表作 :西汉司马相如的 _ 上林赋 , 东汉张衡的 二京赋。 大一统 子虚赋 (1)繁荣原因 :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科举考试以 _ 为主。 (2)成就 :唐代诗歌成就非凡 ,分 _、山水诗、讽喻 诗等形式。 主要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诗赋 边塞诗 (1)繁荣原因 :商业发展 ,城市繁荣 ,_数量不断增 加。 (2)派别 :有 _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 疾等。 市民 婉约 ( 10、1)形成 :元代的散曲和 _一起合称元曲。 (2)特点 :通俗生动 ,豪放飘逸。 元杂剧 (1)背景。 政治上 ,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经济上 ,_的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 思想上 ,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现。 (2)特点 :数量繁多 ,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 资本主义萌芽 (3)作品 :四大名著 _ 水浒传 西游 记 _ ;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三国演义 红楼梦 【特别提醒】 (1)发展趋势 :逐渐平民化。 体裁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 语言 :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2)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断壮大的 11、市民阶层的需要。 二、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起源 :六千多年前的“ _”。 至商朝 ,汉字 已形成完整体系 ,_是目前中国所知最早的成熟 文字。 (2)演变脉络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图画文字 甲骨文 类别 特征 代表 楷书 笔画详备 ,结构形体严整 , _高 钟繇、王羲之、欧阳询、 _、柳公权 草书 笔画简约 ,勾连不断 ,线 条流畅纵情 ,_高 王羲之、王献之、 _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 的放纵 ,既有审美价值 , 又具实用价值 王羲之、颜真卿、 苏轼、 _、 文征明 实用价值 颜真卿 审美价值 张旭、怀素 赵孟頫 【特别提醒】 (1)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 12、的不同阶段 ,故其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 ,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始于魏晋时期。 可以说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 时期 特征 代表 魏晋 总结出许多精辟 的绘画理论 顾恺之的 _ 和 洛神赋图 隋唐 吸取 _ 等美术风格 展子虔 游春图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 _ 女史箴图 印度、波斯 送子天王图 时期 特征 代表 两宋 画学兴起 ,_是最大亮点 张择端的 _ 元明清 _成就最为突出 王冕的 墨梅图 ,徐渭 的 牡丹蕉石图 , _的 墨兰图 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文人画 郑板桥 【特别提醒】 (1)文人画 :强调个性 ,注重写意 ;讲究借物抒情 ,集诗、书、画、印为一体。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13.3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课件
相关推荐
看, 家乡 “浙江省”内还有哪些市,“丽水市”内还有哪些县,缙云县内还有哪些镇。 ( 2) 学生根据了解情况向全班同学 汇报 查看结果。 三、 分析 家乡, 画出丽水。 1. 每个学生 仔细分析课本浙江省 地图 上的“丽水市”的地图形状以及市内各县市情况 ,完成课本第 29页填空。 (我的家乡在 浙江 省 缙云 县,与家乡缙云县相邻的县市有 台州市 仙居县 、 温州市永嘉县、青田县 、 莲都区
1、第 37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主干回顾】 一、形成 (1)鸦片战争以后 ,先进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2)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以孙中山为代表 的 _登上历史 舞台。 资产阶级革命派 (1)提出 :1905年 ,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 _ _,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2)阐发 :在 民报 发刊词 上 ,纲领被阐发为 “
1、第 36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主干回顾】 一、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 _进一步发展。 _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资本主义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要求冲破 _牢笼 ,实行民主制度。 袁世凯掀起一股 _的逆流。 封建思想 尊孔复古 二、兴起 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_ ,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旗手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1、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第 39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考点一 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发展 【主干回顾】 一、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1)背景。 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对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 开创近代科学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 定了基础。 (2)标志 :1687年 ,牛顿出版了 一书 ,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意义 :形成以
1、第二单元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欧洲宗教改革 (1)必要性。 根本原因 :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 :宗教“异端”运动兴起 ,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2)可能性。 经济上 :西欧 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上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希望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 :文艺复兴 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人相处时,就存在不懂得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的现象。 同时,由于他们倍受宠爱,也会使他们有要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愿望,却不知该怎么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 同情心,并让他们掌握一些安慰人的技巧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中大家要互帮互助,体验助人的快乐。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能够通过移情感受他们人的困难,同情别人,关心别人。 通过讨论、交流及情境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