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选修1.2《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二单元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欧洲宗教改革 (1)必要性。 根本原因 :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 :宗教“异端”运动兴起 ,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2)可能性。 经济上 :西欧 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上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希望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 :文艺复兴 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马丁 路德改革 :主张 因信称义 ,信仰可以得救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 圣经 ,不是教会 ;简化宗教仪式 ;世俗权力 应高于并支配教权 ;建立本民族教会。 (2)加尔文宗教改革 :坚持 圣经 是最高 2、权威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提出 自由、平等 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主张“先定论” ;建立 政教合一 政权。 (3)英国宗教改革。 颁布“ 至尊法案 ” ,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没收 修道院 财产归王室所有。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1)政治上 :促进了欧洲 民族意识的高涨 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 :打破了天主教会 精神垄断 ,发展了本民族文化 ,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二、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内 容 影 响 土地 制度 (1)取消免税 3、地和没收违规宗教地产 (2)废除包税制 ,包税地收归国有 (3)改革赋税制度 ,确立 土地私有制度 消除了马木路克和 长老阶层 对政权的威胁 ,巩固了统治基础 ,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内 容 影 响 经济 (1)农业 :兴修水利 ,推广改良农具 ,引种新的农作物 (2)工业 :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初步建立了埃及的民族工业 改革发展了农业、商业 ,建立了近代 民族工业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促进了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 ,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进程 内 容 影 响 政治 体制 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 ,仿效欧美国家 ,在中央设立 国务会议 和咨议会 ,在地方设立各级行政机构 结束了埃 4、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内 容 影 响 文化 教育 实行 开放政策 ,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 创办各类学校 ,聘请外国专家来讲学 ,选派埃及青年去欧洲留学以及翻译欧美国家的著作等 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 ,培养了各类人才 ,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内 容 影 响 军事 改造旧军队 ,建立新式军队。 实行 征兵制 ;按西欧国家的模式组织和训练军队 ;建立军事学校 ,培养新型军官 ;改善武器装备等 增强了军事实力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维护了埃及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 三、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内忧。 政治 :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激 5、化。 经济 :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 的发展。 思想 :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2)外患 :克里米亚战争 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国内矛盾激化。 (1)政治上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享有公民权利。 (2)经济上 :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 ,并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份地的多少和义务由地主决定。 (3)组织上 :由 村社 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付清赎金后 ,经村社同意可脱离村社。 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进步性。 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农民获得一块份地 ,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动摇了俄国落后 6、的 封建生产关系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局限性。 不彻底性 :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 村社 管理。 掠夺性 :高额赎金实际上是 地主阶级 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欺骗性 :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1)经济近代化 :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政治近代化 :使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 :普遍 义务兵役制 ,建立西方式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 :鼓励 社会和个人 办学 ,扩大大学的自主权 ,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四、明治维新 (1)内忧 :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 7、机。 政治上 :幕藩等级森严 ,矛盾尖锐。 经济上 :幕府歧视工商业 ,阻碍了 资本主义 的发展。 外交上 :闭关锁国 ,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2)外患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 (3)基础 :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 (1)政治 :废除旧的封建体制 ,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 废藩置县”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实行“ 四民平等 ” ;颁布 大日本帝国宪法 ,建立近代天皇制。 (2)经济 :发展新经济 ,改革币制 ;实行土地私有制 ;推行“ 殖产兴业 ”政策 ,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文教生活 :倡导“ 文明开化 ”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生活习俗推行西化。 (4)军事 :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 8、辅以武士道教育。 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意义的改革运动 ,是日本近代社会发展的转折点。 (1)积极作用。 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 (资本主义 )道路 ,实现了富国强兵。 加强了中央集权 ,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 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 ,成为亚洲强国。 为亚洲近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 封建残余 ,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 日本近代天皇制。 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五、戊戌变法 (1)社会根源。 甲午战争后 ,帝国主义大规模对中国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的腐败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 (2)经济基础 :19世纪末 民族资本 9、主义 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渊源 :19世纪 70年代早期改良思潮出现 ,康有为、梁启超将其发展为维新思想。 (5)政治基础 :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部分官僚的支持。 (6)组织基础 :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的纷纷建立。 (7)推动因素 :1897年德国强占 胶州湾 ,中国面临被瓜分危险。 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 (1)康有为。 从传统的 儒家思想 中寻找理论依据 ,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 ,即“据乱世”“升平世 (小康 )”和“太平世 (大同 )”。 著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系统阐发变法理论。 (2)梁启 10、超 :发表 变法通议 等文章 ,主张中国要变法图强 ,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政治制度 和文化教育制度。 (3)谭嗣同 :发表 仁学 ,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 (4)严复 :借 进化论 阐明变法主张 ,认为只有变法 ,才能“自强保种”。 (1)内容。 政治 :鼓励官民 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 ,裁减冗员。 经济 :鼓励发展 农工商业。 军事 :装备新式武器 ,用西法训练军队。 文教 :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 (2)特点。 涉及领域比较广泛 ,但未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 从推行范围看 :仅限于社会上层 ,脱离 广大人民群众。 从推行者来看 :由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领导推行 11、。 从性质上看 :既是 政治改革 运动 ,又是思想解放运动。 从目的上看 :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发展 资本主义。 从推行过程看 :变法时分不清轻重缓急 ,措施失当。 从作用上看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先进科学文化 的传播。 (1)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2)具体原因。 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 脱离群众 ,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没有涉及农民问题 ,也就不可能广泛发动群众。 改革的范围过大 ,树敌太多 ,急于求成 ,缺乏政治策略。 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 12、改革面临着不利的 国际环境。 企图用和平、合法手段取得成功 ,缺乏彻底变革的勇气。 (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为目标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他们试图实行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留下了许多遗产 ,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史料研析】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 , 自天皇以下 ,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 , 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 ,幕府时代 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 13、药铺”“文明的药剂” , “ 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 不开化” ,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 ,饮用葡萄酒 ,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 ,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 新编日本近代史 探究 1: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提示 :自上而下推行 ;涉及范围广泛 ;国民竞相效仿 ;学习西方表面化。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 )一国文明之进步 ,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 ,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 然而 ,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 ,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 一味心醉于 14、泰西文明之结果 ,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 ,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 政教社文学集 探究 2:据材料一、二 ,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提示 :变化 :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前因 :摆脱民族危机 ;改变落后状况。 后因 :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 ;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材料 “鄙人生平持论 ,无论何种国体 ,皆非所反对 ,惟在现行国体之下 ,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 ,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今在共和国体之下而暂行专制 ,其中有种种不得已之理由 ,犯众谤以行之 ,尚能为天下人所共谅 ” 梁启超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探究 3:根据材料 ,梁启超文中表明对“国体”的立场如何 ?其在文中阐述的对现行“国体”持何态度 ?梁启超是否真正主张“共和” ?为什么 ? 提示 :立场 :梁启超是站在中立立场上评论国体。 态度 :维。(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选修1.2《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第 39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考点一 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发展 【主干回顾】 一、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1)背景。 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对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 开创近代科学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 定了基础。 (2)标志 :1687年 ,牛顿出版了 一书 ,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意义 :形成以
1、第 31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主干回顾】 一、四大发明 项目 成 就 影 响 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 ; 东汉蔡伦 _ _ 是 _的伟大革命。 促进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改进造 纸术 书写材料 项目 成 就 影 响 印刷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 术 ;北宋毕昇发明 _ 推动了 _运动 和宗教改革 ,促进了 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 _;
看, 家乡 “浙江省”内还有哪些市,“丽水市”内还有哪些县,缙云县内还有哪些镇。 ( 2) 学生根据了解情况向全班同学 汇报 查看结果。 三、 分析 家乡, 画出丽水。 1. 每个学生 仔细分析课本浙江省 地图 上的“丽水市”的地图形状以及市内各县市情况 ,完成课本第 29页填空。 (我的家乡在 浙江 省 缙云 县,与家乡缙云县相邻的县市有 台州市 仙居县 、 温州市永嘉县、青田县 、 莲都区
人相处时,就存在不懂得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的现象。 同时,由于他们倍受宠爱,也会使他们有要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愿望,却不知该怎么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 同情心,并让他们掌握一些安慰人的技巧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中大家要互帮互助,体验助人的快乐。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能够通过移情感受他们人的困难,同情别人,关心别人。 通过讨论、交流及情境表演
1、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梭伦改革 (1)贵族政治下 ,雅典城邦 平民与贵族 矛盾十分尖锐。 (2)新兴的 工商业奴隶主 阶层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3)雅典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措 施 影 响 经 济 颁布 “解负令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制定“遗嘱法 ” 防止贵族兼并土地 ,公民群体形成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概念:植物的花按照一定的次序着生在变形的花托即花轴上 情况看 花序 形成的花序 特点:每一朵花一般都比较小,组成花序后明显 传粉和受精 概念。 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自花传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如: 异化传粉 概念: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 方式 方式 昆虫传粉:此类花多有艳丽的花冠、花香、花蜜 风力传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