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内容摘要:
举例:被氨水污染的水体对小金鱼的生命活动的影响。 )思考下列问题: 你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是什么。 被氨水污染的水体对小金鱼的生命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被氨水污染的水体会影响小金鱼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 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你是如何设计对照试验的。 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后讨论。 交流完善试验计划。 实施实验。 表达交流。 引导学生小结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拓展延伸 播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不利影响的大量图片。 提出问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达标体验 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是 A人口的急剧增长 B环境的污染 C自然资源的破坏 D大 力营造防护林 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 B卫生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 C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D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1952 年 12 月,在英国伦敦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在短短的4天内, 4000余人丧生。 造成这一惨案的原因是 A土壤污染 B大气污染 C水污染 D工厂噪声污染 关于人类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理由中,不正确的是 A因为人口数量越少,人口的素质就越高 B因为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C控制人口增长可以更好地保护包括人 类在内的各种资源 D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世世代代有可利用的各种资源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 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探 究 :水体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附达标体验参考答案 D D B A 赤潮的形成及危害 : “ 赤潮 ” ,被喻为 “ 红色幽灵 ” ,国际上也称其为 “ 有害藻华 ” ,它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爆发时,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 、绿等不同颜色。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 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 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 70多种能产生毒素。 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 赤潮破坏鱼、 虾 、贝类等 资源 的主要原因是: 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赤 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 氧或中毒死亡。 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 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 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于近岸海域局部污染较重,加之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目前在近岸海域已经吾现 出 3种污染灾害变化: :陆源排污及养殖废水的排放,使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加剧。 :不合理地开发水产资源,过度捕捞,使 渔业资源受到破坏。 ,对局部海域潜在的环境影响是水体交换能力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输移、扩散。 赤潮破坏鱼、虾、贝类等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破坏渔场的铒 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我们知道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三单元 (第七章第三节。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
相关推荐
→ __ _(折射)、玻璃体 → 视网膜 →____ → _ ___→ 视觉 1声波 → 外耳道 →_______ → 听小骨 → ____ _ ___ → 听神经 → ____ ___→ 听觉。 一、选择题 在脑和脊髓里,细 胞体密集的部位是 ( )。 B .神经中枢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 ( )。 ,此人无感觉 ,此人有感觉
1、第 40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一 文学的主要成就 【主干回顾】 一、浪漫主义文学 (1)18世纪末至 19世纪 30年代 ,欧洲社会政治黑暗 ,社会不平等。 (2)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 _” 深感失望 ,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1)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创作风格上
1、第 38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主干回顾】 领域 时间 (年 ) 成 就 意 义 “ 两弹一星 ” 1964 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美、苏对 _ _的垄断 ,加 强中国国防能力 和平利用核能 ,建成秦 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1964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 人造地球卫星 “_” 发射成功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核武器 和空间技术
展示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教师总结。 提问学生阅读。 ①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②列举身边常见的传染病,并分析其病因。 增强感性认识。 归纳出传染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出传染病的 类型。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分析资料:流行性感冒的起因、特点、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的途径
1、选修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代特征。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世界基本形成一个整体。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 帝国主义阶段。 (2)根本原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 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加剧。 (3)具体原因。 三国同盟和 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列强争夺、民族矛盾 ,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1、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 科学家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公元前 221年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政治 :创立皇帝制度 ,中央建立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制 ;地方实行 郡县制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 :统一货币和 度量衡制。 (3)军事 :北击 匈奴 ,修筑长城 ,南征百越。 (4)文化 :统一文字 ,以 秦小篆 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