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届高三一轮 选修3.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ppt课件内容摘要:

1、选修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代特征。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世界基本形成一个整体。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 帝国主义阶段。 (2)根本原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 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加剧。 (3)具体原因。 三国同盟和 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列强争夺、民族矛盾 ,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4)战争催化剂。 军国主义 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 ,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阶段 时 间 主要战役或事件 影 响 爆发 191 2、4年 6月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第一 阶段 1914年 马恩河战役 “ 施里芬计划”破产 阶段 时 间 主要战役或事件 影 响 第二 阶段 1915- 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 阶段 1917- 1918年 美国对德国宣战 ,俄国 退出大战 ,中国对同盟国宣战 同盟国相继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经济实力 :同盟国在经济实力方面处于劣势 ,这是战败的根本原因。 军事失误 :“ 施里芬计划 ”破产 ,使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消耗战、持久战。 内部矛盾 :奥匈帝国民族解放运动 ,德国 3、爆发“十一月革命” ,国内矛盾重重。 国际力量变化 :日本参战、意大利倒戈、 美国 加入协约国集团 ,增强了协约国实力。 (2)性质 :总体上是非正义的 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虽然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民族独立而战 ,具有民族解放性质 ,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3)影响。 战争催生了新世界。 美、日 崛起。 出现了新型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 国际联盟 成立。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大战成为一系列 新技术 发展的催化剂 ;促进了 政府机构 职能改变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引发人们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 二、凡尔赛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协约国处理战争遗 4、留问题。 (2)内容 :领土问题、 殖民地问题 (委任统治权 )、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3)特点 :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4)实质 :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 ,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5)影响。 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 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 ,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的国家。 建立了战后 资本主义 的世界新秩序 ,重新划分了殖民地 ,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和恢复。 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 ,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演变成为 5、凡尔赛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 (1)背景。 凡尔赛体系中没有解决远东和 太平洋地区 的问题。 战后 英国、美国、日本 在亚太地区的角逐日趋激烈。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展开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中国国内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反帝爱国运动日趋高涨。 (2)内容 : 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 九国公约 和中日协定。 (3)影响。 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确立了 美国 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 ;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地位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重新确认了对华“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的原则。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 6、的最大受害者。 (1)成立。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 十四点原则 ”里提出了建立国联问题的建议。 巴黎和会上起草了 国联盟约。 1920年初 ,国联正式成立。 (2)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 ,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3)实质 :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4)作用。 积极 :战后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有利于恢复战后经济 ,处理国际争端等。 消极 :被 英法 操纵 ,成为它们维护霸权的工具 ;纵容法西斯侵略 ,放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5)地位。 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政治组织 ,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从其宗旨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4. 非战公约 : (1)背景。 洛迦诺公 7、约 削弱法国地位 ,法国希望争取美国对其安全提供某种保证。 美国出于避免卷入欧洲纠纷和提高美国 国际地位 考虑 ,决定缔结多边的非战公约。 (2)签订 :1928年 8月。 美、德、法等 15国在巴黎签订 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 ,即 非战公约。 (3)内容 :规定了 和平 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4)作用。 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第一个提出放弃把 战争 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有一定进步意义。 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基础 ;为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 原则 ,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5)局限 :公约的约束力因美、英、法等国的“保留条件”而受到削弱。 实际上并没有 8、起到制止 侵略战争 的作用。 【史料研析】 材料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 汤因比在 1914年之前曾说到 ,他那一代预期“全世界的生活将会变得更为理性、更为人道和更为民主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让人类变得更富裕 所有这一切都会和平的发生”。 (然而 )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 美 谢尔曼等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探究 1:结合 18世纪以来的西方历史 ,分析材料中汤因比为什么在 1914年前会有那样的预期梦想 ?“ 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 ,请从全球化视野分析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提示 :(1)梦想原因 :思想上 :欧洲启蒙运动 ,倡导理性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政治上 :欧美国家资本 9、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发展 ,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 经济上 :两次工业革命 ,科技进步 ,促使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生活改善。 (2)爆发原因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连结为一体。 世界一体化导致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 材料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 ,华盛顿会议上 ,中国代表据理力争 ,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 随后 ,会议通过的 九国公约 又规定 :“ 施用各种之权势 ,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 齐世荣 世界史 :现代史编 (上 ) 探究 2: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 10、其结果 ,揭示 九国公约 的实质。 提示 :(1)背景 :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 ;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2)结果 :收回山东主权 ;日本被迫放弃 “ 二十一条 ” 中的一些条款。 (3)实质 :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史论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 ,引发“府院之争”。 (2)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 ,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大战期间 ,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下降 ,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市场压力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此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