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7.2.2《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想一想 议一议 多莉羊的诞生说明了基因主要在细胞的哪个结构中呢。 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探究点一 基因、 受精卵 生命的开始 精子 卵细胞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 基因 在亲子间传递的 “ 桥梁 ”。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思考:基因、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 ,染色体中有 因在 白质 染色体 基因 1 基因 2 细胞核 细胞核 染色体 白质 基 因 染色体 白质 基因 基因 基因 色体 、 、 、 基因 染色体, 基因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 2、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观察与思考 1 生物的每一个体细胞都像受精卵一样,在细胞核内存在数目相同的染色体,而且成对出现。 23对( 条 ) 46 因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通过观察图片你可以得到 哪些信息。 动物体细胞模式图 在生物的 体细胞 中, 染色体是 成对 出现的 如右图, 如果用一根长绳来代表 长绳上用红、橙、黄、绿、蓝等颜色涂在不同的区段上。 这些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什么。 怎样才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的样子。 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不断把长绳螺旋缩短变粗,就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样子。 观察与思考 2 基因与染色体 每 3、个染色体的 不同的 基因决定不同 性状。 生物的体细胞中 染色体成对 存在, 基因也成对 存在,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 着生物体可遗传的性状。 基因是怎么传给后代的呢。 是经过精子或卵细胞传给后代的。 (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的桥梁 ) 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探究点二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讨论 生物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 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卵细胞 精 子 受精卵 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对体细胞只有。 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 染色体(由每一对里的。 组成),而受精卵则又恢复到。 染色体。 4、 从这个研究中,你发现了马蛔虫的 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其体 细胞的有何数量关系。 两对 两条 一条 两对 是否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是这样的呢。 细胞学家鲍维里和动物学家亨金的研究表明了: 1.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都要减少。 2. 每对染色体中各有 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一半。 一条 (重点内容之一, 画书 ,理解并识记) 请同学们联系染色体、 因、性状的关系 , 想一想以上现象对生物的遗传有什么意义。 使传种接代正常,使染色体数目能稳定地遗传下去。 A a A a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请完成下面的填图,看谁填得正确。 父 母 23条 23条 46条 新 5、个体 精子 卵细胞 23对 23对 23对 对 对 对 对 ( 条) ( 条) ( 条) ( 条) 条 条 父 母 精子 卵细胞 受精卵 新个体 (体细胞) 填写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23 46 23 46 23 23 23 46 23 46 请写出染色体变化的规律 (用 n、 2 亲代 ( ) 生殖细胞 ( ) 子代 ( ) 2 2n 父母的性状遗传是通过双亲的 把 传递给了新个体。 生殖细胞 基因 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回顾一下:本节知识 想一想: ( 1)本节知识重点、难点。 ( 2)主要知识和知识点间的联系。 问一问: ( 1)你的收获。 ( 2)你的疑惑。 理一理:勾 6、勒出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 是染色体上 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不同的基因决定不同的性状。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 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本练习 1 2 B 3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 生物 体细胞 精子 卵细胞 玉米 20 10 10 水稻 24 12 12 马 64 32 32 4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物质来自同一亲本,后代能较稳定地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个体之间十分相像,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本子代间的传递状况无关。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练一练 ) 不发育成丑小鸭, 是因为其受精卵含有特有的 ( ) D C 生物 染色体数目 体细胞 生殖细胞 犬 78条( 39对) 猪 38条( 19对) 豌豆 14条( 7对) 白菜 18条( 9对) 39条 19条 7条 9条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练一练。(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7.2.2《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想一想 议一议 8: 00 起床 12: 000 写作业 8: 0030 锻炼身体 14: 000 阅读 8: 300 看电视 17: 300 晚饭 11: 300 午饭 18: 000 上网 上图是一位同学制订的假期计划。 在他的计划中,哪些是不符合健康要求的呢。 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探究点一
11— 8 所示的小车实验,表面越粗糙,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 ________,它的速度减小得 ______;表面越光滑,摩擦阻力 ______,它的速度减小得 ______,当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为零时,它将做 ______运动 . 图 11— 7 . 21. 人跑步时,当脚下碰到障碍物时会摔倒,这是为什么。 104 N 的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 倍,则汽车发
1、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想一想 议一议 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 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什么 ? 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探究点一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的组成: 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1、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 1) 阻挡 病原体的入侵 (
0 题 ) ,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物体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是因为前者的惯性比较大 答案: BD ,其中正确的是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随之消失 . 答案: A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 答案: C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 BD 答案: ,有以下几种说法
splacement)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可以用由 位置到 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方向是从 初位置指向 位移的大小则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长度。 位移既有 ,又有 ,是矢量。 当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且运动方向不变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 , 其他情况下路程的数值都 位移的数值。 绕圆运动一周回到初始位置,它走的路程等于圆的 ,而它的位移却是。 (七)矢量和标量 1. 既有 又有
动的 s t图像、 v t 图像 的物理意义; 理解 图像 所 描述的运动。 方法是:以对 龟兔赛跑的描述方法 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描述龟、兔运动过程 所用方法的分析、比较,归纳得出也可以用图像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建立 s t 图像的概念 ;通过学生自制“简易自动记录仪”小实验,并对实验中铅笔所画图线(铅笔线)与铅笔的实际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理解图像中的图线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