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通达电讯公司软件开发行为标准规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序号 问题 1 程序结构,包括数据流、控制流和接口的描述是否清楚。 33: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概要设计文档的完备性。 序号 问题 1 设计目标是否 定义。 2 需求规格评审中不完整的需求 (TBD)是否都已经解决 ? 3 如果以前定义的不完整的需求 (TBD)发生了改变 ,本设计是否能够支持 ? 4 是否对不完整需求 (TBD)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 5 对有可能不能实现的设计是否有风险管理计划 ? 6 是否对设计模式进行了描述 ? 34: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概要设计文档的规范性。 软件开发行为规范 3 概要设计 仅供内部使用 13 序号 问题 1 文档是否符合公司模板和写作要求 ? 35: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概要设计文档的一致性。 序号 问题 2 程序、模块、函数、数据成员的名称是否保持一致。 3 设计是否反映了真正的操作环境 ?硬件环境 ?软件环境 ? 4 对系统设计的多种可能的描述之间是否保持一致 ?(例如 :静态结构的描述和动态描述 ) 36: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概要设计文档的正确性。 序号 问题 1 设计在计划、预算、技术上是否可行。 2 逻辑是否正确和完备。 37: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概要设计文档的数据描述。 序号 问题 1 是否对所有的数据成员 ,参数 ,对象进行了描述 ? 2 是否所有需要的数据结构都进行了定义 ,或者定义了不需要的数据结构 ? 3 是否所有的数据成员都进行了足够详细的描述 ? 数据成员的有效值区间是否定义 ? 4 共享和存储数据的使用是否描述清楚 ? 38: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概要设计文档的功能性要求。 序号 问题 1 模块的规格是否和软件需求文档中的功能需求和软件接口规格要求保持一致 . 2 是否给每个子模块确定了抽象算法 ? 3 设计和算法是否能满足模块的所有需求 ? 39: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设计的接口描述。 序号 问题 1 是否描述了接口的功能特征 ? 2 接口是否便于查错 ? 3 接口相互之间、和其他模块、和需求说明书及接口规格书保持一致。 4 对接口的数 量和复杂度进行了有效的平衡,使接口数量控制在一个较小数量,每个接口具有可接受的复杂度。 5 是否所有的接口都能描述了必要的类型、数量、质量等信息。 6 操作界面是否考虑了用户(例如:提供准确、清晰、有用的提示信息)。 310: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设计的详细程度。 序号 问题 软件开发行为规范 3 概要设计 仅供内部使用 14 1 是否估计了每个子模块的规模(代码的行数)。 是否可信。 2 是否考虑了足够数量及代表性的系统状态。 3 详细程度是否足够进行下一步的详细设计。 311: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设计的可维护性。 序号 问题 1 是否模块化设 计。 2 模块是否为高内聚、低耦合。 312: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设计的性能。 序号 问题 1 是否进行了性能模型分析。 2 是否描述了所有的性能参数。 (例如:实时性能约束,存储空间,速度要求,磁盘 I/O空间) 3 进程是否有时间窗。 (例如:需要“加锁”的标记,信号灯,某些代码执行时需要屏蔽中断)。 4 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路径是否都被标识和经过分析。 313: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设计的可靠性。 序号 问题 1 设计是否考虑了检错和恢复措施。 (例如:输入检查) 2 是否考虑了异常情况。 3 是否完全准确描述了所有的出错情况。 4 设计是否能够满足所有系统集成方面的要求。 314: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设计的可测试性。 序号 问题 1 设计是否能够被实验、演示或检视以显示它满足了需求。 2 设计是否能够使用以前的测试代码,是否能够进行增量式的测试。 315: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设计的可追溯性。 序号 问题 1 是否每一部分的设计都可以追溯到需求说明书,接口规格说明书、或其他产品文档。 2 是否所有的设计决策都可以追溯到财务分析。 3 对所继承下来的那些特别和不常用的特性对目 前设计的影响是否进行了分析。 4 对所继承设计中已知的风险是否进行了定位和分析。 软 件开发行为规范 4 详细设计 仅供内部使用 15 4 详细设计 41:详细设计要以软件需求规格和概要设计为基础,必须保证需要实现的需求规格已经被设计,必须保证概要设计定义的所有模块已经被详细设计。 42:当需求规格或概要设计发生变更时,必须修订相关详细设计文档。 43:在详细设计文档或需求管理文档中,必须记录、验证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跟踪关系。 说明: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跟踪关系可参考建议 41。 41:采用需求、子系统、模块、函数的跟踪矩阵表记录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跟踪关系。 44:必须保证详细设计文档和代码的一致性。 当发生设计更改时,必须修订相应设计文档。 45:必须对重要的详细设计文档进行正规检视。 说明:参考建议 42。 42:根据模块的复杂度、规模和在软件系统中的重要程度,选择重要的详细设计文档进行正规检视。 在产品中,进行正规检视的详细设计文档比例要达到 60%。 46:详细设计过程结束前,必须通过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 47:设计更改必须经过相关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 48:对 详细设计文档的正规检视或评审,必须检查详细设计文档的清晰性、完备性、规范性、一致性、正确性、数据、功能性、接口、详细程度、可维护性、性能、可靠性、可测试性、可追溯性。 说明:参考建议 43。 43: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详细设计文档的清晰性。 序号 问题 1 是否所有的单元和进程的设计目的都已文档化。 2 单元设计,包括数据流、控制流、接口描述是否清楚。 3 单元的整体功能是否描述清楚。 软 件开发行为规范 4 详细设计 仅供内部使用 16 44: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详细设计文档的完备性。 序号 问题 1 是否提供了所有程序单元的规格。 2 是否描述 了所采用的设计标准。 3 是否确定了单元应用的算法。 (例如: PDL) 4 是否列出了单元的所有调用。 5 是否记录了设计继承的历史和已知的风险。 45: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详细设计文档的规范性。 序号 问题 1 文档是否遵从了公司的标准。 2 单元设计是否使用了要求的方法和工具。 46: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详细设计的一致性。 序号 问题 1 在单元和单元的接口中数据成员的名称是否保持一致。 2 所有接口之间,接口和接口规格书之间是否保持一致。 3 详细设计和概要设计文档是否能够完全描述“ 正在构建”的系统 47: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详细设计的正确性。 序号 问题 1 是否有逻辑错误。 2 需要使用常量名称的地方是否有错误。 3 是否所有的条件都被处理。 ( ,=, ,switch case)? 4 分支所处的状态是否正确。 (逻辑没有搞反) 48: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详细设计的数据描述。 序号 问题 1 是否所有声明的数据块都已经使用。 2 定位于单元的数据结构是否已经描述。 3 如果有对共享数据、文件的修改,对数据的访问是否按照正确的共享协议进行。 (例如:通过信号灯同步进 程) 4 是否所有的逻辑单元、事件标记、同步标记都已经定义和初始化。 5 是否所有的变量、指针、常量都已经定义并初始化。 49: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详细设计的功能性要求。 序号 问题 1 设计是否使用了指定的算法。 2 设计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和目的。 410: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详细设计的接口描述。 序号 问题 1 参数表是否在数量、类型和顺序上保持一致。 软 件开发行为规范 4 详细设计 仅供内部使用 17 2 是否所有的输入输出都已经正确定义并检查过。 3 所传递参数的顺序是否描述清楚。 4 参数传递的机制是否确定。 5 通过接口传递的 常量和变量是否与单元设计的相同。 (例如,函数中定义的常量不能在所调用的子过程中被修改) 6 传入、传出函数的参数,控制标记是否都已经描述清楚。 7 是否以度量单位描述了参数的值区间,准确性和精度。 411: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详细设计的详细程度。 序号 问题 1 代码和文档间的展开率是否小于 10: 1。 2 对模块的所有需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