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生物 4.2《种群的数量变化》优秀ppt课件内容摘要:
1、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二、种群增长的 “ J”型曲线 三、种群增长的 “ S”型曲线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 问题的提出 中国水利网 :宁波、昆明、武汉等地,人躺在铺满 凤眼莲 的湖面上,可以不沉;上海去年 3万吨的凤眼莲打捞量,今年已翻了 3倍有余,上升至 10万吨;凤眼莲所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让越来越多的水中生物痛失 “ 家园 ”。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3 问题的提出 国家地理 :在几百年前,金丝猴 在许多地区广泛分布,人口的增加和山林的破 2、坏使金丝猴的分布区越来越小。 现在,黔金丝猴的数量只有500 600只,处于濒危状态,只在贵州省的梵净山区生存。 滇金丝猴生活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端及四川西部长江上端金沙江上游的高山中,数量不到 2000只,也处境濒危。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4 假设你的家长承包了一个水库养鱼虾,如果一次投放的幼苗过多或延迟捕捞,由于环境的负载能力限制,都不能达到效益的最优化;相反,如果大量捕捞,使鱼虾数量大大减少,其种群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延滞期才能进入指数增长期,对生产极为不利。 那什么时候是捕捞的最佳数量期。 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 问题:种群的数量变化有怎样的规律。 问题的 3、提出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5 预习提纲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6 数学模型 : 是用来描述 一个系统 或 它的性质 的数学形式。 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为 公式 、 图表 等形式。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 数学模型。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7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问题探讨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 20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8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时间 (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分裂 4、次数 数量 (个)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 2 3 4 5 6 7 8 9 1、填写下表: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单位为 生后代的数量。 2 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1 n 解: n h 1 n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9 细菌数量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曲线图: 直观,但不够精确。 数学公式: 精确,但不够直观。 1 n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0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5. 类型 5、: 坐标式(曲线图、柱状图) 数据分析表格式 数学方程式 n 方程式 精确 曲线图 直观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1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细菌每 20分钟分裂一次, 问题:细菌数量怎样变化的。 2、 提出 合理的 假设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3、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 表达 ( 建立数学模型 ) 列出表格,根据表格画曲线,推导公式 4、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 检验或修正 观察、统计细菌的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6、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 6、步骤: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 细菌的数量个 理想条件下细菌数量增长的推测:自然界中有此类型吗。 二、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3 实例一: 1859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他带来了 24只野兔。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世纪之后,这 24只野兔的后代竟达到 6亿只 以上。 漫山遍野的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啃啮树皮,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后来,人们引入了黏液瘤病毒才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4 实例二: 凤眼莲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仅以一种观赏性植物零散分布, 1844年在美 7、国的博览会上曾被喻为 “ 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 ”。 自此以后凤眼莲被作为观赏植物引种栽培,现已在亚、非、欧、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造成危害。 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 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各省,并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推广种植,后逃逸为野生。 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 ,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有这种凤眼莲184万吨,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5 凤眼莲(水葫芦)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7 实例三:在 20世纪 30年代,人们将 环颈雉 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 在 1937 8、 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的增长如下图所示。 如果以 时间 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什么型。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8 二、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 实例 3: 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 在 理想条件下 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 以 时间 为横坐标, 种 群数量 为纵坐标,曲 线则大致呈 “ J ”型 美国某岛屿环颈雉 种群数量的增长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9 二、种群增长的 “ J”型曲线 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 食物充足 , 空间不限 , 气候适宜 , 没有天敌等; 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 9、一年的 倍。 量的计算: 0 t ( 为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例子: 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入侵、 迁移入新环境。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 问题: “ 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斗争就 会加剧;捕食者增加等。 当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阶段时,种群数量就会 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1 问题探讨 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 为什么。 如何验证这个观点。 不会。 原因是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生态学家高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 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过反复实验,得 10、出了如图所示的结果。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2 三、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 K=375 资源和空间有限时,种群经过一 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称为“ S”型曲线。 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成为 环境容纳量 ,又称 如: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3 种群增长 速 率不断低 种群数量 K/2 群增长的 “ S” 型曲线的分析 种群数量达到 种群增长 速 率为 零 ,但种群 数量达到最大 ,且 种内斗争最剧烈。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增长 速 率 最大 种群数量由 0 K/2 11、值时, 种群增长速率增大 K/2 转折期,增长速率最快 环境容纳量 加速期,个体数量增加,增长加速 潜伏期,个体数量较少增长缓慢 减速期,增长缓慢 饱和期,增长速率为零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4 三、种群增长的 “ S”型曲线 自然条件 (现实状态 ) 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 , 种内斗争不断加剧 ,天敌数量不断增加 , 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 死亡率增高。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 将停止增长并在 存在环境阻力 种群密度越大 环境阻力越大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2016/11/30 12、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5 思考讨论:从环境容纳量( 角度 ( 2)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 ? 根据种群增长的 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量最大。 ( 3)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看,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 1)对濒危动物如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6 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 问题: 种群数量达到 能在 环境条件的改变, 改 善环境条件可使 环境条件受到破 坏,则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7。(人教版)必修三生物 4.2《种群的数量变化》优秀ppt课件
相关推荐
四、求□里的数 18% □- 147= 147 1000-□= 639 □247。 13=13 1680247。 □= 12 □247。 75=650 □+ 356=642 五、 填空 11% 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 法 ,求 的运算,叫做
本上完成后交流,在动笔前出示“正确书写姿势示范图”,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纠正不良握笔姿势。 21 世纪教育网 : 21世纪教育网 说图 2。 按性别分: 4 个男生, 3 个女生; 按大小分: 3 本大的练习本, 5 本小的练习本。 【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可大胆举手发表不同的意见。 】 3 中的一幅图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按状态分: 3 只关上的铅笔盒, 2 只打开的铅笔盒;
1、 学习目标 重难点击 输和分布。 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课堂精讲 金丝雀虉草 (多年生、禾本科)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是植物的第一片叶子,可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分析 (1) 与对比,自变量是什么。 实验结果能说明什么。 有无单侧光,胚芽鞘弯曲生长需在单侧光下。 (2) 和 对比,自变量是什么。 实验结果能说明什么。
1、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碳循环的过程 3、关注社会问题(温室效应) 一 概念: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 H、 O、N、 P、 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这里的物质指什么 ? 2循环过程是怎样的 ? 3循环的范围有多大 ? 农田 南极的企鹅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3、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 4
1、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生态系统的结构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关系。 土壤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决定着什么植物能够在它上面生长、什么动物能够居住其中。 植物枝叶的遮蔽作用和根系的固着作用,能大大减缓土壤的侵蚀过程。 动物粪便和动植物遗体残骸,经过细菌、真菌的分解而变为土壤中的腐殖质,使土壤更肥沃,为植物根系的发育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什么是信息。 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信源(信息产生) 信道(信息传输) 信宿(信息接收) 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包括哪些形式呢。 声波 阳光 热量 水的振动 生态系统中的 _ 等 ,通过 _ 传递的信息 ,称为 物理信息。 光、声、温度、湿度、磁力 温度、湿度 磁场 物理过程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